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那時代,臺海兩岸的戰火尚未停息,狂風暴雨隨時都可能襲來。這些作品,是我青年時代艱苦奮鬥歷程中的痛苦、哀怨、哭泣以及吶喊、奮進、憧憬等複雜的情緒。」──李雲漢
一位見證動盪時代的歷史學者,一本橫亙九十載的歷史證言。
本書收錄民國史學者李雲漢青年時期的作品(1949.8-1954.8),
反映中央政府初到臺灣、兩岸戰火未歇,那段大時代下的境遇。
本書是民國史學者、年屆九十三高齡的李雲漢教授的第三本文集,並紀念來臺七十年。內容上,有思親懷鄉、壯懷激烈和記事論述的文章,以及文藝與閱讀心得和殘留的日記。這些作品共七十七件,寫自民國三十八年八月至四十三年八月,即作者從大陸來到臺灣的初期。本書收錄的作品,在精神上和實質上發自真誠,有靈魂,無矯飾,除了記錄作者青年時代的境遇、生活、心理狀態和寫作風格,更是當時臺灣獨特的歷史寫實。
本書特色
⊙一位見證動盪時代的歷史學者,一本橫亙九十載的歷史證言。
⊙收錄民國史學者李雲漢青年時期的作品,反映中央政府初到臺灣、兩岸戰火未歇,那段大時代下的境遇。
一位見證動盪時代的歷史學者,一本橫亙九十載的歷史證言。
本書收錄民國史學者李雲漢青年時期的作品(1949.8-1954.8),
反映中央政府初到臺灣、兩岸戰火未歇,那段大時代下的境遇。
本書是民國史學者、年屆九十三高齡的李雲漢教授的第三本文集,並紀念來臺七十年。內容上,有思親懷鄉、壯懷激烈和記事論述的文章,以及文藝與閱讀心得和殘留的日記。這些作品共七十七件,寫自民國三十八年八月至四十三年八月,即作者從大陸來到臺灣的初期。本書收錄的作品,在精神上和實質上發自真誠,有靈魂,無矯飾,除了記錄作者青年時代的境遇、生活、心理狀態和寫作風格,更是當時臺灣獨特的歷史寫實。
本書特色
⊙一位見證動盪時代的歷史學者,一本橫亙九十載的歷史證言。
⊙收錄民國史學者李雲漢青年時期的作品,反映中央政府初到臺灣、兩岸戰火未歇,那段大時代下的境遇。
- 《風雨聲中》自敘
-
一、海南哀歌
-
虞美人/民國三十八年九月
-
晨思/民國三十八年十月
-
-
二、思親.懷鄉
-
心願/民國三十九年六月
-
寄不出的家信/民國三十九年四月
-
流浪之歌/民國四十年一月八日
-
勇者心聲─原題為〈心靈的歌唱〉/民國四十年元月十九日
-
刺梅嶺上開─懷鄉曲之一/民國四十年元月二十五日,寫於圓山
-
寫給父親/民國四十年四月十七日初稿,八十六年元月十六日重寫
-
月下哀思─懷鄉曲之二/民國四十年五月二十六日初稿,八十六年一月十日修改
-
哭吧,苦命人兒!/民國四十年六月五日寫,八十六年一月十一日修改
-
黃昏─懷鄉曲之三/民國四十年六月二十二日初稿,八十六年一月十一日修改
-
我的爸爸/民國四十年八月,《自由青年》
-
金雞嶺禮讚/撰文時間失記
-
-
三、記事,論述與通訊
-
踏著先烈的血跡前進─革命青年憑弔太原五百完人成仁招魂塚紀實/民國三十九年四月
-
拿起我們的筆,與戰友並肩作戰!/民國三十九年四月
-
為什麼?是喪失了革命精神還是偶然衝動/民國三十九年五月
-
中共統治下的中等教育/民國三十九年五月,《自由青年》
-
自治週後感/民國三十九年六月
-
響應來一次文藝改造運動─兼論當前文藝的重心/民國三十九年,《自由青年》
-
慈母.醫生.辭典─與政幹班同學談政工人員的任務/民國三十九年
-
國民黨改造的特質/民國三十九年,《自由青年》
-
中國國民黨的改造與中國前途/民國三十九年
