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重探抗戰史(一):從抗日大戰略的形成到武漢會戰1931-1938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0863468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我們從未理解的關鍵歷史
一場史無前例、改變百年世界走向的戰爭。

集合多國現代史學者,重新檢視影響深遠的中日戰爭!
重探一個民族的命運,看近百年世界走向。

「中國、日本、美國,以及所有參與這場戰爭的政府和人民,在慘重的損傷中得到了什麼經驗與教訓?我們如何避免再犯相同的錯誤?這場戰爭與現在的我們有什麼關聯?80多年過去了,許多問題仍待解答。」──〈寫在前面.不容青史盡成灰〉/郭岱君

是顛覆、還原,還是重新評價歷史?
在烽火中看民族國家的建構,思索人與戰爭的關係

《重探抗戰史》是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院(Hoover Institution)與中國與亞太研究學會(CAPRS)合作的跨國研究項目,廣召台、美、中、日四地學者,以國際視野、最新史料、多元角度,探討近代史轉捩點,影響中國、台灣、日本、歐美深遠的中日戰爭。

▍青史並未成灰:新史料、新觀點,重探中日戰爭
  《重探抗戰史》集合多地學者,力圖融合跨國視角、檔案,顛覆單薄、偏狹的既有研究與史觀,客觀公正地探討歷史的真形貌,回答關鍵但始終撲朔迷離的問題。包括:日本何以侵華、為何落敗?貧窮落後的中國為何能獲得最終勝利?南京大屠殺不為人知的真相;蔣介石對侵略者「以德報怨」的原因;國民黨和國民政府為何贏了戰爭卻輸了政權?以及若無「兩顆原子彈」,這場戰爭是否會有不同結局?
  第一卷論述1931至1938年,中日戰爭開始到武漢會戰時期,日本軍國主義興起的由來;九一八事件、一二八淞滬戰役的過程與真相;抗戰大戰略如何形成;國民政府如何使日軍落入持久戰的陷阱,並深究七七盧溝橋事變的本質、八一三淞滬大戰的重大意義,並指出中日戰爭帶來的並非分裂,而是中國走向真正統一、建構民族國家的重要階段。

▍未境的追求:不只重探歷史,更要映照未來
  何以今時今日的我們,必須重探抗戰史?究其本質,影響深遠的歷史轉折,都由來於身涉其中的「人」。釐清、重構、重新審視歷史、思索人類長時段積累的結果,不只是史家不分國界、無論時代,以丹心照汗青的精神與追求,更是思索、構築未來時的重要參照。
  • 封面
  • 書名頁
  • 作者簡介
  • 撰稿者
  • 不容青史盡成灰——寫在前面
  • 第一編 中日戰爭的起源
    • 第一章 日本軍國主義的興起 加藤陽子
    • 第二章 日本走向九一八 加藤陽子
    • 第三章 國民政府隱忍備戰 傅應川、張玉萍
  • 第二編 大戰略形成
    • 第四章 一二八淞滬抗戰 肖如平、洪小夏
    • 第五章 抗戰大戰略的形成 傅應川、郭岱
    • 第六章 綏遠抗戰與西安事變 肖如平、郭岱君
  • 第三編 大戰初起
    • 第七章 重探七七盧溝橋事變 岩谷將、郭岱君
    • 第八章 重探八一三淞滬會戰 傅應川、岩谷將、洪小夏
    • 第九章 重探南京保衛戰 洪小夏、傅應川、原剛
  • 第四編 走向持久戰
    • 第十章 重探徐州會戰 傅應川、洪小夏
    • 第十一章 重探武漢會戰 傅應川、洪小夏
  • 版權頁
  • 封底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