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网络与新媒体评论

作者
出版日期
2015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7301258866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2012年全国28所高等院校正式被批准新设专业"网络与新媒体",而这一专业的发展迫切需要高水平的系列专业教材,目前市场上还没有系统的有关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合适教材,"全国高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规划教材"系列正是顺应这一形势需要推出的。
这套教材是联合华中科技大学、暨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沈阳体育学院、贵州民族大学、四川民族学院等28所高校的50多位高校专家编写,内容囊括了14门主干课程和11门选修课程。由此形成国内首个系统、权威的专业课程体系。
聘请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兼教育部指导委员郭可,暨南大学支庭荣教授,张晋升教授为专业建设顾问,丛书主编石长顺是华中科技大学终身教授,兼任教育部新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华中学者",华中科技大学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研究院院长,武昌分院院长。作者队伍由各高校院系负责人、学科带头人及授课老师组成,代表了网络与新媒体专业领域的权威。
《网络与新媒体评论》是必修课系列中对应的教材。
  • 版权信息
  • 目录
  • 全国高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规划教材编委会
  • 前言
  • 总序
  • 第一章 新闻评论的基本规律
    • 第一节 新闻评论的含义
      • 一、事实与意见之分
      • 二、什么是新闻评论
    • 第二节 新闻评论的基本特性
      • 一、新闻性
      • 二、说理性
      • 三、公众性
    • 第三节 新闻评论的基本功能
      • 一、舆论引导功能
      • 二、舆论监督功能
      • 三、意见表达功能
    • 第四节 传统媒体新闻评论的常见类型
      • 一、社论和评论员文章
      • 二、时评
      • 三、小言论
      • 四、新闻述评
      • 五、杂文
  • 第二章 网络与新媒体评论的个性特征
    • 第一节 网络与新媒体的兴起
      • 一、网络与新媒体蓬勃发展
      • 二、网络与新媒体的传播特征
    • 第二节 网络与新媒体评论的概念界定
      • 一、网络评论的界定
      • 二、新媒体评论的界定
      • 三、网络与新媒体评论的界定
    • 第三节 网络与新媒体评论的特征
      • 一、网络与新媒体评论的传播特征
      • 二、网络与新媒体评论的性格特征
      • 三、网络与新媒体评论的形态特征
      • 四、网络与新媒体评论的文化特征
    • 第四节 网络与新媒体评论的常见类型
      • 一、按传播平台分类
      • 二、按传播者分类
  • 第三章 网络评论频道
    • 第一节 网络评论频道的构成
      • 一、网络评论频道的兴起
      • 二、网络评论频道的内容构成
    • 第二节 网络时评及其写作要求
      • 一、网络时评的概念与特征
      • 二、网络时评的选题
      • 三、网络时评的立论
      • 四、网络时评的语言
    • 第三节 网络评论频道其他特色栏目
      • 一、观点集粹型栏目
      • 二、新闻漫画
      • 三、其他创新形态
  • 第四章 网络专题评论
    • 第一节 网络专题评论的产生与发展
      • 一、网络专题评论的产生
      • 二、网络专题评论的概念界定
    • 第二节 网络专题评论的特征
      • 一、有代表性的网络专题评论介绍
      • 二、网络专题评论的特征
    • 第三节 网络专题评论的构成要素
      • 一、网络专题评论的标题
      • 二、网络专题评论的导语
      • 三、网络专题评论的主体
      • 四、结语
    • 第四节 网络专题评论的制作
      • 一、当前网络专题评论存在的问题
      • 二、网络专题评论的制作
  • 第五章 微博评论
    • 第一节 微博的兴起
      • 一、微博的出现
      • 二、微博的兴起给传统媒体带来新的机遇
      • 三、微博的传播特征
    • 第二节 微博评论的现状与特征
      • 一、微博评论的界定
      • 二、微博评论的现状
      • 三、微博评论的特点
      • 四、微博评论存在的问题
    • 第三节 微博评论实务
      • 一、微博评论的写作要求
      • 二、微博评论的推广
      • 三、微博评论的伦理限度
  • 第六章 微信评论
    • 第一节 微信的兴起与发展
      • 一、微信的兴起
      • 二、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优势
      • 三、微信用户类型
    • 第二节 微信评论的特征
      • 一、微信评论的界定
      • 二、微信评论的类型
      • 三、微信评论的特征
    • 第三节 微信评论实务
      • 一、如何做好微信评论
      • 二、传统媒体如何借力微信评论
  • 第七章 网络与新媒体影音评论
    • 第一节 网络与新媒体视频评论
      • 一、网络与新媒体视频节目的发展
      • 二、网络与新媒体视频评论的发展
      • 三、网络与新媒体视频评论的构成要素
      • 四、网络与新媒体视频评论的类型
      • 五、网络与新媒体视频评论实务
    • 第二节 网络与新媒体音频评论
      • 一、音频评论的发展与现状
      • 二、音频评论节目类型
      • 三、音频评论的构成要素及其作用
      • 四、网络与新媒体音频评论实务
  • 第八章 网络与新媒体评论的编辑策划
    • 第一节 网络与新媒体评论编辑概况
      • 一、编辑与新闻编辑
      • 二、网络编辑的职能
      • 三、网络与新媒体评论编辑的职能
    • 第二节 网络与新媒体评论基础编辑
      • 一、评论性信息的把关与选择
      • 二、网络与新媒体评论的标题制作
      • 三、设计添加超链接
      • 四、撰写编者按
      • 五、互动管理
    • 第三节 网络与新媒体评论编辑策划与资源整合
      • 一、网络与新媒体评论编辑策划
      • 二、网络与新媒体评论资源整合
  • 出版地 中國大陸
  • 語言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