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新審美經濟

作者
出版日期
2022/05/27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3354111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奇觀(Spectacle)、沉浸(Immersive Theatre)、可愛(Staging Cuteness)、振奮(Thymos)──從日常生活到理論思考,在當代文化產業與審美經濟風潮下,

新的審美範疇蔚然成形,並且正在改變世界!

.在當代文化產業與審美經濟風潮下,一些新的審美範疇蔚然成形,包括劇場的沉浸式審美(immersive)帶來前所未有的藝術欣賞經驗;可愛(cuteness)及其相關授權商品提供消費大眾建構社交生活並獲得認同的契機;奇觀(spectacle)掙脫被預言的同質化窘境,在新媒體與表演藝術等領域中展現旺盛創造力;網際網路世界中尋求認同的振奮(thymos),也正改變社會結構與秩序。

.美學、審美,不再侷限於美感闡釋與藝術哲學,是探索多樣的感性狀態,也不再侷限於傳統藝術領域,而是關注當代可能發生的所有審美經驗,包括日常生活審美化的實踐。影音多媒體、資通訊科技與網際網路,形塑了新的感知模式、意義與價值,成為當代經濟最主要驅動力,並邀請社會大眾以其心靈與感官創造性參與。

.新的審美範疇是時代產物,它們不是阿多諾所形容的虛幻娛樂;相反地,它們如同美感、崇高、幽默等傳統範疇,都能帶來審美快感,某些極致狀態下,同樣激發出「燦爛的感性」,為生命開展出一個意義豐滿的超越境界。

.當代文化產業商品與作品一如過往的文化藝術創作,消費者積極展現主動性,尋覓並建構多元審美價值的生活樣貌。

.本書所討論的新審美範疇,在文化產業與美學領域中,仍屬尚待深入發展的課題,吸引人一探究竟!

∣專文推薦∣

向勇(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院長)

林谷芳(前中華文化總會副會長、國策顧問、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前所長)

感性作為審美經驗的一種感知,正在超越「美感、崇高、幽默、模仿、滑稽與嘲諷」等傳統的審美範疇,形成在當今世代更為活躍的「沉浸」、「可愛」、「奇觀」與「振奮」新審美範疇。在此基礎上,潘罡構築了其「新審美範疇經濟學」的理論基石。如果說波默審美經濟的研究開創了文化生產審美經濟的理論審視,那麼潘罡的新著則給我們拓展了數智時代審美經濟研究的詮釋範疇,帶給我們知識的啟迪。──向勇(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院長)

這是一本對審美經濟作哲學性思惟的書。新審美經濟一詞,說明了所面對的是新問題,這問題不只是現象的,更深的,還牽涉我們究該如何看待人類的感知經驗,不僅對新經驗的出現提供了另一向度的觀照,對許多人眼中所謂流行的、商業的、日常的審美化實踐,其在生命與文化上的可能意義,也作了一定的描述與奠基。──林谷芳(前中華文化總會副會長、國策顧問、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前所長)本書所討論的新審美範疇,在文化產業與美學領域中,仍屬尚待深入發展的課題,吸引人一探究竟!

  • 推薦序 新審美經濟:數智時代文化產業研究的範式演化
  • 推薦序 為新現象歸納,為新審美立言
  • 自序
  • 第一章 緒論
    • 關於審美與美學定義
    • 關於審美經驗的當代研究
    • 審美對象與審美態度
    • 關於文化工業的批判與反思
    • 審美經驗再界定
    • 審美經濟&浪漫主義
    • 審美經濟&複製藝術
    • 全面審美化時代
    • 審美經濟理論提出
    • 審美價值再界定
    • 三位一體的審美經驗
    • 審美愉悅的哲學分析
    • 審美愉悅與移情作用
    • 審美愉悅與心理距離
    • 三種審美愉悅分類
    • 審美愉悅的科學證據
  • 第二章 新審美範疇
    • 新審美範疇誕生背景
    • 新審美範疇的科學證據
    • 新審美範疇的相關文獻
    • 本研究的新審美範疇
    • 四範疇的演示價值
  • 第三章 奇觀(Spectacle)
    • 奇觀日常生活化
    • 奇觀2.0 與數位資本主義
    • 兩種奇觀審美範疇
    • 戲劇的奇觀美學
    • 電影的擬真奇觀
    • 杜夫海納的擬真審美
  • 第四章 沉浸式劇場(Immersive Theatre)
    • 阿爾托與沉浸式劇場
    • 沉浸式劇場現況
    • 特定場域空間(site specific)
    • 沉浸審美連續體
    • 沉浸、擬真與崇高
  • 第五章 可愛的演示(Staging Cuteness)
    • 可愛的審美狀態
    • 可愛的經濟奇蹟
    • 卡哇伊國度
    • 性別的雙重可愛演示
    • 國族的可愛演示
    • 世代的可愛演示
  • 第六章 認同與振奮(Thymos)
    • 焦慮的時代背景
    • 認同的渴望
    • 後人類境況(posthuman condition)
    • 認同的振奮
    • 認同的經濟奇蹟
    • 奇觀2.0&自我虛構(autofiction)
    • 舞台化的本真(staged authenticity)
  • 第七章 結論:審美經驗模型
    • 文化價值趨於共識
    • 審美經驗作為救贖
    • 審美經驗模型
  • 附錄:與NSO前音樂總監呂紹嘉針對審美經驗的討論
  • 參考文獻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