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书较以丰富的史料和扎实的研究为基础,系统、完整地阐述了与共产靠前关系的历史发展进程,重点评述了、共产靠前与中国共产党历目前重大事件和主要问题的关系,及其所产生的影响。
- 版权信息
- 序
-
导论 不解之缘
-
一、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
二、陈独秀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
三、确定“陈独秀与共产国际”这一课题的过程及意义
-
四、联共(布)、苏联政府和共产国际三者在指导中国革命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
-
第一章 陈独秀、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
一、苏俄十月革命的影响和陈独秀马克思主义观的确立新文化运动初期的激进民主主义者
-
从尊崇法国文明到走俄国人的路
-
完成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
-
-
二、共产国际的成立及“东方路线”的制定
-
共产国际的成立
-
共产国际作为统一的世界政党的形成
-
共产国际的“东方路线”
-
-
三、陈独秀、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维经斯基首次赴华开创俄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直接联系
-
陈独秀、维经斯基与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
陈独秀与马林在建党初期由冲突走向和解
-
民主联合阵线主张的提出及中国共产党加入共产国际
-
-
四、陈独秀赴俄出席共产国际四大
-
大会的召开
-
陈独秀、刘仁静在大会上的发言
-
共产国际首次直接就东方和中国问题作出专门决议
-
-
-
第二章 陈独秀、共产国际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
-
一、陈独秀、共产国际与国共合作的形成
-
陈独秀与马林关于国共合作方式的争论
-
西湖会议
-
中共三大
-
鲍罗廷本着与陈独秀的谈话精神协助改组国民党
-
国民党一大的筹备和召开
-
-
二、陈独秀“二次革命论”的提出
-
“二次革命论”来源于马克思恩格斯的“不断革命论”和列宁的“革命阶段论”
-
“二次革命论”的主旨和形成过程
-
“二次革命论”的理论缺陷
-
-
三、陈独秀、共产国际与国共合作的展开
-
共产国际提议并指导召开的1924年五月中央扩大全会
-
陈独秀在回击国民党右派的最初进攻和平定商团叛乱中
-
陈独秀对建立国际联络委员会的坚决抵制
-
陈独秀、共产国际及其代表对共产党在国民党内工作问题的不同看法
-
-
四、陈独秀、共产国际与大革命高潮的兴起
-
陈独秀、维经斯基与中共四大的召开
-
五卅运动的爆发
-
五卅运动的收缩和结束
-
省港大罢工的发生、发展和结束
-
-
五、陈独秀、共产国际对国民党新老右派的斗争
-
国民党中执委二次全会后陈独秀与鲍罗廷等在反右派斗争中的分歧
-
与国民党新右派的斗争
-
陈独秀、维经斯基与国民党右派的上海谈判
-
在国民党二大上的让步
-
-
-
第三章 陈独秀、共产国际与国共合作的北伐
-
一、陈独秀、共产国际与“三二〇事件”
-
陈独秀与布勃诺夫使团的上海会谈
-
布勃诺夫使团对“三二〇事件”的最初反应
-
“三二〇事件”后联共(布)中央政治局确定对华“喘息”策略总方针
-
陈独秀、维经斯基再次主张改变国共合作方式
-
-
二、陈独秀、共产国际与整理党务案
-
鲍罗廷与蒋介石《整理党务案》的出笼
-
陈独秀6月4日给蒋介石的信
-
-
三、陈独秀与共产国际执委会远东局
-
维经斯基最后一次来华及共产国际执委会(上海)远东局的成立
-
远东局对“三二〇事件”的再认识
-
远东局、陈独秀与鲍罗廷的意见分歧
-
远东局的内部矛盾及解散
-
对远东局工作的评价
-
-
四、陈独秀、共产国际与北伐战争
-
关于是否进行北伐的争论
-
陈独秀《论国民政府之北伐》的发表
-
陈独秀、共产国际的认识落后于北伐的发展进程
-
-
五、陈独秀、共产国际与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
-
第一次起义
-
第二次起义
-
第三次起义
-
-
-
第四章 陈独秀、共产国际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
-
一、陈独秀、共产国际与右倾退让错误的日益严重
-
“汪蒋合作”方针的确立
-
汉口会议与汪陈宣言的发表
-
联共(布)、共产国际和陈独秀推迟与蒋介石决裂的企图破产
-
-
二、陈独秀、罗易和鲍罗廷在“西北学说”的争论中
-
鲍罗廷提出“西北学说”
-
罗易对鲍罗廷观点的批驳
-
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的决策及第二次北伐的实施
-
-
三、陈独秀、共产国际与中共五大的召开
-
中共五大的筹备是在共产国际的直接组织下完成的
-
中共五大的实际主导者不是陈独秀而是共产国际和罗易
-
陈独秀在中共五大的连任是共产国际和中共合力作用的结果
-
辩证地评价陈独秀与中共五大的得失
-
-
四、陈独秀、共产国际与大革命的失败
-
陈独秀动摇于鲍罗廷、罗易等人的不同主张之间
-
陈独秀、罗易与共产国际五月紧急指示
-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最终破裂和陈独秀离开中共中央最高领导职位
-
联共(布)、共产国际、斯大林试图把大革命失败的责任推到陈独秀身上
-
对陈独秀在大革命时期所犯错误的定性
-
-
-
第五章 陈独秀对共产国际(苏联)经验的反思
-
一、陈独秀对共产国际经验的最初反思及转向托派
-
对共产国际的满腹怨气
-
转向托派
-
在中东路事件中坚决反对中共中央提出的“保卫苏联”的口号
-
-
二、陈独秀被开除出党及晚年对共产国际(苏联)经验的再反思
-
被开除出党及拒绝赴苏
-
晚年对共产国际(苏联)经验的再反思和以民主为核心的“最后见解”的形成
-
-
-
第六章 陈独秀与共产国际关系的思考
-
一、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和陈独秀的支持与帮助功不可没
-
共产国际(苏俄)对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真诚帮助
-
陈独秀在任期间共产国际总体上对其是支持和维护的
-
-
二、共产国际在对中国革命的指导和对陈独秀的态度上存在严重失误
-
共产国际(苏俄)从事东方工作的各个组织在目标上的不一致和行动上的不协调
-
共产国际对中共及其早期领导人的蔑视和蛮横的瞎指挥及对中国实际状况的不了解
-
共产国际的“苏俄利益中心论”和高度集中的领导体制影响了陈独秀对中国革命问题的独立思考
-
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代表们之间长期的意见分歧严重干扰了陈独秀在一系列问题上的决策
-
共产国际把大革命失败的责任全部推卸到陈独秀身上是一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
-
三、陈独秀在任期间对共产国际总体上是服从的
-
陈独秀基本上忠实地执行了共产国际的各项指示
-
陈独秀所犯错误主要来自共产国际
-
-
四、陈独秀在处理与共产国际关系中暴露出自身的某些弱点
-
在与共产国际关系早期缺少作为一名党的领袖应当具有的独立思考和决策能力
-
离开党的领导职务后迅速转向托派反映了政治思想的不成熟
-
在与共产国际关系晚期对共产国际(苏联)经验的全盘否定有失公允
-
-
五、从陈独秀与共产国际关系中得出的几点启示
-
-
附录
-
共产国际负责中国问题的组织机构的历史演变(1920—1935)
-
文中主要涉及的苏联等外国人员名单及简介(按英文字母顺序排列)
-
散论陈独秀
-
代人受过的陈独秀——《陈独秀与共产国际》书后
-
“桥的生命”——浅析陈独秀的人格风范
-
- 主要参考文献
- 再版后记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