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半畝集

作者
出版日期
202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87514916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本書題名《半畝集》,是作者馬覺生前邀編者至家中見面交托書稿時,所定下的書名。無疑,題目取自晚清左宗棠名句:「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而來,由此約略可見作者對社會的關懷,以及對知識分子的自我期許。



全書稿件由作者晚年於公共圖書館逐一複印而來,約三百篇,均撰寫於九十年代初他在《大公報》的專欄,内容主要以教師身份的視角為主,重點觀察當下的教育生態,旁及到社會、家庭的回憶思索。
  • 學習是人生主題
  • 不自覺的學習
  • 慈不掌兵?
  • 學生和人類鬥爭史
  • 學生和「大自然」的鬥爭
  • 學生和「人」的鬥爭
  • 學生和「自己」的鬥爭
  • 進取是合法的共同手段
  • 方法論的重要環節
  • 學校就是社會風氣
  • 學生的文化水平
  • 學生的政治水平
  • 學生的文化考察
  • 現今香港學生的迷惘
  • 教育失敗是國民失控的導因
  • 星期六,雨中的公園
  • 詩和現實
  • 紅氣球
  • 三號風球.生日會
  • 年青人需要發洩?
  • 草場上的野鳥
  • 還我草坪
  • 大水窪中的小水窪
  • 老師也是人
  • 可怕的現實
  • 做人要善惡分明
  • 要不要尊師?
  • 老師的寵兒
  • 學生的性格因素
  • 沉重的休止符
  • 生命的盤算
  • 好好把住這一刻
  • 在有生之年,出一分力
  • 學問的奧秘
  • 教育理想何在?
  • 關於補課
  • 補課的形式主義
  • 「重量不重質」的探討
  • 「重量不重質」的弊端
  • 看事物不宜簡單化
  • 補課不是例行公事
  • 事物的均衡狀態
  • 反覆的討論
  • 任重道遠
  • 校長與老問
  • 香港賭風熾盛
  • 依遊戲規則辦事
  • 唯我獨享?
  • 作威作福,氣焰迫人
  • 不懂以情理服人
  • 教員私隱權
  • 一樣米養百樣人
  • 校長與眾同樂
  • 校長面面觀
  • 談學生之「不及」
  • 憑甚麼去判斷
  • 對聖賢的某些看法
  • 正視聖賢和其他
  • 這是一個甚麼世代?
  • 要不要恢復死刑?
  • 人乎?禽獸乎?
  • 病入膏育
  • 「補上千百次課」
  • 續「補上千百次課」
  • 談青少年的可塑性
  • 續談可塑性
  • 教育的現實
  • 人獸之別另類說法
  • 哪裏可能有「白」紙?
  • 有清晰的觀念何用?
  • 學問的最高境界
  • 本能之夢
  • 文教的力量
  • 人定勝天?
  • 人類已登陸月球
  • 心態和表露行為
  • 關於高齡退休教師
  • 究竟怎麼搞?
  • 愛國無分左中右
  • 好箇「皮囊之事」
  •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 漫說人與自然
  • 人類是愚抑或智?
  • 淺薄的完美主義
  • 歷史與歷史現象
  • 喜歡喝啤酒
  • 酒不迷人
  • 一點國情
  • 誰要枯死?
  • 雙劍合壁
  • 又聞會考讀書聲
  • 知止而後有定
  • 「初學入德之門」
  • 試釋「不唯書」
  • 體會與體驗
  • 回首與反省
  • 試釋「誠意」
  • 最後的一課
  • 失控的一群?
  • 和校長對話
  • 一干人等
  • 蒙蔽與表象
  • 香港的學校教育
  • 最佳反面教材
  • 這個爛攤子
  • 出世與入世
  • 由一齣電影談起
  • 三個考慮
  • 「遊戲論」的論據
  • 需不需要一點朝氣?
  • 人的存在
  • 迷魂大法
  • 移挪大法
  • 一些享樂主義者
  • 不宜以偏概全
  • 法律與「遊戲規則」
  • 童年的夢,甜蜜的夢
  • 談認真
  • 誰為中國人設想?
  • 捨善行惡的誘惑
  • 臨急抱佛腳
  • 痴人說夢
  • 善用快餐店
  • 貼大字報的日子
  • 服飾髮型之限制
  • 「犯了過錯」?
  • 孰令致之?
  • 四億元科技基金成立
  • 一點回饋
  • 加深對香港的認識
  • 培養一點歸屬感
  • 踐踏「人權」的劣跡
  • 是哪碼子的「人權」?
  • 為誰的利益服務?
  • 稍作一交代
  • 勁松
  • 古之書院,今之大學
  • 也談體罰
  • 由誰去施教?
