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中探討日治初期抗日運動如火如荼地興起時,日人對於「土匪」的定義、策略以及形成的原因,並涉及竹頭窩客家地區的抗日,以及後期灣潭的討伐。從檔案中可以發現,至明治32(1899)年抗日熱情已逐漸冷淡,民心趨於順從而不再激烈抗爭。民兵領袖亦於歸順後,率部下入山致力於開墾、製腦等產業,或從事道路修築事業。原本應可相安無事,但由於歸順後的民兵領袖,劃界自立,宛如封國一般,為官民忌恨。一有風吹草動,便成為討伐的目標。林李成渡臺後,盧錦春首先遭難,接著林火旺、鄭文流、徐祿等先後殞落,似乎唯有陳秋菊得以倖免身退。
- 館長序
- 導讀
- 凡例
-
檔案主題選編
-
57 日軍與劉永福的往來書信
-
58 乙未戰爭期間大嵙崁街民心的向背
-
59 日治初期的日本軍警
-
60 日軍於大嵙崁溪流域的大擊攘策略
-
61 北部客家人的大浩劫
-
62 乙未時期前後板橋林家的向背
-
63 北埔憲兵屯所遭襲事件
-
64 蔴竹頭窩的討伐
-
65 蔴竹頭窩討伐後的情形
-
66 鐘石妹的悲痛
-
67 「蕃匪」現形—秦飛龍的歸順
-
68 蘇海父子被綁案中吳有德之角色
-
69 勸降江阿才的失敗
-
70 灣潭地方大搜索行動 上
-
71 灣潭地方大搜索行動 下
-
72 臺北縣山區歸順者製腦狀況
-
73 歸順者製腦作業之結束
-
74 簡大獅心腹陳西的歸來
-
75 臺灣總督府的密探—以降匪陳有諒、高蘭為例
-
76 對陳秋菊及徐祿的監視
-
77 歸順者從事修路事業之始
-
78 北山討伐後歸順者從事修路情形 上
-
79 北山討伐後歸順者從事修路情形 下
-
80 林李成盧錦春死後之民情變化
-
81 土匪的定義
-
82 仇聯青的治「匪」功績
-
- 參考書目
- 索引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978.98605/08574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