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当前,一种“生产主义”发展观指导下的政治经济文化力量正在推动土地社会生命的转换。皖北黄村在土地流转、征地、拆迁、平坟、腾指标、确权、农民上楼与土地开发等方面的政策实践,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乡村的社会结构,其文化根源在于“生产主义”的发展观将土地仅仅视为市场社会中的生产要素,而忽视了“土”对于乡土中国所具有的总体性意义。
- 封面
- 前折页
- 书名页
- 文前辅文
- 版权页
- 目录
-
第一章 导论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乡土中国的“乡”与“土”
-
三 土地:一种总体性社会事实的研究视角
-
四 人类学对物之社会性的研究
-
五 本书的研究框架
-
-
第二章 生产
-
一 土地的流转
-
二 芥末的生产:一个村庄里的全球化体系
-
三 资本化生产的逻辑
-
四 “生产主义”的自反性
-
小结
-
-
第三章 平坟
-
一 平坟运动
-
二 坟地的社会生命
-
三 坟地、宗族性与族谱
-
四 公墓开发
-
-
第四章 指标
-
一 都市化的人类学研究
-
二 “增减挂钩”与城市化
-
三 谁的村落
-
四 村落空间与日常生活
-
五 “消灭”村落的过程
-
小结
-
-
第五章 开发
-
一 集体
-
二 公共性、国家与土地治理
-
三 土地开发与分利秩序
-
小结
-
-
第六章 地权
-
一 权利
-
二 制造“大户”
-
三 地权集中与阶层生产
-
四 地权阶层化的社会动力
-
-
第七章 家宅
-
一 宅基地的社会属性
-
二 宅与家
-
三 地缘的解体
-
四 宅基地的市场价值
-
小结
-
-
第八章 让土地有“灵魂”
-
一 “我们”的土地
-
二 经营权交易之中的信任
-
三 地租如何确定
-
四 土地开发中的乡土人情
-
五 熟人关系的动员
-
六 土地作为总体性呈献
-
-
第九章 结语
-
一 土地的总体性
-
二 把道德经济拉回抗争的中心
-
-
附录
-
附录一 雍县多措并举推进土地流转
-
附录二 黄村新村建设规划图
-
附录三 黄村公共服务设施分布图
-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后折页
- 封底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 DOI : 10.978.75201/22528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