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书试图通过个人间直接借贷、合会和民营存款类金融机构三类民间金融合约不同信息机制的分析来理解这三类民间金融合约的替代和并存现象。作者用信息汇聚机制解释为什么有人通过合会合约而不是多个个人间直接借贷合约向多人借钱;用信息隐瞒机制解释为什么合会特别是标会有时候会发生大规模倒会的现象;用政府信用信号发送机制来解读改革后温台地区民营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兴衰成败。
- 封面
- 前折页
- 书名页
- 致谢
- 目录
-
第一章 导言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本书的基础假设
-
三 概念界定
-
四 研究方法和资料说明
-
五 章节安排
-
-
第二章 改革后温台地区的各种民间金融合约
-
一 直接借贷
-
二 企业社会集资
-
三 合会
-
四 “银背”、“钱中”和地下钱庄
-
五 公开营业的私人钱庄
-
六 办理存贷业务的挂户公司和调剂商行
-
七 典当商行
-
八 农村合作基金会
-
九 农村金融服务社
-
十 股份制城市信用合作社
-
十一 民营股份制商业银行
-
-
第三章 相关文献综述
-
一 合会研究文献综述
-
二 金融中介研究文献综述
-
三 温台地区民间金融研究文献综述
-
-
第四章 合会的信息汇聚机制
-
一 从向陌生人借贷到亲友间直接借贷
-
二 几种可能的解释及其不足
-
三 哪些因素会影响当事人的选择?
-
四 为什么“聚会”?
-
五 合会为什么“定期”地“轮转”?
-
六 信息汇聚机制的有效解释范围
-
七 信息汇聚机制的推论
-
八 初步的证据
-
九 小结
-
-
第五章 标会会案的发生机制:退出成本和信息隐瞒机制
-
一 引言
-
二 标会会案研究的相关文献
-
三 分析视角的提出:退出成本和信息机制
-
四 标会套利的信息机制
-
五 标会套利行为
-
六 抢标机制与标会的退出问题
-
七 初步的证据:20世纪80年代温州的4个会案案例
-
八 小结
-
-
第六章 信息隐瞒、信息甄别与退出成本
-
一 2004年春风镇标会会案简介
-
二 退出成本、信息隐瞒机制与标会会案的发生
-
三 春风镇标会会案中的标会套利和违约预期现象
-
四 春风镇标会会案中的清算方法
-
五 退出成本、信息甄别机制和标会会案的处置
-
-
第七章 民营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政府信用信号发送机制
-
一 民营存款类金融机构:一类特殊的民营企业
-
二 为什么向民营存款类金融机构借钱?
-
三 民营存款类金融机构如何控制贷款风险?
-
四 民营存款类金融机构如何赢得储户信任?
-
五 市场准入、声誉积累机制和政府隐性责任
-
六 政府信用信号发送机制及其推论
-
-
第八章 成也信号,败也信号!
-
一 民营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兴起:以政府信用为信号
-
二 民营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波折:政府政策的影响
-
三 政府信用信号发送机制:一个小结
-
-
第九章 总结
-
一 经济增长: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
-
二 市场范围、交易费用和信息机制:一个民间金融合约选择的分析框架
-
三 民间金融合约的信息机制:一个总结
-
- 附录一 标会现金流分解及对一种标会套利可能性的证明
- 附录二 投资收益率与融资成本
- 附录三 对第六章第三部分中命题一的证明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版权页
- 后折页
- 封底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 DOI : 10.978.75097/84525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