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梁伯華教授在美任教近半世紀,著書逾三十本,始終積極促進中西文化交流,深受各界肯定。本書是其自傳,作者以富感情的文筆,回憶半生學術與文化之路。幾代師生間傳承的風義,對理想不懈追求的堅毅,書中昭昭可見。讀者讀之,當能受到啟發及鼓舞。作者並分享在美求學及教學的寶貴經驗,亦分享多位著名學者的事略,如徐中約、戴康德(Alexander DeConde)、李定一、王德昭、吳經熊、祖炳民、王方宇、德范克(John DeFrancis)、馬幾道(Gilbert Mattos)及蒲百瑞(Barry Blakeley)等,使本書不啻是一本大師級學人傳記,具有一定學術價值。
- 卷首語:東風再起時
- 自序
-
第一章 大時代下的香港與我
-
第一節 幼年時我的家庭與教育
-
第二節 少年時代所受的中英雙語教育:金文泰中學
-
第三節 香港中文大學的中美特色教育對我的影響
-
1. 香港中文大學的歷史與傳承中華文化的使命
-
2. 我的恩師李定一教授
-
3. 我的恩師王德昭教授
-
4. 其他的中大老師及留學前夕
-
-
-
第二章 飄洋過海尋師問道:美國研究院教育對我的影響
-
第一節 加州大學的中國研究情況及教授陣容
-
第二節 研究院的學術氛圍與我的恩師戴康德教授(Alexander DeConde)
-
第三節 我的恩師徐中約教授(Immanuel C.Y. Hsu)
-
第四節 在美國留學的生活
-
-
第三章 踏上美國學術之路:半世紀教研生涯的起步
-
第一節 美國教學的挑戰:西東大學校園
-
第二節 遠東學院與亞洲學系的誕生及影響
-
第三節 西東大學的前輩老師及同儕教授
-
1. 吳經熊(John C.H. Wu)
-
2. 祖炳民(John B. Tsu)
-
3. 王方宇(Fred Fangyu Wang)
-
4. 德范克(John DeFrancis)
-
5. 馬幾道(Gilbert L. Mattos)
-
6. 蒲百瑞(Barry B. Blakeley)
-
-
-
第四章 為「中學西傳」我走過的路:美國杏壇親歷記
-
第一節 教學與行政及服務
-
第二節 學術及文化交流
-
第三節 學術興趣與研究成果
-
1. 外交史
-
2. 政治及革命史
-
3. 近代史
-
4. 現代化
-
5. 中西文化交流
-
6. 經濟發展
-
7. 雙語教育與族裔研究
-
8. 勵志
-
-
第四節 教授與學生:桃李滿天下
-
第五節 教授與家庭:生活的樂趣
-
-
第五章 當東風遇上西雨:雨後的文化彩虹
-
第一節 近代中國與中西文化的整合
-
1. 引言
-
2. 中國人傳統的「世界觀」
-
3. 西學東漸與中國對世界的認識
-
4.「冷戰」後的「文明大戰」
-
5. 中國威脅論
-
6. 香港回歸與華人的全球意識
-
7. 結語
-
-
第二節 中西文化交流下「本土化」與「國際化」的文化取向
-
第三節 邁向全球化與國際交流:武漢大學與美國西東大學學術交流三十載親歷記
-
1. 全球化與中西文化的交流
-
2. 初訪武大與三十年的情緣
-
3. 任中西文化交流的推手
-
4. 作客教學與文化交流的深化
-
5. 後記
-
-
第四節 北京大學講學隨想
-
-
第六章 象牙塔外的逐夢者:為文化交流搭橋鋪路
-
第一節 我與民間的文化交流橋樑
-
第二節 海外香港協會中華文化研究基金會
-
第三節 李文斯頓中文學校及華人協會
-
第四節 新澤西州抗日戰爭史實維護會
-
第五節 新州中國日、美華專業人士協會、中美基金會、紐約海外華人新文化運動協會及中大美東校友會
-
1. 新州中國日
-
2. 美華專業人士協會
-
3. 中美基金會
-
4. 紐約海外華人新文化運動協會及中大美東校友會
-
-
-
第七章 結語:從「西學東漸」到「中學西傳」的東風再起時
-
第一節 學術與文化之旅:文化交流橋樑的搭建
-
第二節 感恩之旅:掌聲背後的反思
-
-
附錄
-
附錄一:東學西漸,緣分天成:訪艾麗斯島(自由女神)榮譽勳章獲得者梁伯華教授
-
附錄二:揮一抹文化彩虹:訪「世界傑出中大人」梁伯華教授
-
附錄三:梁伯華教授退而不休,繼續為中西方文化交流做貢獻
-
附錄四:梁伯華教授中英文主要著作一覽表
-
- 出版地 : 香港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