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本土的現實主義:詩人吳岸的文學理念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9566780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Local Realism: A Study of Poet Wu An’s Literary Ideas

有「拉讓江畔詩人」之譽的吳岸,創作中的本土與現實主義,融合並促成思想與空間的交織,形成土地與世界兩面維度的接軌,展示具「本土世界觀點」的文學觀。

1.以馬來西亞砂拉越詩人吳岸其人其詩研究為主體,俯瞰整體砂華文學發展。
2.李瑞騰、游俊豪等文學研究名家,專序推薦。
3.原作論文獲臺灣第一屆周夢蝶詩獎評論組三獎。
4.收錄詩人吳岸訪談實錄,揭示詩人最全面且深入的自述。

從現實主義與本土性的兩個重點屬性來論吳岸,不只彰顯了吳岸文學的整體性,也舖陳了吳岸所從屬的砂拉越華文文學,這正是他所說的「以吳岸為個案研究,俯瞰砂華文學的整體發展」。──李瑞騰

一位新加坡土生土長的年輕人,視野涵蓋東南亞華文書寫,實屬不容易。所以我不得不感動,那樣的在場現實,始終是他心靈的關懷。──游俊豪


砂拉越,屬馬來西亞一洲。在歷史、地理、族群、文化、文學都與作為中央的馬來半島有著迥然不同的發展。
吳岸(丘立基,1935-2015),從1962年《盾上的詩篇》便開始其半個世紀的創作,在砂華文學擔任先鋒者的角色。「現實主義」與「本土性」在吳岸文學作品中是兩大無法忽視的文學特色。
本書以吳岸作為砂華文學底下的個體,從本土出發,以書寫的獨特性,展示砂華文學的自主文學場域的一種可能。吳岸創作中本土與現實主義的融合,促成思想與空間的交織,形成土地與世界兩面維度的接軌,展示具「本土世界觀點」的文學。本書將砂拉越華文文學(砂華文學)從國家文學的概念中抽離,透過作品觀察砂華文學的定位,以一個 「自成體系」的文學主體視角進行檢視。作者聚焦吳岸的行為事跡與文學書寫,更以長達20頁的附錄〈吳岸訪談〉,向讀者揭示了吳岸最全面而深入的自述。
  • 推薦序/從吳岸俯瞰砂華文學/李瑞騰
  • 推薦序/在場的現實/游俊豪
  • 緒論 砂華文學與吳岸的定位
    • 一、砂華文學的脈絡觀察
    • 二、現實主義、本土性
    • 三、為何/如何吳岸?
  • 第二章 「南下」之後
    • 一、源起至二戰:砂華文學與中國性
    • 二、反殖民侵略:砂華文學與本土性
    • 三、題旨的衍生:砂華文學與「想象婆羅洲」
  • 第三章 超越現實
    • 一、「真相」:文學如何紀實所見與所在
    • 二、「權力」:文學的空間政治學
    • 三、「主體」:從理論界限到身分建立
  • 第四章 確實本土
    • 一、進入鄉土:從文學「獨特性」到地方「本土性」
    • 二、地志圖貌:場所書寫的實踐
    • 三、本土「路徑」:砂華詩人的本土(身分)生產
    • 四、範域建構:原住民關懷與家國議論
  • 第五章 觀望他者
    • 一、想像的回歸者:「北行集」詩歌系列中對中國的三種姿態
    • 二、近處的觀察者:西馬與本土寫作的若即若離
    • 三、寫意的旅者:詩歌向全球邊界的延展
  • 結論 本土的現實主義
    • 一、從「本土的現實主義」到「文學獨立」
    • 二、本土世界觀:當「他者」介入「本土的現實主義」
  • 後記
  • 附錄:吳岸訪談記錄
  • 參考文獻Bibliography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