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深叩孔孟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0861983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如果孔孟生活在我們的時代,
他們對21世紀的重大問題與挑戰,會提出什麼看法?
孔孟對變動劇烈恍如漩渦的21世紀,
特別是處於新冠病毒肆虐的現代人,
會以何種倡議,讓人的「自我」能夠安身立命,
在黯兮慘悴中仍能持守「不動心」的境界?
孔孟思想是中華文化的主流思想,也是我們現代人從事各種思考,包括政治、社會、經濟、文化、個人生命等面向的重要文化資源。中國與亞洲的崛起,對世界局勢影響深遠,是本世紀最重要的劃時代事件之一,孔孟思想也重新獲得世界各國知識界的重視。歐美學界都在爭取儒學的發言權,儼然已成為國際學術界的新趨勢。
《深叩孔孟》並不是傳統的、以背誦為主的經典研讀;而是從21世紀出發為思考,與孔孟進行心靈的對話,厚植我們在現世參與文明對話的本土思想資源。
本書是黃俊傑教授在臺灣大學講授「深叩孔孟」通識課程的講稿,一共分為十二講,每講均附閱讀作業、延伸閱讀、思考問題、關鍵詞、本講內容架構圖,方便讀者自學參考。
  • 封面
  • 書名頁
  • 作者簡介
  • 自序
  • 第一講 導論
    • 引言:課程說明
    • 何謂「深叩」?
    • 何以「孔孟」?「孔」如何而「孟」?
    • 誰的「孔孟」?什麼時代的「孔孟」?
    • 結論
    • 附錄
    • 注釋
  • 第二講 「人」是什麼?「完整的人」如何可能?
    • 引言
    • 孔子對「人」的看法
    • 孟子對「人」的看法
    • 孔孟論成為完整的人之關鍵:「心」
    • 結論與啟示
    • 附錄
    • 注釋
  • 第三講 人應如何學習?學習的目標是什麼?
    • 引言
    • 孔孟論教學的目標
    • 儒家教學目標的實踐:書院
    • 儒家特重經典學習:與佛教比較
    • 結論與啟示
    • 附錄
    • 注釋
  • 第四講 「自我」是什麼?人應如何轉化「自我」?
    • 引言
    • 東亞儒家思想中的「自我」概念
    • 孔孟思想中的「自我」有待於「修」與「養」
    • 孔孟論「自我」轉化之方法
    • 結論與啟示
    • 附錄
    • 注釋
  • 第五講 人應如何思考婚姻及家庭?
    • 引言
    • 儒家對婚姻的重視
    • 婚姻與家庭作為「仁」的實踐場域
    • 「差序格局」的展開:「愛有等差,施由親始」
    • 結論與啟示
    • 附錄
    • 注釋
  • 第六講 在二十一世紀如何治理國家?如何安立合理的政治體制?
    • 引言
    • 「道德政治」的理論基礎及其展開
    • 「正名」主義及其理論含義
    • 從「民本」到「民主」:「儒家民主」如何可能?
    • 結論與啟示
    • 附錄
    • 注釋
  • 第七講 在二十一世紀「政治認同」與「文化認同」張力中如何抉擇?
    • 引言
    • 東亞交流史中「政治自我」與「文化自我」的張力
    • 孔子與孟子的抉擇:「文化認同」先於「政治認同」
    • 結論與啟示
    • 附錄
    • 注釋
  • 第八講 在二十一世紀全球化時代中,如何維持友誼?「自我」與「他者」如何互動?
    • 引言
    • 孔孟論「友誼」
    • 孔孟論「自我」與「他者」互動之原則
    • 結論與啟示
    • 附錄
    • 注釋
  • 第九講 在二十一世紀「自由」與「秩序」的張力之中,人應如何安身立命?
    • 引言
    • 孔子「克己復禮為仁」說的新解釋
    • 孟子〈知言養氣章〉的思想內容
    • 結論與啟示
    • 附錄
    • 注釋
  • 第十講 人如何面對死亡?
    • 引言
    • 孔孟生死觀及其價值理念
    • 孔孟與道家、佛教及基督教生死觀的對比
    • 孔孟對管仲個案的評論
    • 結論與啟示
    • 附錄
    • 注釋
  • 第十一講 人如何面對宗教信仰?
    • 引言
    • 中華文明的「天人合一」與「樞軸突破」
    • 孔孟思想中的宗教面向
    • 結論與啟示
    • 附錄
    • 注釋
  • 第十二講 結論
    • 引言
    • 孔孟論「人」的本質及其「自我」的轉化
    • 孔孟論社會關懷與政治生活
    • 孔孟論生死與信仰
    • 結論與啟示
    • 附錄
    • 注釋
  • 引用書目
  • 名詞索引
  • 人名索引
  • 版權頁
  • 封底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