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歷經COVID-19在台最嚴重的疫情後,很高興第38版的「台灣地區大型集團企業研究」能夠準時出版!
在這次堪稱百年來人類所遭遇最嚴苛的疫情,橫掃全球長逹一年十個月,歷經前所未有的恐怖生活,全球進入閉關模式,人與人僅能透過網路溝通、工作、購物,出門口罩、酒精不離身,還要擔心走上「陰屍路」。過往好萊塢電影中的情節在現實生活中發生,所有人都融入未經彩排的Live情節,實體零接觸成為現實中最安全的模式。
原本以為全球受創的經濟會因為封鎖邊境、觀光客不得入境、餐廳不得內用、航空、觀光、餐飲、娛樂休閑產業倒地、原物料大跌一厥不起,卻沒想到2020年全球股市在疫情中一路走高,台股指數竟也突破30年來12682點的魔咒,2020年第4季台灣經濟成長率高達5.2%,創下2011年以來單季最高的經濟成長率。實體零接觸模式發展出的「疫情經濟」,加速了各種遠距科技應用(包括遠距辦公,遠距會議及社交、遠距教學、遠距醫療、網路外食),整個世界正在數位化中重新翻轉。原本全球供應鏈所擔心的供應鏈斷鏈問題,搶貨帶動的工業高庫存行情,間接成為催化經濟反彈的動力!
2020年全球經濟在第三季開始加溫,第四季呈現大逆轉。台灣防疫成功,更受惠於全球供應鏈轉單台灣,締造3,452億美元的出口金額歷史新高,經濟成長率也推升到3.11%,在全球名列前茅,成為「疫情經濟」下的最大贏家。
反映到台灣百大集團,也繳出令人驚喜的「疫情經濟」成績單,尤其百大集團在疫情籠罩下,稅後純益總額首度突破新台幣2兆元大關,創下2兆176億元的歷史新高,並較2019年大幅成長24.19%,同步純益率、資產報酬率、淨值報酬率都大幅拉升,虧損集團數快速下降到個位數。
百大集團這一波意外的「疫情經濟」狂潮,我只想簡單和大家分享兩點。
第一點是百大集團的逆勢長紅,真正的關鍵並不完全在於防疫,而是在於百大集團面對疫情生產調度反應快速,並且加快轉型速度,形成全球供應鏈的中堅夥伴地位。
而這部份我歸功於百大集團近三年的資產成長帶來的效應。
2020年百大集團資產總額達119兆8,616億元,連續第六年創下歷史新高,資產成長率也由2018年的5.57%上升到2019年的6.36%,再接著上升至2020年的8.42%,也為連續兩年成長,顯示百大集團自2019年因應美中貿易戰的「去中化」、供應鏈重新洗牌,重啟新一波的投資潮。2020年雖然遇到百年難見的疫情,不過在電動車、AI人工智慧、遠距相關設備、製造業智慧化以及5G正開始普及化,以及迎接數位經濟,相關供應鏈從上游到下游開始深化技術、擴充產能,半導體業更是自疫情開始就一路旺,不只是晶片價格漲不停,被動元件、印刷電路板也啟動漲價潮,都是推動新一波投資潮的動力。
進一步觀察最近十年以來百大集團資產總額成長的軌跡,過去十年百大集團的資產總額連續十年成長,且2014年、2017年百大資產總額成長率曾分別達到11.61%及11.45%以,當年也都是稅後純益總額成長的高峰,而隔年的2015年及2018年資產成長率分別下降到5.43%、5.57%,當年的稅後純益總額成長則分別為0.60% 及-0.66%,顯示這兩波資產總額的成長週期分別是三年及四年,且資產總額的成長幅度和稅後純益的成長呈現正相關的趨勢。基於上述資產總額成長的軌跡,若由2018年資產總額成長率由5.57%的低點起算,連續兩年資產總額成長率回升6.36%、到8.42%,預估這一波資產成長率的高峰可望出現在2021年或2022年,百大集團獲利的高峰也可望出現這兩個時間點。
第二點是我要點出百大集團的新特質,其實就是「創新與轉型」。
我們可以從百大集團近三年的研發費用總額成長為佐證。2018年百大集團的總體研發費用為5,308.31億元,2019年成長7.9%至5,727.86億元,2020年研發費用再成長9.57%來到6,275.74億元,百大集團研發費用比則由1.76%、1.90%成長至2.09%,足以印證持續擴增研發費用的確是產業升級、創新、轉型的關鍵因素,並且創新與轉型的成效恰巧因著疫情爆發而提前發酵。百大集團想要維持在疫情中的優勢,關鍵在於轉型工程必須持續,將創新元素整合並落實到產業發展,以加深全球供應鏈的黏著度。
我們也提醒,新冠疫情趨緩,但其對世界所帶來的改變已不可能回頭。特別是全球在2021年開始瘋「元宇宙」概念,面對這一個虛實整合的發展,台灣絕對不能缺席。如何持續以資產總額的成長,帶動未來新一波「元宇宙」的商機值得思考。
在這個大前提之下,我們建議台灣應該要做兩個超前部署。
