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书通过对大量史料的条分缕析、删繁就简,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春秋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思想、文化、社会阶层等状况,通过对这段看似纷乱的历史的透析,明晰地反映出春秋时代社会各方面的变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 作者简介
-
绪论
-
一、 “春秋”名称的由来和《春秋史》的起讫年代
-
二、 春秋史的主要文献资料
-
三、 春秋史料的整理和春秋史的研究
-
四、 春秋时代的考古资料
-
五、 春秋时代的主要特点
-
-
第一章春秋时代开始前后的社会历史背景
-
第一节西周的衰亡
-
一、 西周的大分封和诸侯国的建立
-
二、 西周由盛至衰的转变
-
三、 西周的灭亡与平王东迁
-
-
第二节东周初期王室的衰微
-
一、 周王室东迁后的苟安局面
-
二、 春秋初各诸侯国的均衡形势
-
三、 郑国的渐强与平叔段之乱
-
四、 郑卫的矛盾,卫州吁之乱
-
五、 郑宋卫之争,宋华督之乱
-
六、 鲁郑的交涉,鲁国的内变
-
七、 周郑葛之战,郑庄公的“小霸”
-
八、 周子颓之乱,郑虢共勤王
-
-
第三节大国争霸前的形势
-
一、 郑国的内部倾轧,“小霸”的衰落
-
二、 卫内变不断,国力大衰
-
三、 齐鲁的争斗,襄公始兴齐
-
四、 齐国的内乱,齐桓公上台
-
五、 楚国的兴起,对中原的威胁
-
-
第四节周边民族的内迁和侵扰
-
一、 周边民族的分布
-
二、 戎狄对中原的侵扰
-
-
-
第二章诸侯的改革与大国的争霸
-
第一节管仲的改革与齐桓公称霸
-
一、 齐国的兴起和发展
-
二、 管仲的改革措施
-
三、 齐桓公霸业的初创
-
四、 葵丘之盟,齐桓公霸业大成
-
-
第二节晋、秦的崛起,晋国的霸业
-
一、 晋国的统一和发展
-
二、 秦国的崛起,晋秦的争衡
-
三、 齐国霸业的陨落,宋襄公图霸失败
-
四、 楚强、周乱,中原危机再现
-
五、 晋由乱而治,晋文公得政
-
六、 城濮之战,晋文公称霸
-
七、 晋文公霸业的扩展
-
八、 晋秦的冲突,晋襄公继霸
-
九、 晋赵氏掌权,霸业的中衰
-
-
第三节楚国的鼎盛,楚庄王的霸业
-
一、 楚穆王的向北扩张
-
二、 晋秦河曲之战,晋召新城之盟
-
三、 齐懿公夺权,齐国压鲁国
-
四、 宋乱、郑叛,晋不竞于楚
-
五、 晋赵氏“弑”君,公卿始专政
-
六、 楚庄王上台时的严峻形势
-
七、 楚庄王图霸,问鼎中原
-
八、 楚庄王破陈、服郑,北向争霸
-
九、 邲之战,楚庄王称霸
-
-
第四节晋楚长期相持,弭兵之盟实现
-
一、 晋齐鞌之战,晋景公重图霸业
-
二、 晋景公与楚共王争霸势均
-
三、 宋华元弭兵,晋楚首次订盟
-
四、 首次弭兵的破裂,晋楚鄢陵之战
-
五、 晋悼公复霸,晋吴与楚秦相持
-
六、 晋楚湛阪之战,晋齐平阴之役
-
七、 郑晋齐的内变,晋吴与楚齐的争衡
-
八、 宋向戌弭兵,晋楚二次盟成
-
-
第五节晋楚相继衰落,吴越先后争霸
-
一、 弭兵后中原的暂时和平局面
-
二、 晋国霸主地位的衰落
-
三、 晋伐白狄与安定王室
-
四、 齐景公复霸,晋齐东方争衡
-
五、 吴楚的争战,楚国的中衰
-
六、 吴越的争斗,越灭吴
-
七、 楚国的复兴,楚灭越
-
-
-
第三章春秋时代的社会经济
-
第一节手工业的重大进步
-
一、 冶铁手工业的出现和发展
-
二、 铜矿开采和青铜冶铸业的进步
-
三、 纺织手工业的发达
-
四、 陶瓷和玻璃手工业的发展
-
五、 漆器手工艺的提高
-
六、 玉、石、骨器手工业的进步
-
七、 手工业中的生产组织和“工商食官制”的突破
-
-
第二节农业的发展和“井田”制的瓦解
-
一、 农业生产中铜、铁农具的广泛使用
