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阿凡達》片名的化身語源、
佛教中「四大天王」、「天龍八部」的眾神形象、
以及俗稱「四面佛」的神明,
都來自深深影響東方世界的印度神話。
任性又爭鬥不休的天神與魔神╳不斷轉世與化身的神話觀
收錄近百幅插圖,人物名詞對照表X神祇系譜
印度神話=印度教神話
今天我們所說的印度神話,實際上是印度教的神話,而印度教是亞利安人入侵後,他們的婆羅門教在印度本土發展而成的。它尊崇創造神梵天、護持神毗濕奴和毀滅神濕婆,這三者被稱為三神一體,因為他們都是至高精神「梵」不同的面向,地位高於一切神靈,被尊為神中之神。
影響佛教的多神信仰
印度神話有濃厚的自然崇拜色彩,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都被賦予神性,例如雷神因陀羅、火神阿耆尼、酒神蘇摩、太陽神蘇利耶,除了天神之外還有半神、精靈,例如夜叉、羅剎、樂神乾闥婆和天女。至於猴子、大象、牛和鷹這些生靈,同樣也有自己的王國、自己的傳說。
印度神話也影響了包括佛教在內的東方文化,神猴哈奴曼可能是齊天大聖的原型,此外佛教當中納入了許多印度教的神明和概念,例如四大天王、天龍八部,其中毗濕奴即是佛教的「遍入天」,濕婆則是自在天,在印度神話中,毗濕奴的第九位化身還是釋迦牟尼。
神明的角色和重要性隨時代或典籍改變
印度神話大略可以分為吠陀時期—大史詩時期—往世書時期,各自有相應的經典,並且尊崇的主神也不同。以至於神明的地位隨時間更迭。
◎吠陀時期:包括《梨俱吠陀》(頌歌之書)、《阿闥婆吠陀》(咒語之書)、《夜柔吠陀》(祭儀之書)和《娑摩吠陀》(歌書),以及詮釋吠陀的三部著作《梵書》、《奧義書》和《森林書》。雷神因陀羅在吠陀眾神中是最重要的神,是天神之王。
◎大史詩時期:《摩訶婆羅多》敘述了婆羅多族兩支後裔俱盧族和般度族爭奪王位繼承權的鬥爭,《羅摩衍那》記述了英雄羅摩打敗魔王羅波那的事蹟。濕婆和毗濕奴的地位急劇上升,梵天完全成為創造之神和世界之父。
◎往世書時期:十八部「大往世書」和眾多數目有爭議的「小往世書」。濕婆和毗濕奴的地位越發崇高。
神與人的界線不分明
在印度神話中,通過鍛煉和修行,人類也能夠得到力量,甚至是和天神匹敵的威力。這些人中有的是具有智慧和法力的仙人,有的是出色的武士和國王。仙人,指的是通過苦行、學習和鍛鍊,使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達到超越凡俗境地的人。按照出身和種姓的不同,仙人還可以被分為「天仙」、「王仙」、「梵仙」等等。仙人憑藉自己的苦修得到法力,最強大的仙人發出的詛咒,就連三大神都無力干涉,更糟糕的是,由於長期孤獨和飲食不良,仙人的脾氣大都非常暴躁,對待他們稍有不敬,就會令他們搞出一些顛覆天帝政權、焚燒宇宙、喝乾大海之類的驚人事件。
◆
印度神話同樣也是眾多文學、電影和遊戲的創作原點,在神祕華麗的外表下,體現的是濃厚的人情味。它並不像希臘神話那樣執著人和神與命運之間的爭鬥,也不像北歐神話那樣有著莊重嚴肅悲壯的世界觀,印度神話中的人物都生活在一個背景異常豐富多彩的世界裡,無論神、人、仙人或是動物,都不斷受到誘惑被欲望驅策,可同時又被社會的習俗法則所束縛,而時不時地想擺脫它,由此產生了形形色色或有趣、或悲傷、或動人的故事,以及一個個充滿戲劇性與人性魅力的印度諸神。
【世界神話系列】開啟探索之門!
