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中國產業的發展模式:探索產業政策的角色

出版日期
2020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9086080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中國產業的發展模式》呈現作者近十多年來對於改革開放後中國經濟發展歷程的探索,且聚焦於產業發展。此書沿續結構學派對自由市場論的挑戰,著重探討產業政策的角色,並重視路徑依賴以及中國大陸超大規模所帶來的制度特色。具體探討包括以個別產業研究(汽車與鋼鐵業)為基礎,從而歸納出中國產業發展模式的特色,例如中央地方博弈下的多層級產業政策模式等。此外,也提出對於後進地區社會科學本土化以及研究方法的省思,討論後進地區的學者要如何主動地根據自身發展的需要,來多元地運用西方理論,而非僅是跟隨西方趨勢。
  • 序言
  • 壹、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如何研究中國產業:多種理論資源綜論
      • 一、前言
      • 二、產業分析的理論資源
      • 三、同一產業的不同分析角度:以汽車業為例
      • 四、結語
    • 第二章 從後進發展反思社會科學的普世性:以台灣經濟學科本土化為例
      • 一、目標與評價體系的由來
      • 二、評鑑標準的意涵
      • 三、評鑑制度的影響:以台灣經濟學門為例
      • 四、歷史化、問題化自身的現代化
      • 五、社會科學該如何發展
  • 貳、產業政策模式綜論
    • 第三章 多層級模式:中國特色的產業政策
      • 一、東亞產業政策模式
      • 二、中國大陸的產業政策模式:多層級架構
      • 三、未來趨勢:從多層級走向兩層級模式?
      • 四、結語
    • 第四章 試論中國模式對發展經濟學的意涵
      • 一、中國式市場社會主義的優勢
      • 二、中國式市場社會主義的缺點
  • 參、從汽車業看產業政策模式
    • 第五章 超趕共識監督下的中國產業政策模式—以汽車產業為例
      • 一、前言
      • 二、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
      • 三、汽車工業產業政策的演變
      • 四、中國汽車產業政策之模式
      • 五、結論
    • 附錄5A 多層次架構的中國產業政策模式—對白讓讓教授評論之回應
      • 一、前言
      • 二、地方政府發展模式分類的合理性
      • 三、是否忽略主要參與者及案例
      • 四、產業政策分析架構
    • 第六章 進入管制與國企創業精神—以中國汽車產業為例
      • 一、前言
      • 二、近年來中國汽車產業政策的沿革
      • 三、創業精神的來源
      • 四、進入管制政策的演變
      • 五、結語
      • 六、後記
  • 肆、從鋼鐵業探索經濟增長模式
    • 第七章 中國鋼鐵業新世紀以來高速增長之成因(與張嘉麟合著)
      • 一、前言
      • 二、中國鋼鐵產業基本情況
      • 三、投資帶動與鋼鐵需求
      • 四、實證分析
      • 五、結論與政策含義
    • 第八章 地方保護與市場競爭機制之運作—以中國鋼鐵業為例(與張嘉麟合著)
      • 一、前言
      • 二、中國鋼鐵業上游市場結構變化
      • 三、文獻回顧
      • 四、實證分析
      • 五、結論
  • 伍、從發展角度看產業經濟
    • 第九章 自由開放有利於經濟發展?—如何看待中國加入世貿組織
      • 一、經濟發展的三個理論—自由市場、依賴理論與修正學派
      • 二、實證上的檢驗—後進如何追趕先進
      • 三、公平競爭與經濟發展的矛盾
      • 四、東亞經驗:外貿與外資政策
      • 五、後進國在世貿組織裡的發展空間
    • 第十章 企業組織規模—越大越好?
      • 一、兩個原型—大型與中小企業
      • 二、先進國之內的趨勢
      • 三、延續性的組織能力
      • 四、彈性與網絡生產是趨勢嗎?
      • 五、產業循環與動態優勢
      • 六、後進國家?
    • 第十一章 競爭、壟斷與經濟發展—後進國家的觀點
      • 一、美國反托拉斯法案的起源
      • 二、反壟斷的經濟理論基礎
      • 三、經濟發展的考量
      • 四、南韓的財閥
      • 五、台灣
      • 六、後進國家多重的難題
    • 第十二章 如何評估外資功過
      • 一、外資如何帶來技術
      • 二、跨國公司可以沒有國籍嗎?
      • 三、台灣電子業如何取代了外資
      • 四、巴西作為反例
      • 五、中國的特殊情況
      • 六、小結
  • 參考文獻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