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书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强调“经验观察先于规范建构”,以期理论能够积极体现并回应实践,一方面,对法制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犯罪被害人制度立法与实践加以归纳,另一方面,对我国三十余年刑事司法数据、上万份刑事判决书、千余份公众调查问卷等信息加以分析,在兼顾各国普遍共识与我国本土经验的基础上,分别就被害人国家补偿、被害人司法权益保护、被害人援助以及犯罪被害人救助制度与社会救助制度的衔接等四个方面,提供既适宜国情,又切合国际趋势的制度立法的建构方案。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编 社会救助与犯罪被害人救助概述
-
第一章 社会救助法律制度的基本理论
-
第一节 社会救助法律制度的基础概述
-
第二节 社会救助法律制度的历史发展
-
第三节 社会救助法律制度的原则内容
-
-
第二章 犯罪被害人救助法律制度概述
-
第一节 犯罪被害人救助的含义
-
第二节 犯罪被害人救助的历史发展进程
-
第三节 犯罪被害人救助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
-
-
第三章 犯罪被害人救助与社会救助制度的关系
-
第一节 犯罪被害人救助与社会救助法律制度的实然关系
-
第二节 犯罪被害人救助与社会救助法律制度的应然关系
-
-
-
第二编 犯罪被害人救助制度之域外考察
-
第四章 亚洲国家或地区犯罪被害人救助制度与实践
-
第一节 香港地区
-
第二节 台湾地区
-
第三节 日本
-
-
第五章 普通法系国家犯罪被害人救助制度与实践
-
第一节 英国
-
第二节 美国
-
-
第六章 大陆法系国家犯罪被害人救助制度与实践
-
第一节 德国
-
第二节 法国
-
-
第七章 犯罪被害人救助的国际法律制度
-
第一节 犯罪被害人救助的国际法律制度概述
-
第二节 联合国《为罪行和滥用权力行为受害者取得公理的基本原则宣言》
-
第三节 联合国《执行〈为罪行和滥用权力行为受害者取得公理的基本原则宣言〉的决策者指南》
-
第四节 欧盟犯罪被害人救助法律制度
-
-
-
第三编 犯罪被害人救助制度之中国经验
-
第八章 我国被害现象的实证分析
-
第一节 被害现象概述
-
第二节 被害现象的宏观分析——基于官方统计数据
-
第三节 被害现象的中观分析——基于三类典型案件
-
第四节 被害现象的微观分析——基于被害报告问卷
-
-
第九章 我国犯罪被害人国家救助的制度实践
-
第一节 我国犯罪被害人救助缘起的背景与原因
-
第二节 我国犯罪被害人救助发展的路径和阶段
-
第三节 我国犯罪被害人救助演进的理路及逻辑
-
-
第十章 我国犯罪被害人救助典型规范性文件个案研究
-
第一节 代表性的地方规范性文件之文本分析
-
第二节 代表性的中央规范性文件之文本分析
-
第三节 我国犯罪被害人救助文件之对比分析
-
-
第十一章 犯罪被害人救助立法的公众认知
-
第一节 公众对救助制度立法的态度与倾向
-
第二节 公众认知的厘清与立法政策的呼应
-
-
第十二章 我国犯罪被害人救助双重困境及其突围
-
第一节 犯罪被害人救助的实践困局
-
第二节 犯罪被害人救助的理论困境
-
-
-
第四编 我国犯罪被害人救助制度的建构与完善
-
第十三章 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的建构与完善
-
第一节 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的立法模式与选择
-
第二节 犯罪被害人补偿立法根基的比较与重构
-
第三节 犯罪被害人补偿的制度价值与基本原则
-
第四节 犯罪被害人补偿立法的具体制度与程序
-
-
第十四章 犯罪被害人诉讼权利制度的建构与完善
-
第一节 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犯罪被害人的诉讼权利
-
第二节 我国犯罪被害人诉讼权利救助存在的问题
-
第三节 完善我国犯罪被害人诉讼权利的对策建议
-
-
第十五章 犯罪被害援助制度的建构与完善
-
第一节 被害援助制度概述
-
第二节 我国被害援助规则和主体的现状及其完善
-
第三节 我国被害援助内容的完善
-
-
第十六章 犯罪被害人救助与社会救助的衔接机制
-
第一节 衔接机制概述
-
第二节 衔接机制构建的基础理论
-
第三节 程序规则和保障机制
-
-
- 主要参考文献(以参引先后为序)
- 后记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