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书从五千余篇“舆论场”研究成果中爬罗剔块,逐年甄选,举其荦荦大者,将其珍珠穿线般集成一辑,寻求多元“舆论场”走向“一体化”的科学依据,以推进中国社会进步为价值诉求,善莫大焉。该书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实事求是。全书按事物发生、发展的顺序编排,脉络分明;以问题梳理为导向谋篇布局,富有历史纵深感;融问题提出、现象描摹、理论解析和对策探究于一炉,视野开阔。
- 封面
- 前折页
- 书名页
- 致敬中国“舆论场”研究二十年(序言)
- 目录
-
第一部分 分散表达与凝聚共识:前十年成果撷集
-
增强新闻报道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力
-
“病理标本”与舆论场
-
舆论场效应的利用及调适
-
电视谈话节目如何营造舆论场
-
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改进新闻报道的着力点
-
寻求“媒体舆论场”与“口头舆论场”最大重合度
-
《决策》栏目对“舆论场”的借鉴
-
新闻报道要对公众舆论进行导航
-
以媒体为支点的三个舆论场整合探讨
-
-
第二部分 新媒体热词与研究热点:新语境下的五年
-
中国语境下的网络“舆论场”
-
网络舆论场的构成及其研究方法探析
-
虚拟舆论场:政府怎样发挥主场优势
-
当前中国舆论场的宏观观察
-
人民网评之一:打通“两个舆论场”
-
人民网评之二:为“网络问政”喝彩
-
人民网评之三:对话“意见领袖”
-
人民网评之四:网络舆论的“生态治理”
-
人民网评之五:网民、人民和公民
-
官方民间舆论场异同剖析
-
从“威权舆论”到“权威舆论”
-
@人民日报:对接两个舆论场的有益尝试
-
“两个舆论场”的由来和融通之道
-
求解“两个舆论场”的最大公约数
-
2012年新媒体热词
-
-
第三部分 理论思辨与实践总结:最近五年成果汇集
-
“两个舆论场”若干歧义的破解
-
论具有中国特色舆论场之构建
-
“穿越”在两个舆论场
-
主流媒体微博:如何打通“两个舆论场”
-
以议题设置推动“两个舆论场”共振
-
集合传播权与谦抑性原则
-
从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看两个舆论场的打通
-
简论“两个舆论场”的内涵与价值
-
打通两个舆论场,传统媒体能有所作为
-
在舆论场的融合中重新发现社会
-
如何塑造媒体融合时代的新型主流媒体与现代传播体系?
-
2014年:两个舆论场共识度明显提高
-
微信时代民间舆论场的建构与舆论引导策略
-
后媒体时代的两个舆论场
-
我国“两个舆论场”研究现状之述评
-
互联网时代舆论引导范式的新思考
-
关于网络舆论场供给侧改革的几点思考
-
论潜在舆论和潜在舆论场及其引导
-
舆论场结构演化论
-
社会化传播背景下舆论场的重构
-
2016年网络舆论场观察
-
在全媒体舆论场构筑我们的“主流叙述”
-
- 后记
- 版权页
- 后折页
- 封底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 DOI : 10.978.75201/11416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