
0人評分過此書
《閃耀台灣》:台灣土地情感與知識的傳家之寶
從來沒有一套台灣書籍像《閃耀台灣》這般,讓人如此沉浸在台灣土地的百年時空,猶如步行其間,徜徉於四周炫目感人的風情,偶爾也因目睹具體的事件而感受到內心強大的衝擊。這套書已經超過傳統紙本書的視覺極限,而是台灣土地情感而知識的傳家之寶。不只是放在書架,而是注入未來世世代代的台灣人的心靈,不斷地被學習和重溫,具有永恆的典藏價值。
能做到這一點,是因為《閃耀台灣》使用了最精美的照片原材料,以及最高端的現代數位上色工藝技術。這是徐宗懋圖文館動用了累積20年的原照片收藏,以及過去5年建立的國際一流數位上色藝術師團隊,兩項優勢所取得的驚人成果。
以《台灣山鄉原民》這一本畫冊為例,本畫冊使用日本學術權威森丑之助先生在百年前所拍攝的經典原住民圖錄照片,一般出版社都使用舊出版品反覆翻拍的圖片,大多都已模糊不清;然而,徐宗懋圖文館卻使用用市價高達50萬台幣的森丑之助的精緻柯羅版原版圖片。如此投資只為了取得最好的印製效果,這也使得《閃耀台灣》中的原住民圖像無論內容和視覺效果,都達到了台灣出版界史上的最高峰。
至於物產和生態方面的圖片,則是使用了《大量台灣寫真大觀》、《亞細亞寫真大觀》和《台灣物產大觀》精美的原版照片,呈現了前所未有的視覺效果。有關過去台灣人生活和習俗的影像則是民國49年(1960年)薛培德牧師所拍攝的經典照片,每一張都是由原底片沖洗出來,並且進行精美的數位上色,展現了動人的往日情懷。
總之,在技術工藝層面,台灣沒有任何一本出版物像《閃耀台灣》做出如此大的財力,動用如此多的人力,以及付出如此深的心力,只為了留下一套值得代代相傳的台灣之寶。
《閃耀台灣》製作完成於台灣疫情最嚴重的兩年,很多人不能正常上學上班,收入和生活都受到影響。然而,就在此時此刻,我們做出最大的投資,投入最大的心力,完成這一套經典作品,代表台灣在艱困的環境中奮鬥不懈的精神,有如一顆閃亮的鑽石,永遠福星高照。
文/作者徐宗懋
《台灣山鄉原民》
本畫冊以日本的台灣原住民權威森丑之助的圖像原作為底本,圖像反映的山區景觀與原住民生活狀態,本書主要集中在山區原住民部落的人文風情,包括泰雅族、卑南、布農、排灣等部落,著重介紹這些部落在山區的生存方式,包括信仰、生產以及日常生活習俗等,內容豐富,為十分珍貴的文獻和美學資料。
從來沒有一套台灣書籍像《閃耀台灣》這般,讓人如此沉浸在台灣土地的百年時空,猶如步行其間,徜徉於四周炫目感人的風情,偶爾也因目睹具體的事件而感受到內心強大的衝擊。這套書已經超過傳統紙本書的視覺極限,而是台灣土地情感而知識的傳家之寶。不只是放在書架,而是注入未來世世代代的台灣人的心靈,不斷地被學習和重溫,具有永恆的典藏價值。
能做到這一點,是因為《閃耀台灣》使用了最精美的照片原材料,以及最高端的現代數位上色工藝技術。這是徐宗懋圖文館動用了累積20年的原照片收藏,以及過去5年建立的國際一流數位上色藝術師團隊,兩項優勢所取得的驚人成果。
以《台灣山鄉原民》這一本畫冊為例,本畫冊使用日本學術權威森丑之助先生在百年前所拍攝的經典原住民圖錄照片,一般出版社都使用舊出版品反覆翻拍的圖片,大多都已模糊不清;然而,徐宗懋圖文館卻使用用市價高達50萬台幣的森丑之助的精緻柯羅版原版圖片。如此投資只為了取得最好的印製效果,這也使得《閃耀台灣》中的原住民圖像無論內容和視覺效果,都達到了台灣出版界史上的最高峰。
