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張高評解析經史三:左傳屬辭與文章義法

出版日期
2021/12/22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3174542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春秋筆削,左傳變為屬辭約文,再變為立意謀篇安章鍛句練字,三變為都不說破之神味。

  清章學誠云:「史之大原,本乎《春秋》。《春秋》之義,昭乎筆削。」《春秋》或筆或削之義,雜然賦流形,或因屬辭而顯義,或藉比事以昭義,或據比屬而得義。晉徐邈稱孔子修《春秋》:「事仍本史,而辭有損益,所以成詳略之例,起褒貶之意。」由此觀之,《春秋》之屬辭約文,堪作文章義法之宗師。《左傳》之說凡例,《公羊》學之說屬辭可見。就文章義法而言,《左傳》之命意,猶孔子之立義創意。《春秋》之筆削,蛻變為《左傳》之詳略重輕、異同變常。《春秋》之比事,演繹為《左傳》之前後措注、本末始終。《春秋》之屬辭,化身為《左傳》之曲筆直書、變文特筆。《春秋》之約文,體現為《左傳》之微婉顯晦、增損改易。《春秋》都不說破之言外之意,轉身為《左傳》文章神味之表出。
  清張應昌《春秋屬辭辨例編》稱:「聖經書法,必聯屬其辭,排比其事而乃明。」且曰:「言屬辭,則比事該之矣。」故治《春秋》者,多以屬辭比事顯筆削之旨。本書強調《左傳》文章義法,與「屬辭比事」《春秋》教之間,存有先河後海之源流關係,可作經學、史學、文學辨章學術之一助。
  • 推薦序
  • 自序
  • 增訂重版自序
  • 例言
  • 序章
    • 一、《左傳》之作者與時代
    • 二、《左氏》以史傳經之特色
    • 三、《左傳》屬辭約文與文章義法概說
  • 第一章 《春秋》屬辭約文與文章修辭
    • 第一節 《春秋》三傳、《孟子》之解經法
      • 一、孔子作《春秋》與筆削見義
      • 二、《春秋左氏傳》與屬辭約文
      • 三、《春秋公羊傳》論《春秋》屬辭
      • 四、《春秋穀梁傳》論《春秋》屬辭
    • 第二節 《春秋繁露》、《史記》之《春秋》詮釋法
      • 一、董仲舒《春秋繁露》論《春秋》屬辭
      • 二、司馬遷《史記》論《春秋》屬辭
    • 第三節 杜預、徐邈之《春秋》詮釋法
      • 一、杜預《春秋經傳集解》《春秋釋例》論《春秋》屬辭
      • 二、徐邈《春秋穀梁傳注義》論《春秋》屬辭
    • 第四節 劉勰《文心雕龍》與《春秋》屬辭
    • 第五節 孔穎達、劉知幾、啖助、趙匡之《春秋》詮釋法
      • 一、孔穎達《春秋左傳正義》論《春秋》屬辭
      • 二、劉知幾《史通》論《春秋》《左傳》屬辭
      • 三、啖、趙、陸《春秋集傳纂例》論《春秋》屬辭比事
    • 第六節 結語
  • 第二章 《春秋》取義與《左傳》之命意
    • 第一節 孔子之立義創意與《春秋》之取義
    • 第二節 《左氏傳》之旨趣
      • 一、載道
      • 二、徵聖
      • 三、宗經
      • 四、寢兵
      • 五、美刺
      • 六、報應
      • 七、愛奇
      • 八、寄慨
    • 第三節 命意之概況
      • 一、脈注
      • 二、詭辭
      • 三、微辭
      • 四、飾辭
      • 五、托辭
      • 六、諷喻
      • 七、借事
      • 八、翻空
      • 九、深曲
      • 十、因勢
      • 十一、象徵
      • 十二、廻護
  • 第三章 《春秋》筆削與《左傳》謀篇之義例
    • 第一節 《春秋》筆削與詳略重輕、異同變常
    • 第二節 篇什架構之安排
      • 一、前茅
      • 二、破題
      • 三、中權
      • 四、關棙
      • 五、後勁
      • 六、收結
      • 七、餘波
      • 八、論斷
    • 第三節 情境對敘之設計
      • 一、映襯
      • 二、賓主
      • 三、虛實
      • 四、明暗
      • 五、離合
      • 六、斷續
      • 七、順逆
      • 八、重輕
      • 九、詳略
      • 十、擒縱
      • 十一、開闔
