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教材从西方女性文学发生史,从性别文化视角出发,填补了国内空白。本教材具有以下特色:第一,教材对接西方女性主义思潮,有助于学生国际化视野的拓展。第二,教材立足通识课程宗旨,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第三,教材反思了男性主导的西方文学,有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第四,从材料的选取上,重点难点处理得当。第五,从编写的体例上,图文并茂并体现双语特色。第六,教材对重点和难点的处理巧妙,除了少数为主流文化所推崇的已经列入教科书的女作家的作品,选取那些被主流文学所湮灭的女性书写,凸显女性在她们所处时代的地位。
- 版权信息
- 序言:以全人教育为旨归的女性经典阅读
-
第一编 中古时期的女性书写
-
第一章 莱斯波岛悠远而美丽的传说:古希腊的缪斯
-
1.1 萨福:人间的“第十位缪斯”
-
1.2 萨福的诗歌艺术成就
-
作品选读
-
-
第二章 黑暗时代的一缕光亮:中世纪欧洲女隐士的口述
-
2.1 瑞典的圣波吉塔:欧洲的女预言家
-
2.2 锡耶纳的圣凯瑟琳:“教堂里的博士”
-
2.3 诺里奇的朱利安:上帝的通灵者
-
2.4 诺福克的玛杰里·坎普:抑郁而成的朝圣者
-
作品选读
-
-
-
第二编 女性书写前女性主义时期的
-
第三章 新旧大陆贵妇的闺中之怨
-
3.1 安妮·布拉德斯特里特:一种空灵而澄澈的原生态写作
-
3.2 玛格丽特·卢卡斯·卡文迪什:纽卡索的公爵夫人
-
3.3 安妮·金斯密尔·芬奇:斯图亚特王朝中的女仆
-
作品选读
-
-
第四章 为自由与权利而书写
-
4.1 与名人结缘的玛丽母女
-
4.2 玛丽娅·埃奇沃斯:为儿童讲故事的人
-
4.3 玛格丽特·富勒:唤醒朦胧的女权意识的人
-
作品选读
-
-
第五章 隐姓埋名的女才子们:对男性创作的模仿
-
5.1 难见天日的女性写作
-
5.2 英吉利海峡两岸的两个女“乔治”
-
5.3 足不出户的艾米莉·狄金森
-
作品选读
-
-
-
第三编 下的女性写作女性主义第一次浪潮
-
第六章 废奴主义运动与女权运动并肩携手
-
6.1 斯托夫人:“一本小书与一场战争和两场运动”
-
6.2 女权主义第一次浪潮发起者:斯坦顿夫人与苏珊·安东尼
-
作品选读
-
-
第七章 新英格兰的曙光:与男权社会的抗争
-
7.1 她先于她的时代而“觉醒”
-
7.2 玛丽·韦金斯·弗瑞曼:与男人分庭抗礼的“玛古外婆”
-
7.3 吉尔曼与文坛上第一位“疯女人”
-
作品选读
-
-
第八章 20世纪之交:不让须眉的女作家
-
8.1 伊迪丝·华顿:纽约上流社会的宠儿
-
8.2 薇拉·凯瑟:大自然的歌者
-
8.3 终生与抑郁症抗争的才女伍尔芙
-
作品选读
-
-
-
第四编 浪潮下的女性写作女性主义运动第二次
-
第九章 美国20世纪中叶的“绝望主妇”
-
9.1 女界的马丁·路德·金:贝蒂·弗里丹与美国女性的性别政治诉求
-
9.2 凯特·米里特的《性政治》:点燃二次女性浪潮导火索的人
-
9.3 桑德拉·吉尔伯特和苏珊·古芭:《阁楼里的疯女人》
-
作品选读
-
-
第十章 法国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崛起
-
10.1 西蒙·德·波伏娃的《第二性》:女性必读的“圣经”
-
10.2 埃莱娜·西苏:女性书写
-
10.3 茱莉亚·克里斯蒂娃与露西·伊里嘉蕾
-
作品选读
-
-
-
第五编 性文学后女性主义时期的女
-
第十一章 走向多元文化与后现代的女性文学:边缘向中心的游移
-
11.1 双重压制下黑人女性文学的繁荣
-
11.2 文化冲突中的美国亚裔女性文学
-
11.3 酷儿理论与同性恋亚文化建构
-
作品选读
-
-
第十二章 寻找女性自己的文学传统:理论与实践
-
12.1 女性文学理论的新思路:性亚文化建构的理论基础
-
12.2 多丽斯·莱辛:《金色笔记》书写女性自己的经验
-
12.3 从蒙哥马利到门罗:加拿大“琪客文学”发展的渊源
-
作品选读
-
-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