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錢穆(1895-1990)為國學大師、史學家、教育家、思想家,研究範圍涉及學術思想史、史學通論、宗教史、文化史、文學等領域。出生於江蘇無錫,曾任教北京大學等校。早年著《先秦諸子繫年》、《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抗日戰爭期間完成《國史大綱》。1949年後,南下香港及遠赴臺灣,大力推動北學南移,晚年更多在今日東吳大學旁之素書樓講學。
其中《國史大綱》、《中國歷代政治得失》為香港、澳門、臺灣大學的教科書;而中國在改革開放後,也將錢穆的多部著作,列為大學重要參考書。其治學風尚除了在兩岸三地流行外,隨著錢穆著作及學生任教東南亞及美國等地,他的思想及精神也被傳播至海外,並受海內外華文學術、文化界所接納。
2020年為錢穆先生冥壽125週年,也是逝世30週年的重要紀念年份。本書編者針對錢穆之思想、學術、行誼,編輯成一本論文集,希望透過百年後「重訪」錢穆,審視今日的治學風氣。
其中《國史大綱》、《中國歷代政治得失》為香港、澳門、臺灣大學的教科書;而中國在改革開放後,也將錢穆的多部著作,列為大學重要參考書。其治學風尚除了在兩岸三地流行外,隨著錢穆著作及學生任教東南亞及美國等地,他的思想及精神也被傳播至海外,並受海內外華文學術、文化界所接納。
2020年為錢穆先生冥壽125週年,也是逝世30週年的重要紀念年份。本書編者針對錢穆之思想、學術、行誼,編輯成一本論文集,希望透過百年後「重訪」錢穆,審視今日的治學風氣。
- 編者序
- 第一章 重訪錢穆的《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王汎森
- 第二章 錢穆在中國近代史書寫中所體現的學術精神/劉巍
- 第三章 錢穆與康有為經學「剽竊」案/吳仰湘
- 第四章 「為知識而知識」或「為人生而學問」—錢穆對清代考據學之評價/許惠琪
- 第五章 錢穆先生的陽明「良知學」芻議/賴柯助
- 第六章 「程門教法」芻議—從錢穆先生《宋明理學概述》談起/張曉宇
- 第七章 史家的哲學工夫—錢穆對朱子哲學研究之啟迪/吳啟超
- 第八章 錢穆先生對朱子倫理想的重構/盧傑雄
- 第九章 程伊川義理概念之實踐性展開—兼論錢穆詮釋伊川思想之貢獻/黃崇修
- 第十章 中國傳統制度的因革—論錢穆的唐宋史觀/趙雨樂
- 第十一章 反思錢穆先生的宋代相權研究—以秦檜獨相時期的貢舉為中心考察宋代宰相在「用賢進才」方面的權力/朱銘堅
- 第十二章 論錢穆的宋史研究/蔡崇禧
- 第十三章 錢賓四先生談「禪宗思想」述略/王慧儀
- 第十四章 錢穆論禪學—會通與革新/梁萬如
- 第十五章 亂世中的曙光—錢穆對中古早期歷史的一些看法/謝偉傑
- 第十六章 《先秦諸子繫年》的歷史考察—方法與思潮/鄭吉雄
- 第十七章 從《劉向歆父子年譜》看錢穆的史學理念/李帆
- 第十八章 錢賓四先生《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讀後—兼談錢先生的治學特色/李學銘
- 第十九章 孔子人生與論語智慧—讀錢穆著作劄記/周佳榮
- 第二十章 賓四先生之經學視野與關懷—以其論「六藝」、「六經」為討論/宋惠如
- 第二十一章 恭談錢賓四教授《論語》之研究與著述/何廣棪
- 第二十二章 從學術史視域論錢穆的孔子學說之重要學術史觀/陳睿宏
- 第二十三章 表述「中國教育學」的精義—錢穆先生《論語釋義》之研究/潘樹仁
- 第二十四章 錢穆的古代中國政治制度史研究/王德權
- 第二十五章 錢穆對周公攝政問題的史料運用與歷史解釋—從譯作《周公》談起/古育安
- 第二十六章 為古史招魂:錢穆的夏商史研究/陳嘉禮
- 第二十七章 徘徊在儒者與學者之間:錢穆先生「非專制論」內涵及其方法論的反思/陳弘學
- 第二十八章 非黨派與黨派觀點之異:錢穆、戴季陶、陳伯達闡述孫中山的思想/區志堅
- 第二十九章 試論錢穆的「華夷觀」/馬娟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