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前台北市副市長、前行政院研考會主委、前考選部長──林嘉誠,以無黨籍的立場,兼具學理與實務經驗,全面評論台灣政治運作、經濟社會及選舉情勢。
本書結集作者林嘉誠在各大報發表的評論文章,分為政治運作、經濟社會、2020年總統大選、2016年歷史殷鑑四大部分。作者專攻政治學與經濟學,擔任大學教授將近四十年,尤其著力於公共政策之探討,並曾歷任台北市副市長、行政院研考會主委、考選部長等政府公職十二年。一直保持無黨籍的林嘉誠,秉持社會科學之專業,兼具學理與實務經驗,以國家發展與人民福祉為核心,評論當前台灣問題並提出中肯的建言。
本書結集作者林嘉誠在各大報發表的評論文章,分為政治運作、經濟社會、2020年總統大選、2016年歷史殷鑑四大部分。作者專攻政治學與經濟學,擔任大學教授將近四十年,尤其著力於公共政策之探討,並曾歷任台北市副市長、行政院研考會主委、考選部長等政府公職十二年。一直保持無黨籍的林嘉誠,秉持社會科學之專業,兼具學理與實務經驗,以國家發展與人民福祉為核心,評論當前台灣問題並提出中肯的建言。
- 自序
-
第一篇 政治運作
-
1 國家安全與基本人權保障
-
2 台灣應繫好安全帶
-
3 民意調查的若干省思
-
4 公民投票,集思廣益群策群力
-
5 由國安五法修正談統治權行使規範
-
6 科學專業、政策制定與國家發展
-
7 反對一國兩制是朝野共識?
-
8 政黨政治何去何從
-
9 理性務實的制定公共政策
-
10 國家安全與經濟利益不一定衝突
-
11 試院瘦身與未來改造之道
-
12 蔡英文的政務官們
-
13 台灣民意最佳的資料庫
-
14 主權民主非特定政黨個人專利
-
15 立委補選結果與國家政局發展
-
16 首都外交的政治效應匪淺
-
17 立委補選的政治分析
-
18 副總統的角色與功能
-
19 在野黨與公共政策擬定
-
20 新國會的舊課題
-
21 政黨與社會運動團體
-
22 自由民主與民族主義
-
23 總統大選與公共政策制定
-
24 主權在民的真諦
-
25 用對人,擺對位置
-
26 政治酬庸現象何時休?
-
27 國人應超越二元思維
-
28 政治與行政能力
-
29 政治權力運作的制度化
-
30 行政權與立法權的互動型態
-
31 健全國安系統攸關民主政治良窳
-
-
第二篇 經濟社會
-
1 從寄生上流思考庶民經濟
-
2 政策利多,錢從那裡來?
-
3 排除投資台灣的政治障礙
-
4 漫不經心與馬虎行事
-
5 領導的理論與實務
-
6 教科書與政治社會化
-
7 危機管理與政府效能
-
8 政治衝突的類型分析
-
9 第三勢力的政治詮釋
-
10 國家的異同性分析
-
11 網路社會的虛與實
-
12 國民素養與公共財認知
-
-
第三篇 2020年總統大選
-
1 總統民選:過程與結果
-
2 為何寫給柯市長一封信
-
3 郭台銘參選總統的政治觀察
-
4 2020年國家需要怎樣的總統
-
5 另類實證分析現任者優先課題
-
6 民進黨如何進行總統初選民調
-
7 2020年總統大選撲朔迷離
-
8 柯文哲如果當選政府怎樣運作
-
9 近距離觀察民選總統
-
10 民選總統:我見我思
-
11 國民有權對總統參選人課責
-
12 民選總統任重道遠
-
-
第四篇 2016年歷史殷鑑
-
1 民進黨的外交政策何在?
-
2 政治人物的等級區分
-
3 維持現狀:為什麼?什麼?如何?
-
4 台灣的外交空間與國際地位
-
5 中國大陸與國、民兩黨關係
-
6 民進黨與第三勢力
-
7 國營企業與地方政府
-
8 民進黨的財經政策在哪裡?
-
9 QE是毒藥還是解方?
-
10 兩黨修憲主張的評析
-
11 台灣為何缺乏治國人才
-
12 國家發展與政府效能
-
- 附錄/研考人員的角色與功能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