凱爾特神話、埃及神話、北歐神話、印度神話、日本神話、中國神話……還有更多
佛教中「四大天王」、「天龍八部」的眾神形象、
以及俗稱「四面佛」的神明,
都來自深深影響東方世界的印度神話。
任性又爭鬥不休的天神與魔神╳不斷轉世與化身的神話觀
收錄近百幅插圖,人物名詞對照表X神祇系譜
印度神話=印度教神話
今天我們所說的印度神話,實際上是印度教的神話,而印度教是亞利安人入侵後,他們的婆羅門教在印度本土發展而成的。它尊崇創造神梵天、護持神毗濕奴和毀滅神濕婆,這三者被稱為三神一體,因為他們都是至高精神「梵」不同的面向,地位高於一切神靈,被尊為神中之神。
影響佛教的多神信仰
印度神話有濃厚的自然崇拜色彩,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都被賦予神性,例如雷神因陀羅、火神阿耆尼、酒神蘇摩、太陽神蘇利耶,除了天神之外還有半神、精靈,例如夜叉、羅剎、樂神乾闥婆和天女。至於猴子、大象、牛和鷹這些生靈,同樣也有自己的王國、自己的傳說。
印度神話也影響了包括佛教在內的東方文化,神猴哈奴曼可能是齊天大聖的原型,此外佛教當中納入了許多印度教的神明和概念,例如四大天王、天龍八部,其中毗濕奴即是佛教的「遍入天」,濕婆則是自在天,在印度神話中,毗濕奴的第九位化身還是釋迦牟尼。
神明的角色和重要性隨時代或典籍改變
印度神話大略可以分為吠陀時期—大史詩時期—往世書時期,各自有相應的經典,並且尊崇的主神也不同。以至於神明的地位隨時間更迭。
◎吠陀時期:包括《梨俱吠陀》(頌歌之書)、《阿闥婆吠陀》(咒語之書)、《夜柔吠陀》(祭儀之書)和《娑摩吠陀》(歌書),以及詮釋吠陀的三部著作《梵書》、《奧義書》和《森林書》。雷神因陀羅在吠陀眾神中是最重要的神,是天神之王。
◎大史詩時期:《摩訶婆羅多》敘述了婆羅多族兩支後裔俱盧族和般度族爭奪王位繼承權的鬥爭,《羅摩衍那》記述了英雄羅摩打敗魔王羅波那的事蹟。濕婆和毗濕奴的地位急劇上升,梵天完全成為創造之神和世界之父。
◎往世書時期:十八部「大往世書」和眾多數目有爭議的「小往世書」。濕婆和毗濕奴的地位越發崇高。
神與人的界線不分明
在印度神話中,通過鍛煉和修行,人類也能夠得到力量,甚至是和天神匹敵的威力。這些人中有的是具有智慧和法力的仙人,有的是出色的武士和國王。仙人,指的是通過苦行、學習和鍛鍊,使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達到超越凡俗境地的人。按照出身和種姓的不同,仙人還可以被分為「天仙」、「王仙」、「梵仙」等等。仙人憑藉自己的苦修得到法力,最強大的仙人發出的詛咒,就連三大神都無力干涉,更糟糕的是,由於長期孤獨和飲食不良,仙人的脾氣大都非常暴躁,對待他們稍有不敬,就會令他們搞出一些顛覆天帝政權、焚燒宇宙、喝乾大海之類的驚人事件。
◆
印度神話同樣也是眾多文學、電影和遊戲的創作原點,在神祕華麗的外表下,體現的是濃厚的人情味。它並不像希臘神話那樣執著人和神與命運之間的爭鬥,也不像北歐神話那樣有著莊重嚴肅悲壯的世界觀,印度神話中的人物都生活在一個背景異常豐富多彩的世界裡,無論神、人、仙人或是動物,都不斷受到誘惑被欲望驅策,可同時又被社會的習俗法則所束縛,而時不時地想擺脫它,由此產生了形形色色或有趣、或悲傷、或動人的故事,以及一個個充滿戲劇性與人性魅力的印度諸神。
【世界神話系列】開啟探索之門!
凱爾特神話、埃及神話、北歐神話、印度神話、日本神話、中國神話……還有更多
- 神話中的天竺奇境
- 第01章 梵天的一日──創造與毀滅
-
第02章 最初的眾神
-
梵天和兒子們
-
阿底提的兒子們
-
其他諸神
-
護世天王
-
-
第03章 三千世界
-
地上世界七層
-
地下世界波陀羅
-
-
第04章 甘露爭奪戰
-
阿修羅
-
金翅鳥迦樓羅
-
-
第05章 毗濕奴
-
十大化身
-
摩根德耶
-
-
第06章 濕婆
-
薩蒂
-
雪山神女
-
-
第07章 大女神
-
杜爾迦
-
迦梨
-
娑羅室伐底
-
加耶德麗
-
吉祥天女
-
恆河女神
-
-
第08章 半神和精靈
-
乾闥婆
-
阿布娑羅
-
持明
-
夜叉與羅剎
-
-
第09章 開罪不起的仙人
-
婆利古家族
-
眾友仙人
-
極裕仙人
-
鹿角仙人
-
敝衣仙人
-
那羅陀仙人
-
-
第10章 日月星辰
-
太陽的家族
-
月神蘇摩
-
金星之主蘇羯羅
-
其他星辰
-
-
第11章 動物神
-
那迦‧龍
-
神猴哈奴曼
-
聖牛
-
象頭神
-
-
第12章 山川和河流
-
性格各異的山
-
恆河下凡
-
消失的聖河
-
-
第13章 人類的故事:太陽王朝
-
曼陀哩
-
穆俱昆陀
-
古婆羅娑
-
陀哩商古
-
阿那蘭若
-
-
第14章 人類的故事:月亮王朝
-
洪呼王
-
友鄰王
-
迅行王與天乘
-
沙恭達羅
-
-
第15章 羅摩的奇幻旅程
-
放逐
-
悉多遭劫
-
楞迦之戰
-
蟻垤仙人
-
-
第16章 持斧羅摩
-
傳奇的出身
-
屠戮剎帝利
-
不老不死之人
-
-
第17章 黑天
-
降生凡間
-
少年兄弟
-
誅殺庚斯
-
遷都多門城
-
娑陀羅吉陀的寶石
-
妻子們與子嗣
-
對戰濕婆
-
-
第18章 摩訶婆羅多
-
毗濕摩與安芭公主
-
般度五子和持國百子
-
般度族的逃亡與建國
-
賭約與流放
-
般度族與俱盧族備戰
-
俱盧之野大戰
-
- 系譜表
- 名詞對照表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