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面臨戰後的復員與重建工作,其時蘇軍已進入東北,接受日軍投降,東北陷於一種頗為微妙的局勢中。國民政府於1945年8月31日,議決通過「收復東北各省處理辦法綱要」,決定在長春設立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東北行營,以綜理東北各省收復事宜。派任熊式輝為東北行營主任兼政治委員會主任委員,張嘉璈為經濟委員會主任委員,蔣經國為外交部東北特派員,負責籌畫自蘇軍手中接收東北之各項事宜。東北行營副參謀長董彥平受命兼任駐蘇聯軍事代表團團長,派駐蘇聯軍總司令部,以資聯繫。
《內戰在東北:駐蘇軍事代表團》以董彥平保存的毛筆原件史料為主,第一冊為「駐蘇軍事代表團交涉報告書」,綜述長達六個月的交涉經過。第二冊為董團長與蘇軍副參謀長巴佛洛夫斯基的15次會議紀錄,以及與特羅增科參謀長的17次會議紀錄。
戰後東北問題錯綜複雜,關係中國時局的發展演變,國共美蘇三國四方縱橫捭闔,外交關係與內政問題互相交織,最終又歸結為國共兩黨之爭奪。此時在中央運籌帷幄的蔣中正、宋子文、王世杰,在東北現地與蘇軍折衝樽俎的熊式輝、張嘉璈、蔣經國、董彥平等人,都是舉足輕重的角色。熊式輝的《海桑集》、張嘉璈的《東北接收交涉日記》,國史館的《蔣中正總統文物》、《蔣經國總統文物》、《國民政府檔案》,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陸續公開的「蔣中正日記」、「蔣經國日記」,民國歷史文化學社出版《內戰在東北:駐蘇軍事代表團》等史料,對戰後東北研究當有相當助益。
《內戰在東北:駐蘇軍事代表團》以董彥平保存的毛筆原件史料為主,第一冊為「駐蘇軍事代表團交涉報告書」,綜述長達六個月的交涉經過。第二冊為董團長與蘇軍副參謀長巴佛洛夫斯基的15次會議紀錄,以及與特羅增科參謀長的17次會議紀錄。
戰後東北問題錯綜複雜,關係中國時局的發展演變,國共美蘇三國四方縱橫捭闔,外交關係與內政問題互相交織,最終又歸結為國共兩黨之爭奪。此時在中央運籌帷幄的蔣中正、宋子文、王世杰,在東北現地與蘇軍折衝樽俎的熊式輝、張嘉璈、蔣經國、董彥平等人,都是舉足輕重的角色。熊式輝的《海桑集》、張嘉璈的《東北接收交涉日記》,國史館的《蔣中正總統文物》、《蔣經國總統文物》、《國民政府檔案》,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陸續公開的「蔣中正日記」、「蔣經國日記」,民國歷史文化學社出版《內戰在東北:駐蘇軍事代表團》等史料,對戰後東北研究當有相當助益。
- 編輯凡例
- 導讀/高純淑
-
董彥平中將與巴佛洛夫斯基中將會談記錄
-
第一次會談(1945年10月20日)
-
第二次會談(1945年10月21日)
-
第三次會談(1945年10月26日)
-
第四次會談(1945年10月31日)
-
第五次會談(1945年11月1日)
-
第六次會談(1945年11月3日)
-
第七次會談(1945年11月10日)
-
第八次會談(1945年11月11日)
-
第九次會談(1945年11月15日)
-
第十次會談(1945年11月16日)
-
第十一次會談(1945年11月17日)
-
第十二次會談(1945年11月17日)
-
第十三次會談(1945年11月21日)
-
第十四次會談(1945年11月26日)
-
第十五次會談(1945年11月27日)
-
-
董團長與特羅增科中將會談記錄
-
第一次會談(1945年12月11日)
-
第二次會談(1945年12月18日)
-
第三次會談(1946年1月3日)
-
第四次會談(1946年1月7日)
-
第五次會談(1946年1月10日)
-
第六次會談(1946年1月14日)
-
第七次會談(1946年1月16日)
-
第八次會談(1946年1月21日)
-
第九次會談(1946年1月29日)
-
第十次會談(1946年2月1日)
-
第十一次會談(1946年2月9日)
-
第十二次會談(1946年2月21日)
-
第十三次會談(1946年3月7日)
-
第十四次會談(1946年3月11日)
-
第十五次會談(1946年3月18日)
-
第十六次會談(1946年3月21日)
-
第十七次會談(1946年3月26日)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978.9888637/560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