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這樣安排是為你好!」:照顧父母的25個盲點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
閱讀格式
PDF ;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4062430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內容簡介:
你、我無法想像的老後狀況,震撼、揪心,
正每分每秒發生。
為了安全,把長輩關在床上?
為了討愛,奶奶要求掛上鼻胃管?
看護要睡覺,只好讓媽媽吃安眠藥?

▌中年子女什麼都幫年邁父母做,並不是真正的孝順。
▌孝順是讓年邁父母自立,盡量健康活到最後。

以下的狀況,都是照顧父母時,我們容易犯下的盲點。
◆中風後的爺爺走路慢,還沒到廁所就尿出來,只好幫他包上尿布?(X)
◆因為怕王伯伯危險,看護把他綁在床上?(X)
◆外籍看護要睡覺,只好讓媽媽吃安眠藥?(X)
◆一年只回家兩次的弟弟對姊姊說:「媽媽被你照顧,好像變瘦了?」(X)
◆爸老了,什麼都做不好,所以什麼都不要讓他做?(X)
◆用藥當然是照顧父母的第一選擇?(X)
◆子女無法照顧父母,當然就請外籍看護?(X)
◆住院的奶奶想下床走一下,當然要禁止她:「不行」、「很危險」?(X)
◆我們三個兄弟要「公平」照顧媽媽,所以媽媽輪流在我們三兄弟家住?(X)
……
當我們對年老的父母說:「這樣的安排都是為你好!」
但,我們與父母討論了嗎?
我們了解父母的想法與感受嗎?
因為,「尊重」與「將心比心」才是最好的照護。

你、我都會老。
今天我們照顧父母的方式,就是我們未來被照顧的方式。
老後的「獨立自主、尊重生命品質」
是父母與子女都該學習的功課。

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前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陳乃菁醫師,對於照顧父母,除了提出相互尊重與良好溝通的想法外,她認為「自理與自立生活」更該是台灣年邁父母與中年子女都需要學習的一門新功課。

台灣社會普遍重視孝道,中年子女也容易因為孝順,而以年齡來限制父母能做的事,又或對年邁父母過度保護,但當剝奪了父母的自理能力,在中風、生病後因過度保護而失能、臥床。雖然父母壽命極長,但那卻不是一個人該有的生命品質。如何如同北歐長者獨立自主,往生前臥床僅數週,乃菁醫師期待所有人可以一起為有自主的老年而努力。

因為,我們愛著這些老去的父母,我們多麼希望他們不要因為藥物而沉默不已、整日昏沉;我們多麼希望他們還可以叫叫我們的名,跟我們說說一天內發生的事情,甚至一起唱歌、聊天,或憶著過往,這些都是人與人間的親密交流。我們不該只期望讓父母安靜、睡著。
只有呼吸的照護,不是真正的照護啊。

★本書特色:
◎▌我們是否因為忙碌、「方便」照顧,忽視父母的需求?
▌我們是否因為「害怕」,而限制父母的能力?
▌若照顧父母有困難,我們是否忘了尋求其他資源、求助相關單位?
因為父母的不適,可能他們說不出來;父母的疼痛,可能不知如何開口;更可能他們的眼淚,總是獨自吞下。

◎「乃菁醫師的這本書很不一樣,可以說,終於有一本書,來告訴我們,身為照顧者,面對老年人的互動方式、行為、言語,應該要怎麼做。」──朱為民(台中榮總老年醫學、安寧緩和專科醫師)

◎「我相信子女們照顧父母多是基於關愛的,但一不小心很容易超出界線,而不自覺,變成了「愛」少一點,但「關」多一點。
子女們不自覺地把老病衰的父母看成沒有自主能力的孩子,或是乾脆擺起來,當家中太上皇般地讓家中大小事都不入他的耳朵,殊不知「不讓老人家因知道而操煩」的善意,卻也可能變成「不想讓老人家煩惱,所以什麼都不告訴他」的控制。反倒造成家中長輩只能被動地接受子女們為他做的決定,沒辦法參與事前的討論過程,更無法透過討論來表達自己的愛惡和心意。」──本書作者陳乃菁醫師

◎朱為民(臺中榮總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撰推薦序
朱偉仁(愛長照執行長)、余尚儒(都蘭診所所長)、林書煒(POPRadio電臺臺長/主持人)、郭慈安(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理事長)、蔡佳芬(台北榮總老年精神科主任)、詹鼎正(新竹台大分院副院長兼新竹醫院機構負責人)有感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 【推薦序】我們與父母,同舟一命/朱為民(臺中榮總健康管理中心主任)
  • 【自序】尊重和相信,會幫助我們找到答案
  • 盲點1——老爺爺包了尿布,卻再也走不出家門
  • 盲點2——怕王伯伯危險,看護把他綁在床上
  • 盲點3——她對爸爸怒吼:「如果你都不吃藥,那乾脆去死一死好了!」
  • 盲點4——「醫生,請給我媽安眠藥,不然我媽晚上不睡,看護都要離職。」
  • 盲點5——「我覺得姊姊不太會照顧媽媽,為什麼我不能出聲建議?」
  • 盲點6——兒子每天二十四小時記錄媽媽身體狀況,從頭痛、記憶減退……
  • 盲點7——無法照顧父母,當然就請外籍看護
  • 盲點8——「不用再問我媽啦,我對父母的照顧安排都是最好的。」
  • 盲點9——「醫生,我爸生病後,好愛錢,超煩!」
  • 盲點10——「他這麼難搞,一定是失智的關係!」
  • 盲點11——住院的奶奶想下床走一下,就被警告:「不行」、「很危險」
  • 盲點12——「醫生,有沒有藥物可以讓媽媽吃了,不會去偷吃別人的食物?」
  • 盲點13——為讓家人來看她,阿嬤要求掛鼻胃管,卻弄假成真,愈來愈退化
  • 盲點14——照顧父母要子女公平分攤,所以李媽媽在三個兒子間過游牧生活
  • 盲點15——用藥是照顧長輩的第一選擇
  • 盲點16——「我八十歲生日那天,女兒就判我死刑。」
  • 盲點17——「為什麼已找醫生、吃藥、送機構。但媽媽還是退化得非常快?」
  • 盲點18——「老人就是聽不懂!」
  • 盲點19——「醫師,她有五個小孩,怎麼失智後只記得我、只叫我?我好累。」
  • 盲點20——「陳醫師,住院需要付錢啊?!」
  • 盲點21——竟然將父母送到安養中心,太不孝了
  • 盲點22——兒女不斷要求醫師打營養針,延續父親生命
  • 盲點23——照顧父母,讓我人生毫無意義……
  • 盲點24——我怎麼可以把有癲癇的兒子送安養中心?
  • 盲點25——「我罹癌,但直到離世,都沒讓媽媽知道。」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