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羅馬尼亞人以羅馬人後代為榮,因為「羅馬尼亞」一詞,有羅馬人居住的土地之意,深受羅馬文化的影響,是東南歐唯一屬拉丁語系的國家。其地理位置,處於巴爾幹半島東北部,瀕臨黑海,戰略地位重要。在歷史上先後受羅馬、拜占庭、鄂圖曼等三個帝國的統治,沙皇俄國與奧匈帝國的勢力也曾虎視眈眈地擴張至該地區。近代羅馬尼亞國家的形成,創建於一八六二年,一八七七年正式宣布獨立,其後,一八八一年改稱羅馬尼亞王國,直至一九一八年羅馬尼亞始形成統一的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羅國淪入鐵幕,共黨統治一直到一九八九年十二月,發生流血革命,才邁向民主化,加入北約組織和歐洲聯盟,實現融入歐洲大家庭的歷史性轉折。羅馬尼亞的歷史,可謂是一部在列強夾縫中追求獨立自主的發展史。
- 獻 辭
- 自 序
-
第I篇 羅馬尼亞的形成
-
第一章 自然地理與民族起源
-
第一節 自然地理概況
-
第二節 羅馬尼亞建國前的歷史發展
-
第三節 民族起源及其融合情形
-
-
第二章 從羅馬帝國之衰敗到拜占庭帝國的興起
-
第一節 羅馬帝國之入侵與管轄
-
第二節 從羅馬帝國到拜占庭帝國
-
第三節 拜占庭之統治與影響
-
-
第三章 外族割據統治時代
-
第一節 馬札兒民族勢力之崛起
-
第二節 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勢力入侵時期
-
第三節 俄國沙皇之覬覦
-
-
第四章 抵抗外族統治邁向獨立建國
-
第一節 列強的佔領與剝奪
-
第二節 農民起義抗爭
-
第三節 民族主義的興起與統一建國
-
-
-
第II篇 一次大戰以來羅馬尼亞的變遷
-
第五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的羅馬尼亞
-
第一節 加入協約國對抗奧匈帝國
-
第二節 版圖擴大和少數民族問題
-
第三節 政局的動盪
-
-
第六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對羅馬尼亞的衝擊
-
第一節 列強在國際會議上的交易
-
第二節 蘇聯紅軍扶持東歐共黨建立政權
-
第三節 共黨整肅異己奪取政權
-
-
第七章 齊奧塞斯庫獨裁體制的建立與影響
-
第一節 齊奧塞斯庫獨裁體制形成的背景
-
第二節 奉行史達林主義和家族統治
-
第三節 內外關係形勢
-
-
第八章 羅國「十二月革命」爆發的背景和意義
-
第一節 「十二月革命」始末
-
第二節 共黨政權崩潰
-
第三節 「十二月革命」的意義
-
-
第九章 後共產主義時期羅馬尼亞的新風貌
-
第一節 政治生態演變
-
第二節 經濟改革面臨困境
-
第三節 第二次革命的緣由
-
-
第十章 邁向「歐洲化」的政策方針與展望
-
第一節 對外政策的主軸
-
第二節 融入歐洲社會進程
-
第三節 歐洲化之具體作為
-
第四節 展望羅馬尼亞的未來發展
-
-
-
附 錄
-
大事年表
-
中外名詞對照表
-
- 版權宣告
- 封 底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978.95714/49869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