  • 一些叫「人」氣憤的事
  • 風波和漣漪
  • 社會和學校的差距
  • 憾事
  • 小販
  • 校譽和聲譽
  • 移民樂見
  • 宜慎防一念之差
  • 且看你的能耐
  • 精神上的腦啡肽
  • 教師的另類才能
  • 世界的複雜性
  • 世界的靈活性
  • 生活的調劑
  • 防止從社會現實游離
  • 相對的舞臺
  • 人生的相對論
  • 是實事求是嗎?
  • 「專一層次律」
  • 岸邊觀魚
  • 誰的存活率?
  • 高調
  • 不是婦人之仁
  • 「為自謀」的深思
  • 貼罵
  • 互補長短的社會性
  • 旁人的冷嘲熱諷
  • 會考話當年
  • 條條大道通羅馬
  • 社會的現實
  • 情緒的奴隸
  • 對情緒的探討
  • 談情,說愛
  • 大情大性的流露
  • 魯迅論愛情
  • 飛越情關,控情在我
  • 情到深處便無情
  • 情之深淺雅俗
  • 凡聖之差,在乎一念
  • 勿為情困
  • 去情絕欲
  • 論情欲
  • 論「君子之交」
  • 「日久見本性」
  • 人性弱點
  • 「人之患」與職業病
  • 魚翅當粉絲
  • 結算不易
  • 效率第一
  • 稍有微言
  • 教育之烏托邦
  • 香港交通擠塞問題
  • 以數量打擊質量
  • 效應和效益
  • 錚錚鐵骨方以狠
  • 談超常兒童
  • 另類的「國家文物」
  • 另類園藝
  • 千秋後世
  • 談武俠小說
  • 定位與標準
  • 人生的課題
  • 能真為己也不錯
  • 找出「絕對值」
  • 聽其言,觀其行
  • 人間邪惡的根源
  • 「作孽」與回饋
  • 正邪門爭的前景
  • 再談「君子之交」
  • 逃避與面對
  • 貪生怕死與明哲保身
  • 自食其力?
  • 局面的明朗化
  • 外緣機遇
  • 夢裏不知身是客
  • 回到海的跟前
  • 一江春水向東流
  • 不容易
  • 讀史中的嫁接與消化
  • 追逐名牌的代價
  • 商品和消費人
  • 年青人的筆觸
  • 思想的深度是甚麼?
  • 群龍無首?
  • 明天會更好
  • 我的蠶寶寶
  • 說話
  • 違反本性的現狀
  • 由點而線而面
  • 誰去跟進?
  • 要有點積棒的心理因素
  • 香港教師的重負
  • 香港的教育
  • 寒夜伏案
  • 退即是進,再戰江湖
  • 強悍的悲哀
  • 身在福中
  • 新年隨筆
  • 不好讀的說明
  • 難怪有人退出
  • 真的是試驗嗎?
  • 人為的混亂
  • 教育圈變動太多
  • 官樣文章
  • 大製作,一浪接一浪
  • 奇文共賞
  • 山雨欲來
  • 有何實質建設性?
  • 一筆糊塗帳
  • 無根的一代
  • 多作事實,拒絕花巧
  • 學車與駕車
  • 「模擬戰場」與實踐
  • 量變與定量
  • 清明憶容國團
  • 寒食與清明
  • 興味蕭然似野僧
  • 啟事一則
  • 如實的有效調查
  • 官能世界的層面
  • 三S理論的基礎
  • 悼念牟宗三
  • 牟宗三印象
  • 可憂的臉色
  • 生命的弧度
  • 未可囫圇吞棗
  • 未必窮而後工
  • 富貴不能淫
  • 關鍵所在
  • 精益求精
  • 君子固窮?
  • 表意體系
  • 何不退而結網?
  • 大學生不再吃香
  • 傾吐對象
  • 對激進主義的反思
  • 國學的再興
  • 務實不務虛
  • 中華文化的實體
  • 文化大交融
  • 踏入穩定成熟
  • 調動的重要
  • 班的人力資源
  • 泛說精神力量
  • 人不學,不知禮
  • 精神的一面
  • 如實的看待世界
  • 吹捧之風
  • 自私之心不可有
  • 發人深思的個案
  • 人的永恆生命
  • 談負面震盪
  • 「出位」寫真
  • 逆水行舟,拿出拚勁
  • 教育改革的考慮
  • 是過眼雲煙?
  • 救救地球,救救自己
  • 雪泥鴻爪
  • 年輕人的世界
  • 需要適當的壓力
  • 生活的配置
  • 室內設計的色調
  • 澳洲生活,周薪的好處
  • 還有甚麼私隱?
  • 風物還宜放眼量
  • 人生在世,走馬看花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