-
如何做一個改造後的國民黨員/民國三十九年
-
歡迎你們歸隊─給脫離組織的黨員同志/民國三十九年
-
不許落伍.不准退後─本月二十一日團長訓話後的感想/民國三十九年十月
-
如何塑成團型─響應團長整頓團風/民國三十九年
-
革命精神與革命作風/民國三十九年
-
從法理觀點上談﹁臺灣問題﹂/民國三十九年十一月
-
拿出力量來─為迎接反攻並敬告全體同志/民國三十九年十二月三十日
-
獻詞/民國四十年二月
-
我們對團刊的認識和期望─為團刊發行週年紀念而寫/民國四十年三月
-
由文藝發展談到文藝反攻/民國四十年六月,《更生報》
-
明廉循分.知恥圖強/民國四十年
-
光榮屬於團勝利歸於我們/民國四十年七月
-
自己的前途自己創造─給軍中服務同志的第一封信/民國四十年
-
服從、負責、服務─敬獻給畢業暨實習的同學們/民國四十年十月
-
拿什麼來慶祝國慶─國慶日感言/民國四十年十月
-
我對開國紀念的新認識/民國四十一年三月
-
革命必先革心─給新入團的團員同志/民國四十一年
-
給我們的─兄弟姊妹們/民國四十一年十月
-
忠心赤膽證同心/民國四十一年十月
-
我們完成了入伍教育/民國四十一年十一月
-
杏壇春暖筆掃千軍─教育行政科簡介/民國四十二年十月
-
-
四、壯懷激烈
-
獻/民國四十年七月三十一日
-
燈/民國四十年八月
-
想/民國四十年十一月,臺北圓山
-
傍晚/民國四十年十二月二十日,臺北圓山
-
給拜倫/民國四十一年一月二十一日日記,臺北圓山
-
祝福一個永遠倔強的孩子/民國四十一年二月十四日日記,臺北圓山
-
生日的悲歎/民國四十一年四月廿二日生日之夕,臺北大直
-
槍與詩/民國四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日記
-
寄到大陳前線軍二隊伙伴/民國四十二年一月,鳳山軍校
-
友情/民國四十二年元月十九日,臺灣鳳山
-
企盼/民國四十二年元月二十四日,臺灣鳳山
-
安慰/民國四十二年元月二十五日,臺灣鳳山
-
惶恐/民國四十二年元月二十五日,臺灣鳳山
-
大埤湖畔征夫曲/民國四十二年元月二十八日,草於臺灣鳳山
-
她/民國四十二年元月二十八日,臺灣鳳山
-
歸心如火/民國四十二年元月三十一日,鳳山軍校
-
寄大陳島馬鶴凌隊長/民國四十二年二月四日
-
春節題贈汪靜珍陳松明兩女豪/民國四十二年二月六日於鳳山軍校預訓班
-
行軍途中小吟/民國四十二年二月二十日
-
溫馨/民國四十二年四月二日日記
-
瞭解/民國四十二年五月三日日記,臺灣鳳山
-
耕耘/民國四十二年五月三日,臺灣鳳山
-
霧/民國四十三年三月二日,臺北大直
-
中央山脈探險吟草/民國四十三年七月二十四日至八月七日
-
-
五、殘留日記
-
民國四十年(一九五一年)
-
民國四十一年(一九五二年)
-
民國四十二年(一九五三年)
-
-
六、文藝與閱讀心得
-
《孤雁淚》讀後感/民國四十年七月
-
新文藝雜談/民國四十年夏,寫於圓山,時就讀於臺灣省行政專修班教育行政科
-
悼念孫熙烈/民國四十年十一月八日日記
-
敵人的悼念/民國四十二年七月一日《步訊》第四版
-
尋夢者之歌
-
民生主義教育政策中的訓導問題─研讀《民生主義育樂兩篇補述》心得/民國四十三年十一月
-
中央山脈探險東隊壁報發刊詞/民國四十三年八月一日,應中隊長李久沂之請寫於磐石臺電保線所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