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看見不潔之物:工業社會中知識權威的文化實作

出版日期
2016/02/0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9086035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現代社會中,人如何面對工業製程和產品中的「不潔之物」,尤其是不斷推陳出新的化學品?食品安全醜聞、環境污染爭議、職業災害,實為「三合一」議題。科學與司法是處理此「三合一議題」的兩大「體制化知識權威」,同時,「三合一議題」也是這兩個體制的交會點。

  台灣首宗大型職災訴訟:前美國無線電公司(RCA)勞工集體職災案,纏訟十餘年後,終於在2015年4月一審判決勞工勝訴。在審判過程中,許多科學專家出庭作證,史無前例地攤出他們的研究給法官與眾人仔細「看」。

  現代司法體制乃至整個國家機器內,往往只有科學專家被承認可以「看見」一般人看不見的東西,例如化學品與疾病間的因果關係。熟悉科學理論、會操作實驗室儀器的科學家可以是「專家證人」、「鑑定人」,可以提供「意見證詞」,評論他本人並未親眼看到的事。相反地,「一般證人」,則只被允許提供自己的眼耳感官所「親見親聞」的經驗資料。

  「看」的問題不僅對科學與司法重要,整個現代政治與國家機器從其歷史起源到每日的運作,都離不開視覺文化的語彙。本書作者從參與RCA抗爭與訴訟的動態過程梳理看法,以科技與社會研究(STS)等領域中關於司法、科學與現代國家形成的論述來檢視我們公共生活中的切身議題。
  • 致謝
  • 第一章 緒論
    • 1.1 「看」的問題
    • 1.2 「純淨」與「不潔」
    • 1.3 三合一議題
    • 1.4 STS 作為一種工具
    • 1.5 章節介紹
  • 第二章 普通法系與證據法則爭論:Daubert三部曲
    • 2.1 Daubert 標準的背景
    • 2.2 Daubert 標準形成的過程
      • 2.2.1 Daubert
      • 2.2.2 Joiner
      • 2.2.3 Kumho
    • 2.3 Daubert 標準的應用與影響
      • 2.3.1 典型的 Daubert 判例
      • 2.3.2 刑事跡證問題
    • 2.4 科學之無涯與 Daubert 揭示的緊張關係
    • 2.5 不切實際的科學觀有害社會
  • 第三章 台灣的職業病判決如何使用證據法則:1990年代以來的經驗概況
    • 3.1 經驗材料
    • 3.2 進入訴訟前的職業病爭議
    • 3.3 法官引用科學的模式
      • 3.3.1 未必依循「體制化科學權威」階序模式
      • 3.3.2 最常被引用的因果關係論述
    • 3.4 重要案例
      • 3.4.1 典型案例
      • 3.4.2 未依靠體制化科學權威的判決
      • 3.4.3 強勢司法的判決
    • 3.5 成文法系面對科學不確定性
    • 3.6 成文法系如何看待證據?
  • 第四章 觀看司法機器(一):「純淨法則」和現代社會的文化理路
    • 4.1 司法的「純淨」
      • 4.1.1 普通法系:陪審團與「不受污染的公眾共識」
      • 4.1.2 成文法系:「自由心證」與「不受脅迫的良心」
    • 4.2 哪種制度比較能「反映真實」?
    • 4.3 純淨法則必須放在文化體系內理解
  • 第五章 觀看司法機器(二):戲劇 vs. 機械式的視覺文化
    • 5.1 RCA案審判中的機械風格
    • 5.2 挑戰「輝格史觀」的「實驗室民族誌」
    • 5.3 波以耳與霍布斯之爭
    • 5.4 「視覺文化」與科學/法律/政治
    • 5.5 小結:避忌視覺性的司法傳統
  • 第六章「 無共識的合作」:社會世界模型、表格、備註與其他
    • 6.1 「科學人士」的特殊視覺
    • 6.2 社會世界模型
    • 6.3 化學品清單——龐大的「基礎設施」工程
    • 6.4 「正面表列」、「負面表列」與檢驗問題
  • 第七章 邊陲案例:心理壓力職災
    • 7.1 精神疾病、職災與STS
    • 7.2 改變台灣的兩個關鍵案例
      • 7.2.1 燿華電子陳巧蓮
      • 7.2.2 台塑六輕張倍逢
    • 7.3 精神/心理痛苦為何難看出?
  • 第八章 醒目的那一面:食品安全問題與媒體政治
    • 8.1 《叢林》與20世紀美國的食品管制體制
    • 8.2 因果關係難建立的食安問題
    • 8.3 《叢林》的消失與重現
    • 8.4 當專業黑箱遇到公眾目光
    • 8.5 私有化、文書化:從ISO-9000、HACCP到GMP
  • 第九章 結論
    • 9.1 「壞東西」的生命週期
      • 9.1.1 杜邦C8 案的啟示
    • 9.2 結語
  • 後記
  • 參考資料
    • 相關判決
  • 附錄一:民國92年至103年勞保職業病給付人次:按成因別分
  • 附錄二: 民國90年至101年1月歷年職業疾病鑑定委員會受理案件鑑定結果統計表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