      • 十二、寬緊
      • 十三、奇正
      • 十四、變常
    • 第四節 脈絡統一之規畫
      • 一、伏應
      • 二、逆攝
      • 三、激射
      • 四、旁溢
      • 五、側筆
      • 六、線索
      • 七、原委
      • 八、類從
      • 九、集散
      • 十、配稱
  • 第四章 《春秋》比事與《左傳》安章 之心法
    • 第一節 《春秋》比事與前後措注、本末始終
    • 第二節 段落位次之調配
      • 一、順帶
      • 二、穿插
      • 三、橫接
      • 四、遙接
      • 五、側敘
      • 六、逆敘
      • 七、夾寫
      • 八、互見
      • 九、補筆
      • 十、附載
      • 十一、自注
    • 第三節 主題表達之權宜
      • 一、表現
      • 二、直書
      • 三、說明
      • 四、點綴
      • 五、點染
      • 六、閒筆
      • 七、錯綜
      • 八、奇偶
      • 九、想像
      • 十、形容
      • 十一、析分
      • 十二、援引
      • 十三、概餘
      • 十四、時中
    • 第四節 一篇警策之建立
      • 一、眼目
      • 二、點睛
      • 三、關鍵
      • 四、波瀾
      • 五、特筆
      • 六、取影
  • 第五章 《春秋》屬辭與《左傳》鍛句之方術
    • 第一節 《春秋》屬辭與曲筆直書、變文特筆
    • 第二節 意象浮現之樣式
      • 一、曲折
      • 二、往復
      • 三、排比
      • 四、錯綜
      • 五、對照
      • 六、層遞
      • 七、翻疊
      • 八、移換
      • 九、吞吐
      • 十、蘊藉
      • 十一、取譬
      • 十二、轉化
      • 十三、示現
      • 十四、存真
    • 第三節 辭章矜麗之法則
      • 一、鎔鍊
      • 二、藏鋒
      • 三、跳脫
      • 四、舉隅
      • 五、頓挫
      • 六、勒轉
      • 七、鎖紐
      • 八、頂真
      • 九、儷辭
      • 十、用典
      • 十一、烘托
      • 十二、映帶
      • 十三、廻文
      • 十四、諧隱
    • 第四節 氣勢遒勁之規準
      • 一、倒裝
      • 二、加倍
      • 三、類句
      • 四、聯鎖
      • 五、旋繞
      • 六、捧壓
      • 七、提振
      • 八、節短
      • 九、誇飾
      • 十、設問
      • 十一、詠歎
      • 十二、呼告
  • 第六章 《春秋》約文與《左傳》煉字之妙訣
    • 第一節 《春秋》約文與微婉顯晦、增損改易
    • 第二節 章句明靡關字法
      • 一、虛字
      • 二、實字
      • 三、重筆
      • 四、圓活字
      • 五、新闢字
    • 第三節 文辭光采由鍊擇
      • 一、類字
      • 二、避複
      • 三、犯重
      • 四、倒文
      • 五、轉品
      • 六、省文
      • 七、借代
      • 八、鑲嵌
      • 九、立柱
  • 第七章 《左傳》屬辭與文章神味之表出
    • 第一節 《春秋》屬辭與言外之意、都不說破
    • 第二節 按節以體氣
      • 一、長短
      • 二、緩急
      • 三、韻諧
      • 四、奇偶
      • 五、長言短言
      • 六、其它
    • 第三節 即器以求道
      • 一、繁簡
      • 二、曲直
      • 三、華樸
      • 四、疏密
      • 五、典奇
    • 第四節 味氣以得神
      • 一、陽剛之美
      • 二、陰柔之美
  • 參考書目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