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智慧之父與叛逆之子:佛與禪

出版日期
2022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1398679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一部「家族」史,一部文化史

佛與禪有何相同及不同?
佛為何及如何變成了禪?
佛和禪是印度的、中國的,還是日本的?
本書通通給你解答!

佛陀因何大事現身於世?
印度佛教為何在印度滅亡?
禪宗是不是發生在華夏的一場「革命」?
元明清的禪宗為何走向停滯?
佛、禪怎麼變成了花、茶、劍道?

佛與禪,已經融入了我們東方人的集體潛意識,可對於兩者的區別,大多數人恐怕說不清楚。如果是一回事,為什麼要兩個名字?如果是兩回事,為什麼又有斬不斷的淵源?
單獨寫佛的書很多,單獨寫禪的書也很多,可寫「完整」的很少。如果單獨寫佛教如何智慧,或單獨寫禪宗如何殊勝,難免有人質疑:佛真的智慧,那為何又有禪?禪真的殊勝,那是否比佛還殊勝?

為了回答上述問題,本書展開了一幅東方解脫思想的宏大畫面:它發源於印度,經過中國、日本、朝鮮、東南亞等地,最終走向世界。就如同黃河,發源於高山,流經上游、中游、下游,最終歸入大海。佛法的要旨就在於萬事萬物有因有緣才會發生,這中間的因緣就需要分析。印度為何能產生佛教的智慧?中國如何能引發禪宗的叛逆?在日本怎麼又能變種出花、茶、劍道?在不同時空中,思想的每次繼承與轉化都有其合理的原因:所謂智慧與叛逆,既是人類思想發展的規律,也是民族性的選擇。本書致力於勾勒一幅完整的思想畫面,完整的討論佛與禪。

本書從「一個永恆的生命問題──精神自由」開始,以「生命是黑暗中的奮力一躍」結束,展開東西方對終極問題的討論,適合於試圖釐清佛禪思想的知識階層,以及尋求自我平靜方法的大眾讀者。

誰不嚮往智慧?誰的心裡沒有一點點叛逆?本書帶你走過東方的心靈自由之路。
謹將它獻給真正愛智慧的你。
  • 致謝
  • 自序‧連貫的思想史才有意義
  • 第一篇 智慧之父— 佛陀因何大事現身於世
    • 第一章‧一個永恆的生命問題:解脫
    • 第二章‧古印度人對解脫思考得最多
    • 第三章‧神祕時代的理性之師
    • 第四章‧智慧之理,為何不執著
    • 第五章‧智慧之法,如何不執著
    • 第六章‧佛陀回答了問題也留下了問題
    • 第七章‧向前、不變、向後的分裂
    • 第八章‧印度佛教為何在印度滅亡
      • 附Ⅰ:古印度存不存在禪宗
  • 第二篇 叛逆之子— 禪宗是不是發生在華夏的一場「革命」
    • 第九章‧東渡的達摩帶來了怎樣的佛法
    • 第十章‧中國人改變了解脫的重心
      • 附Ⅱ:儒、釋、道三家的較量
    • 第十一章‧盛世興教,禪宗發展了起來
    • 第十二章‧惠能之理,不執著於理
      • 何其美麗的傳說一:「本來無一物」
    • 第十三章‧惠能之法,不執著於法
      • 何其美麗的傳說二:頓悟
    • 第十四章‧亂世興禪,禪宗一支獨大
      • 何其美麗的傳說三:煩惱即菩提
    • 第十五章‧「不立文字」立什麼
      • 附Ⅲ:賓主問酬,激揚宗要
    • 第十六章‧「教外別傳」傳什麼
    • 第十七章‧元明清的禪宗為何走向停滯
      • 附Ⅳ:穿過迷「悟」
  • 第三篇 默然成道— 佛、禪怎麼變成了花、茶、劍道
    • 第十八章‧東渡日本的禪向死而生
    • 第十九章‧解脫終於找到了用途
    • 第二十章‧延綿的脈動,動中的不動
    • 第二十一章‧生命是黑暗中的奮力一躍
  • 注釋
  • 參考文獻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