至於物產和生態方面的圖片,則是使用了《大量台灣寫真大觀》、《亞細亞寫真大觀》和《台灣物產大觀》精美的原版照片,呈現了前所未有的視覺效果。有關過去台灣人生活和習俗的影像則是民國49年(1960年)薛培德牧師所拍攝的經典照片,每一張都是由原底片沖洗出來,並且進行精美的數位上色,展現了動人的往日情懷。
總之,在技術工藝層面,台灣沒有任何一本出版物像《閃耀台灣》做出如此大的財力,動用如此多的人力,以及付出如此深的心力,只為了留下一套值得代代相傳的台灣之寶。
《閃耀台灣》製作完成於台灣疫情最嚴重的兩年,很多人不能正常上學上班,收入和生活都受到影響。然而,就在此時此刻,我們做出最大的投資,投入最大的心力,完成這一套經典作品,代表台灣在艱困的環境中奮鬥不懈的精神,有如一顆閃亮的鑽石,永遠福星高照。
文/作者徐宗懋
《台灣山鄉原民》
本畫冊以日本的台灣原住民權威森丑之助的圖像原作為底本,圖像反映的山區景觀與原住民生活狀態,本書主要集中在山區原住民部落的人文風情,包括泰雅族、卑南、布農、排灣等部落,著重介紹這些部落在山區的生存方式,包括信仰、生產以及日常生活習俗等,內容豐富,為十分珍貴的文獻和美學資料。
- 閃耀台灣 福照寶島
- 活躍於山間的原民部落
-
泰雅族
-
泰雅族的一位婦人替另一位做臉部刺青
-
村民集體大合照
-
女子織布與傳統高腳屋
-
一位女子使用簡易空中索道運送物品
-
搗麻糬與慶典活動以及佩刀武士的戰績
-
婦女所肩負的責任
-
女子集體採集
-
「蕃童教育所」孩子們的合影
-
村落的軍事設施瞭望台
-
「蕃人學校」的年輕人
-
族人的標誌披肩
-
叼著菸斗的族人
-
傳統編織的風情
-
山前的家屋與犬隻
-
住家與穀倉
-
一位婦女與公共穀倉
-
兩位婦女巡視農地
-
族人步槍狩獵與漢人挑夫
-
獵首後的竹製頭骨架
-
赤裸上身背著嬰兒編織的婦女
-
超大型高腳式穀倉
-
村落與生活型態的逐步轉變
-
-
排灣族
-
兩位身穿珍貴雲豹裘衣的排灣族貴族
-
一位頭目與祖靈像
-
卑南大王後裔華麗的服飾和文明型態
-
頭目與穀倉合影
-
豐富多彩的服裝款式
-
住家與穀倉一景
-
三位貴族的文明縮影:豹裘、漢衣、石屋、蛇雕以及骷髏頭
-
部落男女合影
-
平民群像
-
族人日常的搬運工作
-
乾燥菸草與織布的過程
-
排灣族傳統營造技術的吊橋
-
少年公廨
-
牡丹社族人集合
-
村落畜養的牛和豬
-
戴著日本警帽的兒童
-
族人與村落中央的骷髏架
-
排灣族建築之固與造型之美
-
貴族住宅與周邊環境的不凡氣派
-
穿著漢人華服的排灣族女子
-
排灣族觀景平台:石板夾層骷髏頭的美觀與榮耀
-
部落格局中社會階層與生產型態的關係
-
排灣族勇士、陶壼聖物以及百步蛇圖騰
-
自家門口的頭骨架
-
置放首級的板岩石架
-
最大的骷髏架
-
排灣族的熱鬧慶典「收穫祭」
-
一位穿珍貴雲豹裘皮的排灣族貴族盛裝接待外地訪客
-
一位穿著珍貴雲豹裘皮的排灣族小貴族和外地訪客合影
-
-
布農族
-
家族合影與穿著漢人高級服飾的婦女
-
傳統手工紡織
-
族人生火稍作小憩
-
族人遷徙途中
-
男子、小孩以及屋簷下掛的骷髏頭
-
壯丁眾多的貴族家庭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