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书从社会历史学的角度,讲述了美利坚文明的历史起源、资本主义在这块新大陆土地上发生、发展、逐步强大,以及伴随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文化以及科学技术的成长历程。
本书2007年出版以来,已经累计印刷5次。这次作者经编辑要求,对全书重新做了修订,增加了一些内容,希望更便于读者理解美国历史。
本书2007年出版以来,已经累计印刷5次。这次作者经编辑要求,对全书重新做了修订,增加了一些内容,希望更便于读者理解美国历史。
- 封面
- 书名
- 版权
-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编审委员会
-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总序
- 目录
- 序
-
第一讲 美利坚文明的历史起源
-
欧洲殖民制度的演变
-
各殖民国家在北美的争夺
-
1606年英王颁发给弗吉尼亚公司的特许状
-
英属北美各殖民地的建立
-
北美殖民地的类型及其特点
-
-
第二讲 由公司到社会的演变
-
殖民地土地制度的演变
-
土地制度改变对殖民地社会的影响
-
殖民地经济的发展及其区域差异
-
殖民地的社会结构及其特点
-
培根起义及其原因
-
-
第三讲 七年战争与民族觉醒
-
七年战争与英国殖民政策的改变
-
美利坚民族的初步形成与觉醒
-
走上独立的过程与斗争
-
北美反英独立战争的经过
-
北美独立战争的特点
-
-
第四讲 联邦制的建立及其特点
-
由联合殖民地到邦联
-
制宪会议与国体之争
-
各州在批准宪法过程中的斗争
-
美国联邦制的结构和特点
-
它是新大陆上的“山巅之城”吗
-
-
第五讲 建国方针之确立:杰斐逊与汉密尔顿之争
-
争论产生的根源
-
联邦财政和政策的确立
-
实行保护关税还是自由贸易
-
从汉密尔顿财长到杰斐逊总统:美国建国方针之确立
-
杰汉之争与两党制的起源
-
-
第六讲 三大区域与两种制度
-
第二次英美战争和美国现代化的起步
-
新英格兰发展成美国的“核心地区”
-
南部“棉花王国”的兴起
-
大陆扩张体系与大西部的拓殖
-
伊利运河与国内“三角贸易”的形成
-
-
第七讲 三大区域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
在关税问题上的斗争
-
关于内地改进与经济补助问题
-
关于金融和货币体制问题
-
关于对定居者提供免费宅地问题
-
关于奴隶制的存废之争
-
-
第八讲 南北战争及战后的调整
-
由和平共处走向激烈冲突
-
南北平衡的丧失及其根本原因
-
西部在南北战争中的作用
-
内战对各区域的影响
-
林肯:随时准备倾听人民的呼声
-
-
第九讲 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
-
内战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
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
-
资本主义在美国农业中的扩展
-
经济组织形式的变化
-
科学管理在美国的诞生
-
-
第十讲 世纪之交美国的社会改革
-
推动社会改革运动兴起的原因
-
由格兰奇到人民党
-
劳工状况与劳工运动
-
进步主义和改革时代
-
西奥多•罗斯福及其进步党
-
-
第十一讲 美国海外殖民体系的建立
-
马汉及其“海权论”
-
扩张由大陆转向海外:美西战争
-
门户开放与大棒政策
-
大战中争夺世界领导权的尝试
-
威尔逊的“新自由”及其改革
-
-
第十二讲 文化民族主义之形成
-
从英国的达尔文到美国的摩尔根
-
实用主义之形成:皮尔斯、詹姆士和杜威
-
语言和文学的“独立”:从爱默生、惠特曼、马克•吐温到门肯
-
特纳“边疆假说”的提出及其主题
-
美国法学的演变:由自然法学到社会法学
-
-
第十三讲 1930年代危机与F.罗斯福“新政”
-
由空前繁荣到空前危机
-
F.罗斯福上台:“唯一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
恢复和救济工作全面展开
-
把重点转到社会经济改革上
-
“新政”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国家成为经济的发动机
-
-
第十四讲 美国登上世界霸主的宝座
-
从孤立到参战
-
终于登上世界霸主的宝座
-
由热战到“冷战”:国际关系的改变
-
民权运动、新左派和“反文化”
-
五六十年代的社会改革
-
-
第十五讲 高科技革命与社会的变迁
-
高科技革命的起源
-
发展高科技产业成为联邦基本国策
-
“第三产业”的形成及其特点
-
美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
社会结构的变化
-
-
附录
-
一 五月花号公约(1620年)
-
二 独立宣言(1776年)
-
三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
四 美国总统、副总统一览表
-
- 英文参考书目
- 原版后记
- 改版后记
- 第二版后记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