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书共25章,内容包括:论少年刑法的基本立场、论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的出罪功能、论人工智能的刑事可罚性、我国少年刑事责任制度之理论检讨、论缓刑滥用及其防范、社会排斥理论与前科消灭制度改革、晚近我国死刑立法改革之反思、对我国首例贞操损害赔偿案的法理评析等。
- 版权页
- 目录
- 作者简介
-
第一章 乡归何处:立足新时代中国实践的刑法理论自觉
-
一、回顾与展望:四十多年来中国刑法理论的发展与演变
-
二、福柯话语模型分析:四十多年来中国刑法理论话语体系的变迁
-
三、立足新时代:基于实践的理论反思与发展自觉
-
四、结语
-
-
第二章 多样化刑法渊源之再提倡——对以修正案为修改刑法唯一方式的反思
-
一、刑法修改方式与修正案的受推崇
-
二、刑法修正案的实质缺陷
-
三、刑法修正案的形式缺陷
-
四、单一刑法渊源的形成与反思
-
五、多样化刑法渊源之再提倡
-
六、结语
-
-
第三章 论刑法的民法化
-
一、二元社会结构的崛起与政治刑法向市民刑法的转变
-
二、刑法的民法化之源流
-
三、中国刑法的新走向——刑法的民法化
-
四、对刑法的民法化的几点认识
-
-
第四章 论少年刑法的基本立场
-
一、从形式正义到实质正义
-
二、从社会防卫到儿童最大利益
-
三、从客观主义到主观主义
-
四、从报应刑论到教育刑论
-
五、从刑法一般化到刑法个别化
-
-
第五章 《刑法修正案(九)》视角下刑法与反恐法的衔接
-
一、单轨制或多轨制:立法模式的选择与衔接
-
二、“空”接问题:立法空间的界定与衔接
-
三、“意”接问题:目的差异下的衔接错位
-
四、“语”接问题:概念不明
-
五、管辖衔接的问题
-
六、罪名体系的衔接
-
七、结语
-
-
第六章 论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的出罪功能
-
一、出罪功能之争与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的命运
-
二、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具有出罪功能
-
三、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与三阶层犯罪构成理论在出罪机制设计上的不同
-
四、结语
-
-
第七章 论人工智能的刑事可罚性
-
一、问题提出:一个概念的厘定
-
二、理论追溯:刑事责任根据论之嬗变
-
三、刑法规制:人工智能刑事责任能力之认定
-
四、主体视角:人工智能与刑罚制度变革
-
五、结语
-
-
第八章 我国少年刑事责任制度之理论检讨
-
一、少年[3]刑事责任制度的理论解释
-
二、散墨原理与刑事责任阶梯
-
三、近代以来关于少年刑事责任年龄的论争与变迁
-
四、对现行少年刑事责任制度的反思
-
-
第九章 犯罪后的第三种法律后果:保护处分
-
一、引言
-
二、超越刑罚
-
三、超越保安处分
-
四、保护处分的基本原则
-
五、建构我国保护处分制度的设想
-
-
第十章 论缓刑滥用及其防范
-
一、引言
-
二、缓刑滥用的主要表现、危害、主要原因分析
-
三、缓刑滥用的防范对策
-
-
第十一章 特赦制度的三重视角——熊振林案引发的思考
-
一、特赦之界定:特赦与大赦的区别
-
二、国庆特赦之合法性与价值:法条之内的特赦
-
三、国庆特赦之可操作性:法条之下的特赦
-
四、国庆特赦之可能性:法条之外的特赦
-
五、结语
-
-
第十二章 社会排斥理论与前科消灭制度改革
-
一、标识犯罪人的方式与功能
-
二、社会排斥理论的解释框架
-
三、社会排斥理论视野下的前科消灭制度探索
-
-
第十三章 晚近我国死刑立法改革之反思
-
一、现状与问题:我国死刑立法之变迁
-
二、备而不用和备而少用仍是我国死刑立法改革应当坚持的路径
-
三、减少死刑的立法改革应当重点针对被多用、滥用的死刑罪名
-
-
第十四章 对“婚内强奸”以强奸罪定罪量刑的反思
-
一、引言
-
二、罪与非罪之争
-
三、对婚内强奸以强奸罪定罪量刑的反思
-
-
第十五章 对我国首例贞操损害赔偿案的法理评析
-
一、案情
-
二、评析
-
三、几点思考
-
-
第十六章 强索类案件司法疑难问题与破解
-
一、未成年人强索行为的界定、要素及其特点
-
二、对未成年人强索类案件法律适用的分歧
-
三、适用法律出现分歧的根源
-
四、未成年人强索类案件法律适用的基本立场
-
-
第十七章 托幼机构虐童案司法疑难分析与对策建议——以虐待被看护人罪的司法适用为分析视角
-
一、托幼机构虐童行为的刑法规制历程
-
二、虐待被看护人罪的司法适用情况分析
-
三、惩治托幼机构虐童行为的完善建议
-
-
第十八章 性侵未成年人刑法适用若干疑难与争议问题辨析
-
一、关于奸淫幼女的既遂标准
-
二、关于奸淫幼女“情节恶劣”的认定
-
三、对“在公共场所当众”猥亵儿童的理解
-
四、其他几个争议问题
-
-
第十九章 互联网金融犯罪:一个概念的界定
-
一、互联网金融犯罪:现象、研究、术语的使用
-
二、互联网金融犯罪概念界定的现实:争议与分歧
-
三、互联网金融犯罪概念界定面临的困境
-
四、互联网金融犯罪概念界定的新思路
-
-
第二十章 金融犯罪认定和处理中的疑难问题
-
一、两个案例引发的思考
-
二、新形势下金融犯罪认定和处理中出现的问题
-
三、新形势下对金融犯罪认定和处理方式的健全和完善
-
-
第二十一章 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司法疑难问题研究——基于裁判文书的分析
-
一、裁判文书的选择与司法疑难问题的发现
-
二、关于内幕信息以及内幕信息敏感期的认定
-
三、关于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主体的认定
-
四、关于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的行为方式的认定
-
五、结语
-
-
第二十二章 漏洞交易行为的刑法边界及相关思考——以李某出售游戏漏洞案为例
-
一、案情简介与定性之争
-
二、“发现、交易、胁迫”行为的应有之义
-
三、本案的法律定性分析
-
四、本案引发的进一步思考
-
-
第二十三章 对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骗取“转让费”行为的定性
-
一、相关案例
-
二、实践中对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骗取“转让费”行为的定性分歧
-
三、对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骗取“转让费”行为的定性分析
-
-
第二十四章 贿赂犯罪立法结构的调整
-
一、行贿与受贿同罪同罚:立法趋向与反思
-
二、行贿非犯罪化的提出及其意义
-
三、行贿非犯罪化的可行性分析
-
四、受贿犯罪的相应完善
-
-
第二十五章 贪污受贿犯罪终身监禁若干问题研究
-
一、“终身监禁”的提出及其法律定性
-
二、贪污受贿犯罪终身监禁的意义探寻
-
三、贪污受贿犯罪终身监禁的问题探究
-
四、贪污受贿犯罪终身监禁的未来展望
-
- 附录近代刑法典的沿革与《中华刑法论》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