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喬.拜登:他的中間路線能重振美國嗎?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
閱讀格式
PDF ;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0763119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金融時報》2020年度最佳選書
※《衛報》:「你會驚嘆,拜登一路走來究竟克服了多少障礙。」
※《紐約客》王牌記者歐逸文巨獻

他曾從死亡的低谷走過,
因此,他更懂得尊重、傾聽與妥協。

“他不會說冠冕堂皇的好聽話。
但對於哀痛中的美國,
他能給與一種慰藉,一種療癒的語言。”
──歐逸文

在2020年大選中,拜登的民調一路領先,成為歷來所有挑戰現任總統的候選人中最高者。在最後的投票中,憑藉史上最高的投票率,拜登囊括史上最多的票數,打贏了他聲稱的「為美國靈魂的一戰」,當選美國第46任總統。

然而,雖然他從1972年開始即連任六屆聯邦參議員,是數一數二的政壇長青樹,但在眾多華府人士眼中,他是異類。他口無遮攔、經常失言,且在任何場合都可以滔滔不絕,這為他贏得「喬大砲」的渾名。在副總統任內,他的大嘴巴令歐巴馬的幕僚頭痛不已。

他對於建立「人與人的連結」有莫名的狂熱,不放過任何一個與人握手寒暄、擁抱摸頭、嬉鬧打哈哈的機會。他與全美國會議員、全球政治領袖的好交情在華府無人能及,但因此也被人譏為濫情、虛偽做作。

在菁英輩出的民主黨內,拜登的學歷平庸,是少見的沒有常春藤學歷的總統候選人。

在政治立場上,他自詡保守派,謹守溫和中間路線。1970年代,他支持反動的種族政策,成為他政治生涯中最大的汙點之一。

他甚至還曾公然說謊,被抓包後倉皇退出1988年的總統大選。那是他第一次參選總統。

美國人民眼中的「老好人」、「慈祥老爺爺」,
將以其寬厚的心胸,推動這國家繼續向前。

另一方面,悲劇般的人生在他身上淬鍊出與眾不同的性格。1972年的一場車禍奪走了他的妻子與年僅一歲的女兒,1988年的腦瘤讓他差點喪命。與死神擦肩而過的經驗讓他嚴重缺乏安全感,但也讓他更懂得珍惜友情,更願意包容與聆聽,即使是面對立場南轅北轍的政敵。

不幸的是,彷彿命運的捉弄還不夠,2015年,就在拜登考慮是否要參與隔年的總統大選時,長子博伊又因腦癌去世。拜登再次承受白髮人送黑髮人之痛。

2016年的美國大選不僅是民主黨與共和黨的決戰,也是左派與右派的交鋒、「千禧世代」與「舊建制」的對壘,「新美國多數」與「白人至上」的較勁。一個幾乎已經被兩黨相爭撕裂的國家,再次來到歷史的轉折點。拜登,雖然他始終缺乏柯林頓、歐巴馬那樣的明星光環,也沒有宏大的政治論述或治國藍圖,但正因為他不偏頗極端意識形態,善於溝通合作,被許多人視為團結美國、療傷止痛的最佳人選。

拜登團隊以第36任總統詹森為楷模。詹森不酷不炫不帥,但卻能在甘迺迪的自由主義理念的帶領下,成功推動「大社會」立法,大幅化解美國社會中嚴峻問題,奠定日後繁榮的基礎。一路走來,拜登相信,溫和、中道、堅定,路才能走得遠。

專家推薦
專文推薦:邱師儀(東海大學政治系副教授)、陳方隅(美國台灣觀測站共同編輯)

聯袂推薦:范琪斐(資深媒體人)、郭崇倫(聯合報副總編輯)、張國城(台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陳鳳馨(News98 財經起床號節目主持人)、盧令北(東吳大學歷史系副教授)、嚴震生(政大國關中心兼任研究員)

各界讚譽
「歐逸文是《紐約客》才華洋溢的記者,他對拜登的個性、生平與政績的刻畫深入淺出、歷歷木在目,並以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呈現出民主黨推派的總統候選人。」──《華盛頓郵報》

「《喬.拜登》一方面挖掘了拜登總統第二次入主白宮的經過,一方面闡述了他當上總統對美國會有什麼樣的意義。」──《滾石》

「歐逸文取材自多年來他在《紐約客》做的生動報導與尖銳分析,結晶為《喬.拜登》這本深刻的傳記,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拜登的睿智與大膽。」──《出版人週刊》

「民主黨候選人拜登的一生,以及他如何做一位參議員、如何做副總統,都在本書中一覽無遺。」──《紐約時報書評》

「讀歐逸文的這本傳記,你會驚嘆,拜登一路走來究竟克服了多少障礙。」──《衛報》

「這本傳記說明了民主黨參選人在前進白宮的路上,擊敗了多少命運的險阻。」──《金融時報》
  • 推薦序(一) 拜登的當選會不會是美國左右和解的曙光?/邱師儀
  • 推薦序(二) 拜登對中國仍然採取強硬政策,台灣該注意什麼?/陳方隅
  • 前言 人生的第二次機會
  • 第一章 亟需療癒的美國
    • 效法羅斯福,作一個進步的總統
    • 民主黨內的世代分歧
    • 建立人與人的連結
  • 第二章 一夕之間墜落谷底
    • 拜登的缺點是常常管不住嘴巴
    • 因為口吃而被同學羞辱,但母親很挺他
    • 初試啼聲,大放異彩
    • 一場車禍毀了一個家庭
  • 第三章 民主黨內的保守派
    • 說謊被抓包,搞砸了第一次參選
    • 有些立法讓他相當懊悔……
    • 吉兒的鼓勵讓他決心加入歐巴馬團隊
  • 第四章 意外成為歐巴馬的好朋友
    • 廣結善緣,成功推動跨黨派合作
    • 特立獨行,有人愛,有人恨
    • 忠誠副手,深獲歐巴馬器重
  • 第五章 走訪全球的外交特使
    • 大啖北京小吃,展現美國軟實力
    • 對於出兵海外,他始終表示質疑
    • 四十年來沒有做對一件事!
    • 「普丁先生,我覺得你沒有靈魂。」
    • 對於伊拉克,他一度很樂觀
    • 無力挽救破碎的中東
  • 第六章 痛苦的決定
    • 終於與希拉蕊兵戎相見
    • 「我年紀很大,但我還充滿熱情!」
    • 長子的去世
    • 真情流露,願意分享脆弱與哀傷
    • 歐巴馬的關鍵表態
  • 第七章 為美國的靈魂而戰
    • 性騷擾疑雲
    • 靠著黑人的支持,在南卡上演逆轉勝
    • 為了凝聚團結,他拒絕攻擊黨內對手
    • 佛洛伊德之死
    • 獲得華倫與桑德斯的支持
    • 在經濟政策上,有大膽突破,也有曖昧不清
  • 第八章 做好一個總統
    • 民主黨該追求兩黨合作嗎?
    • 是否要對川普政府追究責任?
    • 如何拉攏進步左派?
    • 團結、妥協、和諧,太愚蠢?
    • 「給人民光明,他們自己就會找路走。」
    • 療癒的語言
  • 謝詞
  • 參考資料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