第一是全力培養一個台灣的獨角獸企業。以政府資源結合百大集團資源,以群體方式為台灣打造全新獨角獸企業。
第二是在「元宇宙」沒有真正成形時,大型科技集團應該積極找尋及併購美歐日在「元宇宙」概念中具備核心技術的新興公司,並引進到台灣上市,使之成為台灣控制公司,其智財權屬於台灣所擁有。
中華徵信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總經理 郭曉薇
謹識 2021年11月
在這次堪稱百年來人類所遭遇最嚴苛的疫情,橫掃全球長逹一年十個月,歷經前所未有的恐怖生活,全球進入閉關模式,人與人僅能透過網路溝通、工作、購物,出門口罩、酒精不離身,還要擔心走上「陰屍路」。過往好萊塢電影中的情節在現實生活中發生,所有人都融入未經彩排的Live情節,實體零接觸成為現實中最安全的模式。
原本以為全球受創的經濟會因為封鎖邊境、觀光客不得入境、餐廳不得內用、航空、觀光、餐飲、娛樂休閑產業倒地、原物料大跌一厥不起,卻沒想到2020年全球股市在疫情中一路走高,台股指數竟也突破30年來12682點的魔咒,2020年第4季台灣經濟成長率高達5.2%,創下2011年以來單季最高的經濟成長率。實體零接觸模式發展出的「疫情經濟」,加速了各種遠距科技應用(包括遠距辦公,遠距會議及社交、遠距教學、遠距醫療、網路外食),整個世界正在數位化中重新翻轉。原本全球供應鏈所擔心的供應鏈斷鏈問題,搶貨帶動的工業高庫存行情,間接成為催化經濟反彈的動力!
2020年全球經濟在第三季開始加溫,第四季呈現大逆轉。台灣防疫成功,更受惠於全球供應鏈轉單台灣,締造3,452億美元的出口金額歷史新高,經濟成長率也推升到3.11%,在全球名列前茅,成為「疫情經濟」下的最大贏家。
反映到台灣百大集團,也繳出令人驚喜的「疫情經濟」成績單,尤其百大集團在疫情籠罩下,稅後純益總額首度突破新台幣2兆元大關,創下2兆176億元的歷史新高,並較2019年大幅成長24.19%,同步純益率、資產報酬率、淨值報酬率都大幅拉升,虧損集團數快速下降到個位數。
百大集團這一波意外的「疫情經濟」狂潮,我只想簡單和大家分享兩點。
第一點是百大集團的逆勢長紅,真正的關鍵並不完全在於防疫,而是在於百大集團面對疫情生產調度反應快速,並且加快轉型速度,形成全球供應鏈的中堅夥伴地位。
而這部份我歸功於百大集團近三年的資產成長帶來的效應。
2020年百大集團資產總額達119兆8,616億元,連續第六年創下歷史新高,資產成長率也由2018年的5.57%上升到2019年的6.36%,再接著上升至2020年的8.42%,也為連續兩年成長,顯示百大集團自2019年因應美中貿易戰的「去中化」、供應鏈重新洗牌,重啟新一波的投資潮。2020年雖然遇到百年難見的疫情,不過在電動車、AI人工智慧、遠距相關設備、製造業智慧化以及5G正開始普及化,以及迎接數位經濟,相關供應鏈從上游到下游開始深化技術、擴充產能,半導體業更是自疫情開始就一路旺,不只是晶片價格漲不停,被動元件、印刷電路板也啟動漲價潮,都是推動新一波投資潮的動力。
進一步觀察最近十年以來百大集團資產總額成長的軌跡,過去十年百大集團的資產總額連續十年成長,且2014年、2017年百大資產總額成長率曾分別達到11.61%及11.45%以,當年也都是稅後純益總額成長的高峰,而隔年的2015年及2018年資產成長率分別下降到5.43%、5.57%,當年的稅後純益總額成長則分別為0.60% 及-0.66%,顯示這兩波資產總額的成長週期分別是三年及四年,且資產總額的成長幅度和稅後純益的成長呈現正相關的趨勢。基於上述資產總額成長的軌跡,若由2018年資產總額成長率由5.57%的低點起算,連續兩年資產總額成長率回升6.36%、到8.42%,預估這一波資產成長率的高峰可望出現在2021年或2022年,百大集團獲利的高峰也可望出現這兩個時間點。
第二點是我要點出百大集團的新特質,其實就是「創新與轉型」。
我們可以從百大集團近三年的研發費用總額成長為佐證。2018年百大集團的總體研發費用為5,308.31億元,2019年成長7.9%至5,727.86億元,2020年研發費用再成長9.57%來到6,275.74億元,百大集團研發費用比則由1.76%、1.90%成長至2.09%,足以印證持續擴增研發費用的確是產業升級、創新、轉型的關鍵因素,並且創新與轉型的成效恰巧因著疫情爆發而提前發酵。百大集團想要維持在疫情中的優勢,關鍵在於轉型工程必須持續,將創新元素整合並落實到產業發展,以加深全球供應鏈的黏著度。
我們也提醒,新冠疫情趨緩,但其對世界所帶來的改變已不可能回頭。特別是全球在2021年開始瘋「元宇宙」概念,面對這一個虛實整合的發展,台灣絕對不能缺席。如何持續以資產總額的成長,帶動未來新一波「元宇宙」的商機值得思考。
