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核心賣點】
(1)作者以理性態度,梳理香港自回歸以來徘徊和蹉跎20多年的原因。
(2)作者在政治制度、管治、土地問題、大灣區政策及對台關係多方面,提出個人見解,希望香港重新再出發。
【一句話推介】
重新出發 成為嶄新東方之珠
【內容簡介】
香港回歸從中英談判、過渡期,一直到順利接收,經過了20多年的風風雨雨,當中最令人感慨的一個問題是:「港人未能治港」。北京、上海、廣州、重慶等在解放不久便踏入正軌,反觀香港的徘徊和蹉跎,原因在哪?
本書由政治制度、管治、土地問題、大灣區政策及對台關係多方面,梳理出問題的原因,找出讓香港重新出發的方法。
(1)作者以理性態度,梳理香港自回歸以來徘徊和蹉跎20多年的原因。
(2)作者在政治制度、管治、土地問題、大灣區政策及對台關係多方面,提出個人見解,希望香港重新再出發。
【一句話推介】
重新出發 成為嶄新東方之珠
【內容簡介】
香港回歸從中英談判、過渡期,一直到順利接收,經過了20多年的風風雨雨,當中最令人感慨的一個問題是:「港人未能治港」。北京、上海、廣州、重慶等在解放不久便踏入正軌,反觀香港的徘徊和蹉跎,原因在哪?
本書由政治制度、管治、土地問題、大灣區政策及對台關係多方面,梳理出問題的原因,找出讓香港重新出發的方法。
- 「中環一筆」叢書總序
- 序言
-
第一章 政治制度
-
「一國兩制」的實踐和認識進入第二次飛躍
-
「一國兩制」之痛:「老細階級」縮骨
-
「一國兩制」最痛:二次分配未解決
-
「迷失的20年」與香港制度優勢弱化
-
「一國兩制」是港人最大公約數
-
「一國兩制」行穩致遠須築牢社會政治基礎
-
香港「一國兩制」沒有「下半場」
-
-
第二章 管治政策
-
從特首「換馬」看治港的最大公約數
-
曾俊華勿成為反對派的代理人
-
一年增加一個百分點
-
泛民如果接受「袋住先」
-
從鍾國斌看自由黨徹底沒落
-
從自由黨衰落看重整工商黨之必要
-
做回理性反對派的一次機會
-
馮檢基那一條窄巷
-
中美貿易戰的香港殖民地思維
-
香港需要五個英文電視台嗎?
-
美妙的統戰大棋及修例風波三個悖論
-
香港黑色暴亂的基礎性原因及港府的責任
-
為何香港黑社會仇殺再度活躍?
-
屈膝於無文化黑報老闆的悲劇
-
香港會有「百萬人移民潮」嗎?
-
夏寶龍南下欲早不能還須早
-
蔡堅消費盡了香港人最後一點優越感
-
-
第三章 土地問題
-
新特首須超越香港各持份者
-
一招救港:粉嶺高球場悉數建出租公屋居屋
-
從香港再起飛看大規模填海之緊迫性
-
填海造地建屋有助二次分配
-
反對填海突顯香港民主運動「三無」危機
-
論新時代香港「土地革命」
-
成功人士要為下一代積德謀利—讀林超英的「世紀大賭博」論有感
-
-
第四章 粵港澳大灣區
-
粵港合作第三次浪潮及利益再分配
-
做足不可替代優勢的文章— 香港深入參與「一帶一路」做貢獻的思考與建議
-
乘中央助港東風 發展「一帶一路」國際教育中心
-
伸手思維阻礙香港抓住大灣區機遇
-
大灣區開篇首重互聯互通便捷港車入粵
-
港資退中資進:誰做香港發展領航者?
-
-
第五章 對台關係
-
從香港回歸20年總結思考台灣「一國兩制」
-
「錢七條」和《港澳條例》決定香港在兩岸特殊角色
-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