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书以“法律结构”为逻辑线索展开体系化的研究,试图勾勒出“涉及的利益主体——利益主体享有的权利之定性——利益主体之间的具体法律关系”这样的架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结构”进行解析,是将“维护文化多样性之价值取向”落实到制度层面的重要理论工作,是制度构建的基础性研究。
- 版权信息
- 目录
- 导言
-
第一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未来
-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已有共识
-
二、迎来春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三、公地灾难与反公地灾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出发点
-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走向何方?
-
-
第二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范围
-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
-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
-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
-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知识产权客体——知识产品的比较
-
-
第三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的处境
-
一、无论是私法保护还是行政保护,制度建设都不够完善
-
二、过度的商业开发偏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本旨
-
三、生存环境的改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
-
四、政府投入的现状及其问题
-
五、小结:不能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当成政绩
-
-
第四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基础
-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价值基础
-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哲学基础: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价值流变
-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经济学解释
-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伦理学考察
-
-
第五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各方努力
-
一、国际层面的做法
-
二、国内法层面的做法
-
三、传统社区和原住民所付出的努力
-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前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努力
-
-
第六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路径
-
一、概述
-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
-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所存在的问题
-
四、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门保护制度
-
五、用合同法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
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应遵循多元化的思路
-
七、当前的任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保护抑或国内保护
-
-
第七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制度构建
-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结构
-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客体制度
-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主体制度
-
四、获得权利的条件
-
五、原住民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上的权利和义务
-
六、侵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救济制度
-
七、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上权利实现的保障机制
-
- 结语——为传统文化而斗争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