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袁氏世範白話讀本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3071839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摘錄自練卜鳴,練宇中<校釋者序>
《袁氏世範》共三卷,分《睦親》、《處己》、《治家》三篇,內容非常詳盡。《睦親》凡65則,論及父子、兄弟、夫婦、妯娌、子侄、共居、宗親、婚姻等各種家庭成員關係的處理,具體分析了家庭不和失歡的原因、弊害,闡明了家人親屬如何和睦相處的各種準則,涵蓋了家庭關係的各個方面。《處己》計68則,縱論立身、處世、言行、交遊等修身處世之道,及如何正確對待人生中必然會遭逢的生老病死、旦夕禍福、榮達沉浮等。《治家》共73則,綜論如何理解和對待家中奴僕佃戶,如何處理田產、賦稅、債務等基本持家興業的經驗之談。

為何特意選擇《袁氏世範》這本書來校注、翻譯成白話,這絕非個人偏好問題,如果把《袁氏世範》和《颜氏家训》等家訓類著作相比較,就可發現《顏氏家訓》中有很多篇幅談治學,一再出現對經、史文章等所作的考證等,給人很濃重的書卷氣和反映出當時士大夫的價值觀,《袁氏世範》則文字通俗,語言文白相間,內容切合實際、近於人情,就有前人說讀《袁氏世範》如同事在眼前,歷歷在目,讓人不覺半點說教,不像其他修身養性、勵志書籍那樣正統刻板,絕對是一本雅俗共賞,值得細細玩味品讀的一本好書,特推薦給大家。
  • 校譯者序
  • 原序
  • 卷上—睦親
    • 1-1 性不可以強合
    • 1-2 人必貴於反思
    • 1-3 父子貴慈孝
    • 1-4 處家貴寬容
    • 1-5 父兄不可辨曲直
    • 1-6 人貴能處忍
    • 1-7 親戚不可失歡
    • 1-8 家長尤當奉承
    • 1-9 順適老人意
    • 1-10 孝行貴誠篤
    • 1-11 人不可不孝
    • 1-12 父母不可妄憎愛
    • 1-13 子弟須使有業
    • 1-14 子弟不可廢學
    • 1-15 教子當在幼
    • 1-16 父母愛子貴均
    • 1-17 父母常念子貧
    • 1-18 子孫當愛惜
    • 1-19 父母多愛幼子
    • 1-20 祖父母多愛長孫
    • 1-21 舅姑當奉承
    • 1-22 同居貴懷公心
    • 1-23 同居長幼貴和
    • 1-24 兄弟貧富不齊
    • 1-25 分析財產貴公當
    • 1-26 同居不必私藏金寶
    • 1-27 分業不必計較
    • 1-28 兄弟貴相愛
    • 1-29 眾事宜各盡心
    • 1-30 同居相處貴寬
    • 1-31 友愛弟姪
    • 1-32 和兄弟教子善
    • 1-33 背後之言不可聽
    • 1-34 同居不可相譏議
    • 1-35 婦女之言寡恩義
    • 1-36 婢僕之言多間鬬
    • 1-37 親戚不宜頻假貸
    • 1-38 親舊貧者隨力周濟
    • 1-39 子弟常宜關防
    • 1-40 子弟貪繆勿使仕宦
    • 1-41 家業興替係子弟
    • 1-42 養子長幼異宜
    • 1-43 子多不可輕與人
    • 1-44 養異姓子有礙
    • 1-45 立嗣擇昭穆相順
    • 1-46 庶孽遺腹宜早辨
    • 1-47 三代不可借人用
    • 1-48 收養義子當絕爭端
    • 1-49 孤女財產隨嫁分給
    • 1-50 孤女宜早議親
    • 1-51 再娶宜擇賢婦
    • 1-52 婦人不必預外事
    • 1-53 寡婦治生難託人
    • 1-54 男女不可幼議婚
    • 1-55 議親貴人物相當
    • 1-56 嫁娶當父母擇配耦
    • 1-57 媒妁之言不可信
    • 1-58 因親結親尤當盡禮
    • 1-59 女子可憐宜加愛
    • 1-60 婦人年老尤難處
    • 1-61 收養親戚當慮後患
    • 1-62 分配財產務均平
    • 1-63 遺囑公平絕後患
    • 1-64 遺囑之文宜預為
    • 1-65 置義莊不若置義學
  • 卷中—處己
    • 2-1 人之智識有高下
    • 2-2 處富貴不宜驕傲
    • 2-3 禮不可因人分輕重
    • 2-4 窮達自兩塗
    • 2-5 世事更變皆天理
    • 2-6 人生勞逸常相若
    • 2-7 貧富定分任自然
    • 2-8 憂患順受則少安
    • 2-9 謀事難成則永久
    • 2-10 性有所偏在救失
    • 2-11 人行有長短
    • 2-12 人不可懷慢偽妬疑之心
    • 2-13 人貴忠信篤敬
    • 2-14 厚於責己而薄責人
    • 2-15 處事當無愧心
    • 2-16 為惡禱神為無益
    • 2-17 公平正直人之當然
    • 2-18 悔心為善之幾
    • 2-19 惡事可戒而不可為
    • 2-20 善惡報應難窮詰
    • 2-21 人能忍事則無爭心
