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本書為作者近三十年研究民國時期經學的部分成果,民國時期的經學的研究,淵源於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執行「民國時期的經學」研究計畫,研究人員依照晚清經學研究計畫的執行方式,舉辦學術研討會,學者遺跡的考察,點校當時學者的經學著作。本書作者身為主持人,將多年來累積的研究成果彙為一書,名為《民國時期經學與經學家的研究》,收研究論文二十篇,涉及的經學家有熊十力、錢穆、顧頡剛、陳延傑、鄭振鐸、辜鴻銘、徐天璋、陳鼎忠、戴禮、張壽林、李源澄、羅倬漢等十餘人,是研究民國時期經學的重要入門書。
- 自序
-
經學研究
-
研究民國時期經學的困難及因應之道
-
一 前言
-
二 研究民國時期經學的困難
-
三 現有環境下的因應之道
-
四 結語
-
-
民國時期經學研究的現況和展望
-
一 前言
-
二 研究現況
-
三 未來展望
-
四 結語
-
-
民國時期的中國經學史研究
-
一 前言
-
二 經學史研究的起源
-
三 民國初年的經學史著作
-
四 經學概論中的經學史
-
五 經學史的分期
-
六 經學史研究的局限
-
七 結論
-
附錄
-
-
民國時期的鄭玄研究
-
一 前言
-
二 民國以前鄭玄研究概況
-
三 民國時期鄭玄研究的幾個方向
-
四 結論
-
附錄 民國時期鄭玄研究論著簡目
-
-
熊十力論讀經應有之態度
-
一 前言
-
二 熊氏何以要強調讀經
-
三 熊氏論讀經應有之態度(上)
-
四 熊氏論讀經應有之態度(下)
-
五 熊氏論讀經態度的時代意義
-
六 結論
-
-
熊十力對清代考據學之批評
-
一 前言
-
二 評判漢宋經學之標準
-
三 對清代考據學之綜合批評
-
四 對清代考據家之個別批評
-
五 對熊氏批評的檢討
-
-
當代新儒家的《周禮》研究及其時代意義
-
一 前言
-
二 熊十力研究《周禮》的過程
-
三 熊氏論《周禮》的作者
-
四 熊氏論《周禮》的均權思想
-
五 徐復觀論《周禮》的作者
-
六 徐復觀論《周禮》的極權思想
-
七 熊、徐兩先生論《周禮》的時代意義
-
-
熊十力的《春秋》學及其時代意義
-
一 前言
-
二 論《春秋》的作者
-
三 略論《春秋》三傳
-
四 論《公羊》學的三世說
-
五 論《公羊傳》的夷夏觀
-
六 熊氏《春秋》學的時代意義
-
-
錢穆先生的經學
-
一 前言
-
二 主要經學著作
-
三 論《周易》
-
四 論《尚書》
-
五 論《詩經》
-
六 論《周禮》
-
七 論《春秋》
-
八 論《四書》
-
九 經學史重要問題的探討
-
十 結論
-
-
顧頡剛論《詩序》
-
一 前言
-
二 論《詩序》之作者
-
三 《詩序》解釋系統的探討
-
四 批評《詩序》內容矛盾
-
五 《韓詩》、《魯詩》也有《序》
-
六 結論
-
-
陳延傑及其《詩序解》
-
一 前言
-
二 陳延傑的生平事略
-
三 《詩序解》撰作的背景和體例
-
四 《詩序解》論定詩旨的方法
-
五 《詩序解》引諸家所定詩旨的分析
-
六 結論
-
附錄 陳延傑著作簡目
-
-
鄭振鐸論《詩序》
-
一 前言
-
二 《詩序》掩蓋《詩經》真相
-
三 《詩序》觀點自相矛盾
-
四 《詩序》的作者是衛宏
-
五 結語
-
-
抗戰時期的《詩序》研究
-
一 前言
-
二 靳極倉論《詩序》三問題
-
三 慕壽祺、顧頡剛論《詩序》作者
-
四 夏敬觀論《詩序》
-
五 結語
-
-
-
經學家研究
-
民國時期幾位被遺忘的經學家
-
一 前言
-
二 徐天璋
-
三 陳鼎忠
-
四 戴禮
-
五 張壽林
-
六 李源澄
-
七 結語
-
-
辜鴻銘在臺灣
-
一 臺灣新聞界的預告
-
二 辜氏訪臺行程
-
三 論東西教育的異同
-
四 振興中國需靠綱常名教
-
五 臺灣學者的反響
-
附 相關文獻
-
-
辜鴻銘在日本
-
一 前言
-
二 赴日前與日本之因緣
-
三 兩次訪日的大概行程
-
四 論東方文化的優越性
-
五 中日兩國關係論
-
六 結語
-
附 相關文獻
-
-
我蒐集李源澄著作之經過
-
一 前言
-
二 在臺灣檢索李氏著作
-
三 大陸學者的協助
-
四 《吳宓日記續編》中有關李氏的記載
-
五 結語
-
-
李源澄著作目錄
-
一 小傳
-
二 專著
-
三 論文
-
四 編輯
-
五 附錄
-
-
羅倬漢著作目錄
-
一 小傳
-
二 專著
-
三 論文
-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