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余英時回憶錄

出版日期
2018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9677738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從一九三七年抗日開始到今天,是中國現代史上變亂最劇烈的一段時期。我深切感到:如何將這一特殊歷史階段的重大變動在訪談稿中呈現出來,其意義遠大於追溯我個人生命史的發展。

回憶錄因個人的處境互異而各有不同,這是不可避免的。我一生都在研究和教學中渡過,因此回憶也只能騁馳在學術、思想和文化的領域之內。不用說,我所經歷的世變也是通過這一特殊領域得來的。我希望我的回憶對於這一段歷史流變的認識稍有所助。同時我也相信,一定會有和我同代的其他學人,以不同方式留下他們的回憶。這樣的回憶越多越好,可以互證所同、互校所異。出版這部「回憶錄」的另一動機:拋磚引玉,激起更多學人追憶往事的興趣。如果允許我再有一個奢望,我想說:我在《回憶錄》中所記述的個人學思歷程,無論得失如何,也許可以獻給新一代求學的朋友們,作為一種參考。——余英時

全球華人引領翹望,期待已久的鉅作,《余英時回憶錄》終於問世了。余英時教授不但是中央研究院院士,第一屆唐獎得主,更曾在2006年獲美國克魯格學術獎肯定,可謂聲蜚國際。更重要的,他多年堅持反共、平反六四的立場,從不受各種利誘而動搖,遙居人格者高位。這部回憶錄具現他從成長求學迄今的心路歷程,以及轉折,與時代變亂相綰繫,從而形塑生命中深沉與不斷思索的肌里,是當代難得一見的,最重要的學人心史。從訪談到成書,歷十二寒暑,成書之不易與下筆之慎重,可見一斑。

在一個缺乏理想和理念的年代,《余英時回憶錄》的問世,不啻暮鼓晨鐘,發人省思。
  • 序 從「訪談錄」到「回憶錄」
  • 第一章 安徽潛山的鄉村生活
  • 一、潛山九年
  • 二、文字禍
  • 三、五四運動的性質
  • 第二章 共產主義與抗日戰爭
  • 一、我認識共產主義的過程
  • 二、抗日戰爭的背景
  • 第三章 中正大學和燕京大學
  • 一、入讀東北中正大學
  • 二、北平閒居
  • 三、上海行
  • 四、燕京見聞
  • 五、燕大學人
  • 六、「入團」經過
  • 第四章 香港與新亞書院
  • 一、轉學新亞書院
  • 初入錢門
  • 唐君毅先生與新儒家的興起
  • 二、校外求知
  • 三、自由知識人的政治文化動態
  • 香港流行的反共刊物
  • 《人生》與《自由陣線》
  • 友聯集團及其創建人
  • 友聯的規模與影響
  • 《祖國周刊》的獨特作用
  • 尾聲
  • 第五章 哈佛大學
  • 一、初訪哈佛
  • 哈佛燕京學社的接待
  • 「一見如故」的邢慕寰
  • 「訪問」一年的工作回顧
  • 向陽聯陞先生問學
  • 旁聽三門課
  • 帕森斯的「社群系統」
  • 布林頓的歐洲近代思想史
  • 基爾莫的「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
  • 二、攻讀博士學位
  • 賽門的羅馬史
  • 懷特的歷史哲學
  • 佛列德里治的古代政治思想史
  • 費正清的專題研究課
  • 日文專修
  • 追隨基爾莫讀文藝復興
  • 博士論文
  • 三、人文學者在哈佛的歷史發展
  • 第一階段:中國現代人文研究的開端
  • 第二階段:「商量舊學·涵養新知」
  • 第三階段:全新的轉向
  • 高友工的「為己」之學
  • 張光直:友誼與論學的反思
  • 新階段的特徵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