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生命教育的最佳素材——和孩子一起看電影,體會生命的美好
「看電影,而且是很專注地看適當的電影,當孩子精神上可以投射進入劇中的主角,跟著一起哭一起笑,一起面對生命的困境與抉擇時,看電影就可以是一種模擬的『情境教學』。」——李偉文
如果孩子問你下面這些問題,你該怎麼回答呢?
當老師做錯事情的時候,我應該勇敢的站出來說話嗎?還是裝作不知道?
什麼是友情?愛和占有有什麼不一樣呢?
為什麼現在的十六、七歲不適合結婚懷孕?古代卻往往在十五、六歲就結婚?
孩子在成長歲月中,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他們對生命有許多困惑和不解,但這些問題大多都無法有標準答案。於是,李偉文選擇了和孩子一起看電影,從別人的人生故事中尋找答案。他從孩子小學四年級起就開始陪孩子一起看電影,每星期至少三部電影。一直到現在孩子已經國三了,仍然持續著。
每一次一起看電影的經驗,都是親子之間親密的交流。電影之後的討論,更開啓親子之間的對話。電影裡的那些生命片段,滋養豐富了孩子的世界,讓他們在面對自己的生命課題時,更有勇氣、也更樂觀。
「看電影,而且是很專注地看適當的電影,當孩子精神上可以投射進入劇中的主角,跟著一起哭一起笑,一起面對生命的困境與抉擇時,看電影就可以是一種模擬的『情境教學』。」——李偉文
如果孩子問你下面這些問題,你該怎麼回答呢?
當老師做錯事情的時候,我應該勇敢的站出來說話嗎?還是裝作不知道?
什麼是友情?愛和占有有什麼不一樣呢?
為什麼現在的十六、七歲不適合結婚懷孕?古代卻往往在十五、六歲就結婚?
孩子在成長歲月中,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他們對生命有許多困惑和不解,但這些問題大多都無法有標準答案。於是,李偉文選擇了和孩子一起看電影,從別人的人生故事中尋找答案。他從孩子小學四年級起就開始陪孩子一起看電影,每星期至少三部電影。一直到現在孩子已經國三了,仍然持續著。
每一次一起看電影的經驗,都是親子之間親密的交流。電影之後的討論,更開啓親子之間的對話。電影裡的那些生命片段,滋養豐富了孩子的世界,讓他們在面對自己的生命課題時,更有勇氣、也更樂觀。
- 推薦序 讓電影成為共同的生活記憶 游惠貞
- 自序 看電影體會生命的美好
- 給父母師長的悄悄話 看電影的二三事
-
人與自己
-
《鴻孕當頭》當性教育不是道德教訓時
-
《練習曲》扎根土地,才能長得更高
-
《當幸福來敲門》、《自虐之詩》 平凡但不平庸的人生
-
《不思議幸福列車》踏上屬於自己的生命旅程
-
《口白人生》不選擇也是一種選擇
-
《刺蝟的優雅》金魚缸外的人生
-
《鯨騎士》傾聽內心的呼喚
-
《艾蜜莉的異想世界》做別人心中的小天使
-
《與狼共舞》孤獨與自我追尋
-
《扶桑花女孩》用愛化解對立
-
《深夜在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學生準備好,老師就出現
-
《點燃生命之海》、《潛水鐘與蝴蝶》生存是權利還是義務?
-
-
人與他人
-
《澳大利亞》每個人都會犯錯
-
《狐狸與我》是佔有或是愛?
-
《楚門的世界》虛實難分的時代
-
《小氣財神》看見另外一個世界
-
《唐山大地震》、《酷馬》如何原諒傷害自己的人?
-
《聽說》、《阿輝的女兒》他們和我們一樣
-
《我們這一班》、《心靈捕手》、《投名狀》看見友誼與勇氣
-
《墨攻》戰或降的困惑
-
《送信到哥本哈根》信任與承諾
-
《春風化雨》、《雷夫老師的莎士比亞課》老師教我們的幾堂課
-
《請投我一票》當民主失敗時
-
《送行者》尊重每一份工作
-
-
人與環境
-
《最後的獵人》全球化之下的最後獵人
-
《瓦力》別讓地球成為「垃圾墳場」
-
《福爾摩莎的指環》看見你不知道的美麗台灣
-
《沿江而上》三峽大壩背後的故事
-
《天才小釣手》大自然裡的奇幻冒險
-
《基因狂想曲》生命的奧妙與關聯
-
《不願面對的真相》迫切的危機
-
《明天過後》即將消失的明天
-
《正負2度C》、《帶水雲》何以為家
-
《魚線的盡頭》寂靜的海洋
-
《美味代價》與《無米樂》拿筷子的環保超人
-
《看河Ⅲ》即將消失的生命之河
-
-
AB寶的音樂電影筆記
-
緣起 豚與海的對話
-
開場白 關於音樂電影
-
電影一 《和你在一起Together》
-
電影二 《屋頂上的提琴手Fiddler on the Roof》
-
電影三 《交響情人夢》
-
電影四 《真善美The Sound of Music》
-
電影五 《月光提琴手Fading Light》
-
電影六 《走出寂靜Beyond Silence》
-
電影七 《想飛的鋼琴少年Vitus》
-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