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給心在他方、曾經或正旅居異鄉,以及將遠行者的安頓之書。
華文界第一本直視「全球遊牧世代」生命經驗的書寫。
「在臺灣以外的地方,平淡地、普通地生活,不在我們的想像範圍之內。
這本書記錄了許多像這樣因為把一處新的地方住成了舊的,而對我產生連貫意義的細小事物。」──陳偉棻
出國八天,十二天,一個月,總叫人依依不捨地想,再待久一點就好了,下次要規畫更長的假期。
然而,不斷延長旅外的時間,到了極限,是否就是落地生根?想像中帶著滿腔抱負跋山涉水的跨國冒險,其盡頭,或許也只是就地安身立命的庸庸碌碌。
到達與啟程,開箱與打包,適應與陌生,輾轉與安頓,反覆的過程中,動搖了陳偉棻對故鄉與他鄉的恆常想像,只剩下無限放大的過渡狀態。而在那些難以定義邊界,說不清出國還是回國,只是來去穿梭的往返中,同樣存在著看似稀薄的意義與稍縱即逝的幸福。
在這種似乎比進修或旅遊走得更遠,卻又不至於把異鄉化為故鄉的生活方式中,旅途中的人情,搬家、求職、簽證申請等苦差事如何具體呈現虛無飄渺的「漂泊」二字,曾有的新鮮感與不安怎樣成為瑣碎的穩定日常……
雋永、收斂、乾淨、妥貼,關於那些未能在外地落地生根的過渡期,一份平實而溫柔的全球遊牧世代自白。
◎2021紅樓詩社第六屆「拾佰仟萬出版贊助計畫」決選作品
◎文壇真摯推薦(按姓名筆畫排序)
白樵|作家
江 鵝|作家
宇文正|《聯合報》副刊組主任
何致和|作家
林子弘|社團法人臺北市紅樓詩社理事長
洪愛珠|作家
莊祖宜|飲食作家
陳德政|作家
葉美瑤|新經典文化總編輯
葉佳怡|作家
劉千惠|紅樓詩社總幹事
蔡珠兒|作家
盧郁佳|作家
韓良憶|作家
羅毓嘉|詩人
華文界第一本直視「全球遊牧世代」生命經驗的書寫。
「在臺灣以外的地方,平淡地、普通地生活,不在我們的想像範圍之內。
這本書記錄了許多像這樣因為把一處新的地方住成了舊的,而對我產生連貫意義的細小事物。」──陳偉棻
出國八天,十二天,一個月,總叫人依依不捨地想,再待久一點就好了,下次要規畫更長的假期。
然而,不斷延長旅外的時間,到了極限,是否就是落地生根?想像中帶著滿腔抱負跋山涉水的跨國冒險,其盡頭,或許也只是就地安身立命的庸庸碌碌。
到達與啟程,開箱與打包,適應與陌生,輾轉與安頓,反覆的過程中,動搖了陳偉棻對故鄉與他鄉的恆常想像,只剩下無限放大的過渡狀態。而在那些難以定義邊界,說不清出國還是回國,只是來去穿梭的往返中,同樣存在著看似稀薄的意義與稍縱即逝的幸福。
在這種似乎比進修或旅遊走得更遠,卻又不至於把異鄉化為故鄉的生活方式中,旅途中的人情,搬家、求職、簽證申請等苦差事如何具體呈現虛無飄渺的「漂泊」二字,曾有的新鮮感與不安怎樣成為瑣碎的穩定日常……
雋永、收斂、乾淨、妥貼,關於那些未能在外地落地生根的過渡期,一份平實而溫柔的全球遊牧世代自白。
◎2021紅樓詩社第六屆「拾佰仟萬出版贊助計畫」決選作品
◎文壇真摯推薦(按姓名筆畫排序)
白樵|作家
江 鵝|作家
宇文正|《聯合報》副刊組主任
何致和|作家
林子弘|社團法人臺北市紅樓詩社理事長
洪愛珠|作家
莊祖宜|飲食作家
陳德政|作家
葉美瑤|新經典文化總編輯
葉佳怡|作家
劉千惠|紅樓詩社總幹事
蔡珠兒|作家
盧郁佳|作家
韓良憶|作家
羅毓嘉|詩人
- 好評推薦
- 推薦序 生活中最美好的那幾分鐘/何致和
- 推薦序 日日是好日,不好的日子就讀陳偉棻/盧郁佳
- 推薦序 當你身在這座入境大廳/羅毓嘉
- 序
-
輯一.擦肩而過
-
入境大廳
-
鄭博士
-
三個天使
-
美甲師 金 上
-
美甲師 金 下
-
香港夢
-
都好
-
門縫下的光碟片
-
乾洗店的祕密
-
-
輯二.奔波
-
四千萬的公寓
-
搬家
-
清早出門前
-
牙痛
-
尼加拉大瀑布
-
求職
-
大人式遷移
-
-
輯三.最小的事
-
抵達英國
-
最小的事
-
派對
-
關於七的數學練習
-
在下雪天洗車
-
那些不親自來就不知道的事
-
在地
-
-
輯四.想家的時候
-
提拉米蘇
-
傳統市場
-
iPad
-
今天的阿嬤是有錢人
-
奢侈品
-
願望清單
-
出關
-
- 代後記 送貨員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