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书系统考察了其发展历程;对旅行文学涉及的空间想象、帝国崛起、主体意识的形成、近代小说的兴起、现代美学观念的形成,以及跨文化交往与沟通等一系列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既是一次知识的考古,也是一场精神王国的漫长旅行。
- 版权信息
- 目录
- 导论
-
第一部分 空间想象与全球视野的形成(1356-1719)
-
第一章 朝圣:英国旅行文学的精神内核
-
一、异域空间中的跨文化交往
-
二、阈限空间中的杂语对话
-
三、梦幻空间中的宗教救赎
-
-
第二章 新世界之旅与乌托邦想象
-
一、乌托邦空间的表征
-
二、表征的空间与地理学描述传统
-
三、旅行空间与文本空间
-
-
第三章 航海旅行文集与全球视野的塑造
-
一、航海活动与文本表述
-
二、地理空间与身份认同
-
三、词语与修辞的力量
-
-
第四章 荒岛时空体与新世界话语
-
一、荒岛时空体
-
二、空间革命与新世界话语
-
三、主体—他者的建构
-
-
第五章 异域意象的文化表征
-
一、地图、半球与圆规
-
二、女性化与色情化的美洲
-
三、男性叙述者与殖民意识
-
-
第六章 罗曼司与民族志的杂糅
-
一、空间诗学与叙事模式
-
二、“阈限人物”与文化身份危机
-
三、“新异”的美学与凝视的权力
-
-
-
第二部分 殖民空间的拓展与主体意识的建构(1719-1824)
-
第七章 空间的生产与主体意识的建构
-
一、空间的构建与主体的形成
-
二、空间的生产与文化的定位
-
三、食人族传说的诗学—政治功能
-
-
第八章 旅行文学与他者化过程
-
一、在“帝国的眼睛”的凝视下
-
二、“他者化过程”中的自我反思
-
三、现代性制造的本国“他者”
-
-
第九章 旅行叙事与小说话语的分化
-
一、小说与新闻;事实与虚构
-
二、前结构:制造/打破逼真的幻觉
-
三、视角主义与相对主义
-
-
第十章 旅行文学与“情感结构”的形成
-
一、大陆旅行与崇高体验
-
二、感伤主义与移情能力
-
三、现代性主体的“情感结构”
-
-
第十一章 写实的旅行记与诗性的想象力
-
一、航海日志与想象之旅
-
二、“忧郁的信天翁”与“基督的灵魂”
-
三、孤独的老水手与仪式化过程
-
-
第十二章 沉重的雕像与轻灵的十四行
-
一、语境还原与文本相遇
-
二、美学理念与帝国利益
-
三、脱语境化与再语境化
-
-
第十三章 诗性的游记与诗人的成长
-
一、分裂的自我:诗人与朝圣者
-
二、身份的困境:帝国的臣民与独立的个体
-
三、时空感知模式:从水平移动到垂直上升
-
-
-
第三部分 帝国的怀旧与人性的反思(1824-1924)
-
第十四章 “帝国的怀旧”与罗曼司的复兴
-
一、诗性的张力:冒险与思乡
-
二、罗曼司的复兴:寻宝与探险
-
三、绅士风度的重塑:勇气与团队精神
-
-
第十五章 帝国与反帝国的空间表征
-
一、帝国的空间表征:祛魅化
-
二、反帝国的空间表征:再魅化
-
三、女性形象与空间表征
-
-
第十六章 机械时代的“地之灵”追寻
-
一、意大利灵魂的两极
-
二、海之魂与岛之灵
-
三、从地之灵到地下之灵
-
-
第十七章 中国屏风中的西方镜像
-
一、衰败的帝国与神秘的美感
-
二、讽刺的笔调与移情的叙事
-
三、中国的屏风与西方的镜像
-
-
第十八章 跨文化交往的出路与困境
-
一、旅行者与旅游者
-
二、洞穴幻像与回声
-
三、向心力和离心力
-
-
结语
-
附录
-
大事年表
-
参考书目
-
译名对照表
-
-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