在這個大前提之下,我們建議台灣應該要做兩個超前部署。
第一是全力培養一個台灣的獨角獸企業。以政府資源結合百大集團資源,以群體方式為台灣打造全新獨角獸企業。
第二是在「元宇宙」沒有真正成形時,大型科技集團應該積極找尋及併購美歐日在「元宇宙」概念中具備核心技術的新興公司,並引進到台灣上市,使之成為台灣控制公司,其智財權屬於台灣所擁有。
中華徵信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總經理 郭曉薇
謹識 2021年11月
- 出版弁言
- 總論
- 編輯說明
- 計算公式及其說明
-
100大集團企業分析篇
-
100大集團資產總額排名
-
100大集團營收淨額排名
-
100大集團淨值排名
-
100大集團稅後純益排名
-
100大集團營收成長率排名
-
100大集團純益率排名
-
100大集團淨值報酬率排名
-
100大集團資產報酬率排名
-
100大集團自有資金比率排名
-
100大集團資產總額成長率排名
-
100大集團資產週轉率排名
-
100大集團股東權益週轉率排名
-
100大集團資本週轉率排名
-
2020年集團企業之變遷
-
集團企業核心人物及主要股東控制力分析
-
集團企業經營行業變動分析
-
集團企業經營績效概述
-
-
綜合排名篇
-
第1名至100名集團企業排名
-
集團企業大陸(含港澳)營收排名
-
產業分類集團企業排名
-
100 大集團企業多角化程度排名
-
-
個體分析篇
-
富邦關係企業集團
-
霖園關係企業集團
-
中信關係企業集團
-
臺灣金控關係企業集團
-
潤泰關係企業集團
-
鴻海科技關係企業集團
-
新光關係企業集團
-
合庫金控關係企業集團
-
兆豐金控關係企業集團
-
第一金控關係企業集團
-
中華開發關係企業集團
-
台塑關係企業集團
-
臺灣土地銀行關係企業集團
-
華南金控關係企業集團
-
玉山金控關係企業集團
-
台積電關係企業集團
-
元大金控關係企業集團
-
永豐餘關係企業集團
-
彰銀關係企業集團
-
台新金控關係企業集團
-
上海商銀關係企業集團
-
遠東關係企業集團
-
臺灣企銀關係企業集團
-
三商企業關係企業集團
-
聯華神通關係企業集團
-
長榮關係企業集團
-
遠雄國際關係企業集團
-
中纖關係企業集團
-
聯邦關係企業集團
-
日月光關係企業集團
-
和碩關係企業集團
-
統一關係企業集團
-
廣達電腦關係企業集團
-
中鋼關係企業集團
-
明基友達關係企業集團
-
陽信銀行關係企業集團
-
聯華電子關係企業集團
-
金仁寶關係企業集團
-
中租控股關係企業集團
-
王道銀行關係企業集團
-
裕隆關係企業集團
-
聯發科技關係企業集團
-
華新麗華關係企業集團
-
中華電信關係企業集團
-
緯創資通關係企業集團
-
台泥關係企業集團
-
華碩關係企業集團
-
京城關係企業集團
-
群創光電關係企業集團
-
寶成國際關係企業集團
-
宏泰關係企業集團
-
長春關係企業集團
-
台達電子關係企業集團
-
國票金控關係企業集團
-
和泰汽車關係企業集團
-
華航關係企業集團
-
國巨關係企業集團
-
可成科技關係企業集團
-
大聯大控股關係企業集團
-
英業達關係企業集團
-
陽明海運關係企業集團
-
宏碁關係企業集團
-
義聯關係企業集團
-
興富發關係企業集團
-
群光藍天關係企業集團
-
光寶關係企業集團
-
威京總部關係企業集團
-
大立光電關係企業集團
-
群益金融關係企業集團
-
奇美關係企業集團
-
正新國際關係企業集團
-
萬海士紙關係企業集團
-
臺灣證交所關係企業集團
-
台灣玻璃關係企業集團
-
大同關係企業集團
-
東元電機關係企業集團
-
文曄科技關係企業集團
-
六和關係企業集團
-
中美矽晶關係企業集團
-
力晶關係企業集團
-
大成不銹鋼關係企業集團
-
欣陸投控關係企業集團
-
正隆關係企業集團
-
仰德關係企業集團
-
正崴關係企業集團
-
臺南紡織關係企業集團
-
榮成紙業關係企業集團
-
力麗關係企業集團
-
威盛電子關係企業集團
-
微星科技關係企業集團
-
瑞昱半導體關係企業集團
-
台聚關係企業集團
-
台肥關係企業集團
-
華立關係企業集團
-
健鼎科技關係企業集團
-
中鼎工程關係企業集團
-
富采投控關係企業集團
-
國產實業關係企業集團
-
華通電腦關係企業集團
-
旺宏電子關係企業集團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