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重繪臺北地圖:21世紀臺灣電影中的臺北再現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7128008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臺北,東亞大都會。她是屬於誠品書店、咖啡館、101、大都會商圈的,也是屬於寶藏巖、舊眷村、老建物、都更廢棄社區的。她的各式地景是臺北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更透過電影,成為全球觀眾認識臺北的文化想像。
  作者黃詩嫻以21世紀臺灣電影為研究對象,採用電影研究與文化地理學跨領域研究的「電影繪圖」法,分析《不能沒有你》、《白米炸彈客》、《停車》、《醉‧生夢死》、《艋舺》、《大稻埕》、《麵引子》、《風中家族》、《臺北星期天》、《五星級魚干女》等十部代表性電影,討論「後海角時代」臺灣電影中的臺北都市再現,包含「影像臺北」在時間縱軸上的歷史深度與文化內涵,以及空間橫軸上的權力關係、階級差異、社會矛盾、多元流動、文化雜糅,重繪電影所建構出的「臺北」,呈現了「中心-邊緣」的權力分布地圖,不同族群記憶與歷史失落感的記憶地圖,還有全球流動下的族裔剝削、臺北主體認同等議題突顯的多元文化混雜地圖。
  特別收錄2008-2017年近百部臺灣電影中的臺北地景統計表,細數「影像臺北」的呈現與變遷。
  • 摘要
  • 第一章 緒論
    •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問題
    • 第二節 理論基礎
    • 第三節 研究方法
    • 第四節 21世紀以來臺灣電影研究文獻回顧
    • 第五節 章節安排
  • 第二章 臺灣電影史上的「臺北」圖像回顧
    • 第一節 1950-1970年代
      • 一、臺語片時代
      • 二、1960年代國語片
      • 三、1970年代
    • 第二節 1980年代
      • 一、楊德昌電影中的「臺北故事」
      • 二、侯孝賢電影中的城與鄉
      • 三、萬仁的「超級三部曲」
      • 四、虞戡平的臺北電影
    • 第三節 1990年代至21世紀初
      • 一、蔡明亮電影:臺北的空洞、疏離與邊緣
      • 二、李安電影:全球化的臺北
      • 三、電影中的世紀末臺北
      • 四、2000-2008年
    • 第四節 小結
  • 第三章 「後-新電影」中的臺北:資本全球化與新的消費空間
    • 第一節 城市行銷與消費空間的創造
      • 一、臺北市電影委員會的成立與電影城市行銷
      • 二、政治力式微、國族淡化:政治地景的意象轉變
    • 第二節 電影中的當代臺北都市景觀
      • 一、全球化東亞大都會:臺北的軸線翻轉與地標變遷
      • 二、在地精神彰顯與獨特的都市文化
    • 第三節 臺北的跨地移動族群
      • 一、新歷史情境下的兩岸流動
      • 二、跨國流動
    • 第四節 小結:資本全球化、消費空間創造
  • 第四章 電影建構臺北「權力地圖」:中心/邊緣的遞嬗
    • 第一節 臺北的「他者」:南部、鄉下人闖入臺北中心
      • 一、《不能沒有你》:南部草根「臺北歷險記」
      • 二、《白米炸彈客》:「空間的爆炸」
      • 三、小結:「反秩序」、「權力規訓」與影響的產生
    • 第二節 臺北貧民窟:底層秩序與邊緣權力關係
      • 一、《停車》:臺北的都市困境
      • 二、《醉.生夢死》:都市底層的生存空間
      • 三、小結:底層「異質空間」
    • 第三節 結論:臺北的空間政治與權力運作
  • 第五章 電影重繪臺北「歷史地圖」:「懷舊」與「記憶之場」
    • 第一節 本省族群的記憶與「懷舊」
      • 一、「後海角」時代「懷舊電影」的興起
      • 二、《艋舺》:幫派故事與青春展演
      • 三、《大稻埕》:「穿越時空」與歷史拼貼
      • 四、小結:媒介懷舊建構地方意義與地方想像
    • 第二節 外省族群的離散經驗與臺北想像
      • 一、《麵引子》:眷村與歷史失落感
      • 二、《風中家族》:歷史時空的再造
      • 三、小結:「臺北」與「眷村」作為一種想像地理
    • 第三節 結論:臺北的「記憶之場」
  • 第六章 電影再現臺北「文化混雜地圖」:全球/在地流動
    • 第一節 《臺北星期天》:臺北的跨地流動與全球化族群景觀
      • 一、臺北「族群景觀」
      • 二、以喜劇呈現移工的流動與臺北的流動
      • 三、「權力幾何學」與全球流動
    • 第二節 《五星級魚干女》:臺北的文化混雜性
      • 一、北投歷史、文化與「混雜」
      • 二、異質文化的拼貼與人物角色的混雜
      • 三、文化混雜與主體認同
    • 第三節 結論:臺北的族裔剝削與主體認同
  • 第七章 結論
    • 第一節 研究發現與結論
    •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建議
  • 後記 謝誌
  • 參考文獻
  • 附錄 2008-2017臺灣電影中的臺北地景統計表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