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家族如樹,根深則葉茂,是俗語認定之理。
我的家族也曾根系紮得深厚,家鄉的土壤也曾親和豐沃。
家族長輩遵循基督教義,認定「施比受更有福」,因而盡人生之力,行有益他人之事,便是人間正道,是做人的根基。
他們也相信地久天長,家族後輩可以代代無窮已,將始終延續他們奠基的事業與道路。
一九四九年的大陸中國是「城頭變幻大王旗」,打斷了他們心中歲月的地久天長,他們不得不重新探索人生軌跡。
不過並未放棄束髮受教起便遵循的信與義。
他們並非大陸中國的名人,卻依然以自己的方式努力成爲「世上的鹽」,成為「世上的光」,雖微弱卻未熄滅。
以文字留下家族長輩的足跡,既是作者對於長輩的一分心意,亦是使得他們微弱的燭光不致湮滅。
書中往事均是家族長輩親歷,無虛構,但隱去姓名,以避免牽連大陸親戚。
我的家族也曾根系紮得深厚,家鄉的土壤也曾親和豐沃。
家族長輩遵循基督教義,認定「施比受更有福」,因而盡人生之力,行有益他人之事,便是人間正道,是做人的根基。
他們也相信地久天長,家族後輩可以代代無窮已,將始終延續他們奠基的事業與道路。
一九四九年的大陸中國是「城頭變幻大王旗」,打斷了他們心中歲月的地久天長,他們不得不重新探索人生軌跡。
不過並未放棄束髮受教起便遵循的信與義。
他們並非大陸中國的名人,卻依然以自己的方式努力成爲「世上的鹽」,成為「世上的光」,雖微弱卻未熄滅。
以文字留下家族長輩的足跡,既是作者對於長輩的一分心意,亦是使得他們微弱的燭光不致湮滅。
書中往事均是家族長輩親歷,無虛構,但隱去姓名,以避免牽連大陸親戚。
-
自序
-
自序之一——「何處他年寄此生,山中江上總關情」
-
自序之二——「只是當年已惘然」
-
-
1.小城舊日——「舊時天氣舊時衣」
-
小城之一——天下本無景,只有人看人
-
小城之二——市井與教堂
-
-
2.姥爺和他的弟弟們——「你們要努力進窄門。我告訴你們,將來有許多人要進去,卻是不能」
-
姥爺之一——「少年俠氣,交結五都雄」
-
姥爺之二——「天公不語對枯棋」
-
姥爺之三——「人生如看山,誰人能喜平」
-
姥爺之四——「一朝忽覺春夢醒,半世沉浮雨打萍」
-
-
3.姥姥——「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
-
姥姥之一——童年的院子
-
姥姥之二——「風蕭蕭兮易水寒」
-
姥姥之三——繫在佛手果上的紅綫
-
姥姥之四——「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
-
4.姥爺姥姥身後事——「回頭顧影背斜陽」
-
身後事之一——何處祭清明,「塵土仍歸於地,靈仍歸於賜靈的神」
-
身後事之二——玄想中的姥爺姥姥,「日落山水靜,為君起松聲」
-
-
5.舅舅們——「江湖不記三生夢,風月惟餘一釣竿」
-
舅舅們之一——「花褪殘紅青杏小」
-
舅舅們之二——「任爾東西南北風」
-
舅舅們之三——「有客問浮世,無言指落花」
-
-
6.父母——「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
父母之開篇——「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
父母之一——「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
父母之二——「豈意飄零瘴海頭,嘉陵回首轉悠悠」
-
父母之三——「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
-
父母之四——「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
- 後記一——「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 後記二——「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