    • 2-22 小人當敬遠
    • 2-23 老成之言更事多
    • 2-24 君子有過必思改
    • 2-25 言語貴簡寡
    • 2-26 小人為惡不必諫
    • 2-27 覺人不善知自警
    • 2-28 門戶當寒生不肖子
    • 2-29 正己可以正人
    • 2-30 浮言不足卹
    • 2-31 諛巽之言多奸詐
    • 2-32 凡事不為已甚
    • 2-33 言語慮後則少怨尤
    • 2-34 與人言語貴和顏
    • 2-35 老人當敬重
    • 2-36 與人交游貴和易
    • 2-37 才行高人自服
    • 2-38 小人作惡必天誅
    • 2-39 君子小人有二等
    • 2-40 居官居家本一理
    • 2-41 小人難責以忠信
    • 2-42 戒貨假藥
    • 2-43 言貌重則有威
    • 2-44 衣服不可侈異
    • 2-45 居鄉曲務平淡
    • 2-46 婦女衣飾務潔淨
    • 2-47 禮義制欲之大閑
    • 2-48 見得思義則無過
    • 2-49 人為情惑則忘返
    • 2-50 子弟當謹交遊
    • 2-51 家成於憂懼破於怠忽
    • 2-52 興廢有定理
    • 2-53 用度宜量入為出
    • 2-54 起家守成宜為悠久計
    • 2-55 節用有常理
    • 2-56 事貴預謀後則時失
    • 2-57 居官居家本一理
    • 2-58 子弟當習儒學
    • 2-59 荒怠淫逸之患
    • 2-60 周急貴乎當理
    • 2-61 不可輕受人恩
    • 2-62 受人恩惠當記省
    • 2-63 人情厚薄勿深較
    • 2-64 報怨以直乃公心
    • 2-65 訟不可長
    • 2-66 暴吏害民必天誅
    • 2-67 民俗淳頑當求其實
    • 2-68 官有科付之弊
  • 卷下—治家
    • 3-1 宅舍關防貴周密
    • 3-2 山居須置庄佃
    • 3-3 夜間防盜宜警急
    • 3-4 防盜宜巡邏
    • 3-5 夜間逐盜宜詳審
    • 3-6 富家少蓄金帛免招盜
    • 3-7 防盜宜多端
    • 3-8 刻剝招盜之由
    • 3-9 失物不可猜疑
    • 3-10 睦鄰里以防不虞
    • 3-11 火起多從廚
    • 3-12 焙物宿火宜儆誡
    • 3-13 田家致火之由
    • 3-14 致火不一類
    • 3-15 小兒不可帶金寶
    • 3-16 小兒不可獨遊街市
    • 3-17 小兒不可臨深
    • 3-18 親賓不宜多強酒
    • 3-19 婢僕姦盜宜深防
    • 3-20 嚴內外之限
    • 3-21 婢妾常宜防閉
    • 3-22 侍婢不可不謹出入
    • 3-23 婢妾不可供給
    • 3-24 暮年不宜置寵妾
    • 3-25 婢妾不可不謹防
    • 3-26 美妾不可蓄
    • 3-27 賭博非閨門所宜有
    • 3-28 僕廝當取勤樸
    • 3-29 輕詐之僕不可蓄
    • 3-30 待奴僕當寬恕
    • 3-31 奴僕不可深委任
    • 3-32 頑很婢僕宜善遣
    • 3-33 婢僕不可自鞭撻
    • 3-34 教治婢僕有時
    • 3-35 婢僕橫逆宜詳審
    • 3-36 婢僕疾病當防備
    • 3-37 婢僕當令飽煖
    • 3-38 凡物各宜得所
    • 3-39 人物之性皆貪生
    • 3-40 求乳母令食失恩
    • 3-41 雇女使年滿當送還
    • 3-42 婢僕得土人最善
    • 3-43 雇婢僕要牙保分明
    • 3-44 買婢妾當詢來歷
    • 3-45 買婢妾當審可否
    • 3-46 狡獪子弟不可用
    • 3-47 淳謹幹人可付託
    • 3-48 存卹佃客
    • 3-49 佃僕不宜私假借
    • 3-50 外人不宜入宅舍
    • 3-51 溉田陂塘宜修治
    • 3-52 修治陂塘其利博
    • 3-53 桑木因時種植
    • 3-54 鄰里貴和同
    • 3-55 田產界至宜分明
    • 3-56 分析鬮書宜詳具
    • 3-57 寄產避役多後患
    • 3-58 冒戶避役起爭之端
    • 3-59 析戶宜早印鬮書
    • 3-60 田產宜早印契割產
    • 3-61 鄰近田產宜增價買
    • 3-62 違法田產不可置
    • 3-63 交易宜著法絕後患
    • 3-64 富家置產當存仁心
    • 3-65 假貸取息貴得中
    • 3-66 兼併用術非悠久計
    • 3-67 錢穀不可多借人
    • 3-68 債不可輕舉
    • 3-69 賦稅宜預辦
    • 3-70 賦稅早納為上
    • 3-71 造橋修路宜助財力
    • 3-72 營運先存心近厚
    • 3-73 起造宜以漸經營
  • 後序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