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奈及利亞,位於西非撒哈拉沙漠南緣,由三大族群、兩百多個少數民族所組成。自古以來,此地即薈萃了諸多族群,原本部落林立的社會,自西元十世紀,開始有了改變。北方部落因橫跨撒哈拉的商貿往來,與伊斯蘭文化迸發出新的社會型態;位於南方的族群,則因與進行海外探險殖民的歐陸國家接觸,被迫展開數百年之久的奴隸貿易,皈依基督的人口亦大量增長。當代奈及利亞的文化樣貌已出現大致的輪廓。
十八、十九世紀,歐洲列強相繼侵入,受迫於柏林會議的專斷裁定,西非被劃分為數個殖民地,奈及利亞,即是這段歷史中沉重的產物。在英國榨取經濟利益、挑撥族群衝突等統治方式下,獨立後的奈及利亞仍面臨嚴重的經濟問題與族群內戰。何謂「奈及利亞」?對於各民族來說,一直是個模糊而難解的疑問。
現今的奈及利亞雖以其豐富石油資源,躍升非洲第一大經濟體。然在政治敗壞、貪瀆成風的情況下,巨額收入非但沒有改善生活品質,反而成為助長國家動盪的燎原之火。加以南北對立、族群衝突等問題,人民早已厭倦等待無法實現的正義,率先掀起戰火。如此分崩離析之國,至今,仍在尋找能一展非洲雄鷹之姿的契機!
十八、十九世紀,歐洲列強相繼侵入,受迫於柏林會議的專斷裁定,西非被劃分為數個殖民地,奈及利亞,即是這段歷史中沉重的產物。在英國榨取經濟利益、挑撥族群衝突等統治方式下,獨立後的奈及利亞仍面臨嚴重的經濟問題與族群內戰。何謂「奈及利亞」?對於各民族來說,一直是個模糊而難解的疑問。
現今的奈及利亞雖以其豐富石油資源,躍升非洲第一大經濟體。然在政治敗壞、貪瀆成風的情況下,巨額收入非但沒有改善生活品質,反而成為助長國家動盪的燎原之火。加以南北對立、族群衝突等問題,人民早已厭倦等待無法實現的正義,率先掀起戰火。如此分崩離析之國,至今,仍在尋找能一展非洲雄鷹之姿的契機!
- 自 序
-
第I篇 近代以前的奈及利亞地區
-
第一章 城邦、帝國及社會(西元前9000~西元1500年)
-
第一節 考古發現及古代社會
-
第二節 帝國的興起及種族認同
-
第三節 伊斯蘭教的引進
-
第四節 跨撒哈拉沙漠的貿易活動
-
第五節 非洲土生土長成的國家
-
-
第二章 奴隸制度與邦國建立的關係(1500~1800年)
-
第一節 奈南奈佳河流域的奴隸制度與社會型態
-
第二節 北方大草原的奴隸販賣促進邦國的富強
-
第三節 奴隸與歐由帝國興起之關係
-
第四節 奴隸販賣對奈區南方海岸國家政經情況的影響
-
-
第三章 奈區十九世紀政經轉型期(1800~1850年)
-
第一節 奈北索科托.哈里發轄區的產生
-
第二節 奈南的政經轉變
-
-
-
第II篇 殖民時期的奈及利亞地區
-
第四章 英國殖民統治的開端(1850~1903年)
-
第一節 南奈及利亞保護國的設立
-
第二節 皇家奈佳公司
-
第三節 索科托伊斯蘭政權的瓦解
-
第四節 奈領地原住民的反抗及英國殖民政府的暴力鎮壓
-
-
第五章 奈區1929年之前的殖民社經狀況
-
第一節 英國在奈區的殖民統治制度
-
第二節 奈南奈北二領地合併為一
-
第三節 殖民經濟
-
第四節 社會文化的發展
-
-
第六章 從民族主義運動到獨立建國(1929~1960年)
-
第一節 泛奈國家認同感的發展
-
第二節 發展計劃、憲法改革、區域主義
-
第三節 獨立成功
-
-
-
第III篇 獨立建國的奈及利亞
-
第七章 政經不穩與內戰(1960~1970年)
-
第一節 第一共和的國發計劃
-
第二節 第一共和的政治
-
第三節 軍事干預
-
第四節 內 戰
-
-
第八章 石油與奈及利亞(1970~1983年)
-
第一節 石油致富與盜賊政治
-
第二節 高望好大喜功帶動人民揮霍,政府貪腐
-
第三節 第二次軍變推翻高望政權
-
第四節 歐巴山糾政權
-
-
第九章 民主轉型期(1984年迄今)
-
第一節 民間宗教活動等vs.政府貪腐
-
第二節 布哈利政權(1984~1985年)
-
第三節 巴班吉達政權(1985~1993年)
-
第四節 民主轉型與1993年的大選
-
第五節 阿巴恰政權(1993~1998年)
-
第六節 和平轉移為第三共和
-
第七節 歐巴山糾政權(1999~2007年)
-
第八節 亞拉杜阿政權(2007~2009年)
-
第九節 古拉克政權(2010~2015年)
-
-
後記與感想
-
-
附 錄
-
大事年表
-
參考書目
-
- 版權宣告
- 封 底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978.95714/68983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