-
二、 农田规划整理和耕作技术的进步
-
三、牛耕的出现、荒地的开垦和水利的兴修
-
四、 农作物的品种与园圃业的独立
-
五、 采集、畜牧和渔猎业的继续盛行
-
六、 农民的生产、生活与农时节气节日
-
七、 农业中的井田制与宗族公社组织
-
八、 井田制的瓦解,封建土地制的确立
-
-
第三节商业的发展和官府商业的解体
-
一、 商业流通的发展
-
二、 金属货币的广为流通
-
三、 官府商业的解体,私人商业的兴起
-
四、 各国城邑的普遍兴起
-
五、 集市的繁荣与市场的组织管理
-
六、 商业政策的重视和贸易理论的出现
-
-
-
第四章春秋时代的疆域和地方组织
-
第一节列国的疆域变化
-
一、 齐国的疆域形势
-
二、 晋国的疆域形势
-
三、 秦国的疆域形势
-
四、 楚国的疆域形势
-
五、 鲁国的疆域形势
-
六、 吴、越的疆域形势
-
-
第二节春秋时代的民族融合
-
一、 民族融合的原因
-
二、 民族融合的过程
-
-
第三节春秋时代的地方组织
-
一、 都鄙制的变化
-
二、 县、郡制的建立
-
-
-
第五章春秋时代的政治制度和军事制度
-
第一节春秋时代的政治制度
-
一、 分封制、宗法制的变化
-
二、 世官世族制的继续和瓦解
-
三、 列国官制的演变
-
四、 各国刑法和成文法的公布
-
-
第二节春秋时代的军事制度和理论
-
一、 列国军赋的征收
-
二、 各国军制的变化
-
三、 作战兵器和装备的进步
-
四、 战争规模的扩大和作战方式的多变
-
五、 孙武的军事理论及《孙子兵法》
-
-
-
第六章春秋时代的社会构成和阶级斗争
-
第一节春秋时代的阶级和阶层
-
一、 宗族贵族阶级和阶层
-
二、 庶人、工商阶级和阶层
-
三、 奴隶阶级和阶层
-
-
第二节春秋时代激烈的阶级斗争
-
一、 奴隶的逃亡和武装斗争
-
二、 “百工”的武装起义
-
三、 “国人”的暴动和“民溃”
-
-
第三节各国新旧势力的斗争,国家政权的封建化
-
一、 晋国由卿大夫专权到“三家分晋”
-
二、 鲁国“三分公室”、“四分公室”
-
三、 齐国田氏(陈氏)代姜齐
-
四、 郑国“七穆”掌权,子产改革
-
五、 楚、秦的内部斗争和改革
-
六、 宋公族执政,戴氏代宋
-
七、 其他国家的变化
-
-
-
第七章春秋时代的思想、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
-
第一节春秋时代的思想变革
-
一、 思想变革的社会历史原因
-
二、 思想意识转变的若干方面
-
三、 思想家及其主要思想
-
四、 老子与简本《老子》的思想
-
-
第二节春秋时代文化艺术的发展
-
二、 文学的成就
-
三、 艺术的进步
-
四、 工艺美术的发展
-
-
第三节春秋时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
一、 器械制造的进步
-
二、 天文学的成就
-
三、 数学的发展
-
-
-
第八章春秋时代的礼仪和风俗
-
第一节原始的宗教观和春秋的吉礼
-
一、 对天的崇拜和祭祀
-
二、 对土地神的崇拜和社稷祭祀
-
三、 对日月的崇拜和祭祀
-
四、 对星辰、自然灾异的祭祀
-
五、 对山岭、河川之神的崇拜和祭祀
-
六、 巫术活动与抵制迷信的言行
-
-
第二节宾、军、嘉礼以及相关的习俗
-
一、 诸侯间宾礼的发展
-
二、 军礼与田猎、人祭习俗
-
三、 嘉礼与成年、婚姻习俗
-
-
第三节鬼魂、祖灵崇拜和丧葬制度
-
一、 鬼魂观念和宗庙祭祀的变化
-
二、 凶礼和丧仪制度的变化
-
三、 墓葬制度的变化和发展
-
-
第四节生活礼仪和习俗
-
一、 社会交往礼仪与敬老习俗
-
-
第五节社会风尚
-
一、 尚武、轻死、重义之风
-
二、 贪利纵奢和避利节俭之风
-
-
- 附录 大事年表(公元前770—前453年)
- 后记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