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俄羅斯的復興,對中國的發展和「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否利多於弊?
●「大歐亞夥伴關係」以俄羅斯和中國為核心,兩國在軍事和經濟領域上的分工產生協同效應,對中國推廣「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否有莫大裨益?
●俄羅斯的全球博弈策略,旨在改變西方主導的自由主義秩序,是否為中國進軍國際打開缺口?
●俄羅斯提倡的全球治理模式,為西方價值找尋替代品,是否正好與「中國模式」百花齊放?
●抑或,「大歐亞」戰略是對「一帶一路」的軟制衡,隱含了普丁對中國崛起的顧忌?
本書主要分為五個部分,將視野逐步拉寬:第一章導論;第二章討論歐亞國家如何回應中國「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第三章剖析俄羅斯在開展「歐亞融合」大計時跟白羅斯、烏克蘭、喬治亞、哈薩克和波羅的海三國的雙邊關係,從而推論「絲綢之路經濟帶」將面對的機遇與考驗;第四章探討普丁時代重亞輕歐的「大歐亞想像」地緣戰略,以及它以中國為重心的亞太政策將使俄中交往產生何種變化;第五章關於「大國博弈」,考察俄羅斯在重大國際議題的角色和表現,如何影響中國在全球權力平衡的處境;第六章對莫斯科和北京的「非西方」全球治理理念與作為進行互相參照,探索俄羅斯模式和中國模式求同存異的空間。
●「大歐亞夥伴關係」以俄羅斯和中國為核心,兩國在軍事和經濟領域上的分工產生協同效應,對中國推廣「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否有莫大裨益?
●俄羅斯的全球博弈策略,旨在改變西方主導的自由主義秩序,是否為中國進軍國際打開缺口?
●俄羅斯提倡的全球治理模式,為西方價值找尋替代品,是否正好與「中國模式」百花齊放?
●抑或,「大歐亞」戰略是對「一帶一路」的軟制衡,隱含了普丁對中國崛起的顧忌?
本書主要分為五個部分,將視野逐步拉寬:第一章導論;第二章討論歐亞國家如何回應中國「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第三章剖析俄羅斯在開展「歐亞融合」大計時跟白羅斯、烏克蘭、喬治亞、哈薩克和波羅的海三國的雙邊關係,從而推論「絲綢之路經濟帶」將面對的機遇與考驗;第四章探討普丁時代重亞輕歐的「大歐亞想像」地緣戰略,以及它以中國為重心的亞太政策將使俄中交往產生何種變化;第五章關於「大國博弈」,考察俄羅斯在重大國際議題的角色和表現,如何影響中國在全球權力平衡的處境;第六章對莫斯科和北京的「非西方」全球治理理念與作為進行互相參照,探索俄羅斯模式和中國模式求同存異的空間。
- 推薦序/張裕亮
- 第一章 導論
-
第二章 「絲綢之路經濟帶」與俄羅斯及前蘇聯國家
-
一、俄羅斯態度多變的背後
-
二、「一帶一盟」:務實還是務虛?
-
三、中亞五國之旅:坦途還是荊途?
-
四、烏克蘭與白羅斯:東歐中轉站可靠嗎?
-
五、南高加索可以各取所需嗎?
-
六、小結
-
-
第三章 歐亞融合
-
一、歐亞經濟聯盟:豐碑還是夕陽?
-
二、拖延「俄白聯盟」:中國牌奏效嗎?
-
三、烏克蘭素人總統:「親歐不反俄」?
-
四、頓巴斯戰爭綁死烏克蘭
-
五、刻赤海峽衝突
-
六、喬治亞國會衝擊:親俄與反俄的拔河
-
七、哈薩克:中資的「光明之路」?
-
八、波羅的海小國的禦俄之術
-
九、小結
-
-
第四章 「大歐亞想像」軟制衡「一帶一路」
-
一、俄中戰略夥伴關係:同床異夢
-
二、俄中關係官熱民冷
-
三、俄中在中亞較勁:從上海合作組織說起
-
四、印度:俄中之間的搖擺國
-
五、四島爭議緩和:日本忌憚中俄聯手
-
六、朝鮮藉俄制中的盤算
-
七、東協:讓俄國將「海上絲綢之路」多極化
-
八、小結
-
-
第五章 美、俄、中大國博弈
-
一、美國「聯俄抗中」:睿見還是迷思?
-
二、核軍備競賽對中國的挑戰
-
三、北極爭雄:「新冷戰」前哨還是多邊合作?
-
四、俄羅斯將是中東新任調停人?
-
五、俄國能突破美中在非洲的強勢嗎?
-
六、國際資訊戰:中國應仿效俄式策略嗎?
-
七、小結
-
-
第六章 「非西方」全球治理
-
一、普丁的現實主義世界觀
-
二、俄版「後西方」世界秩序
-
三、「大國」外交獨立性:從莫斯科看北京
-
四、「網路主權」爭議:中俄互相學習?
-
五、「非西方民主」的考驗
-
六、「天下制裁」:俄羅斯大國夢難圓?
-
七、小結
-
- 第七章 結論
- 後記
- 參考文獻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