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新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概论

出版日期
2019/05/0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7568914710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本书共8章,主要内容包括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新能源的特点和类型,开发利用新能源的起因、现状和前景,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要求,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关系及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意义等。
  • 第1 章 资源及其与社会经济的发展
    • 1.1 资源及其利用现状
      • 1.1.1 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其特点
      • 1.1.2 全球资源现状
    • 1.2 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 1.2.1 能源消耗概况及世界能源问题
      • 1.2.2 自然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 1.2.3 正确处理自然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 第2 章 新能源的特点及其类别
    • 2.1 新能源的概念
      • 2.1.1 新能源的类别及概况
      • 2.1.2 新能源的特点
    • 2.2 太阳能——新能源领军者
      • 2.2.1 太阳能的概念
      • 2.2.2 太阳能的主要利用形式及原理
      • 2.2.3 太阳能的基本特点
      • 2.2.4 我国的太阳能资源分布
      • 2.2.5 太阳能发电发展历程
    • 2.3 风能——新能源后起之秀
      • 2.3.1 风能的概念
      • 2.3.2 我国的风能资源——世界“风库”在中国
      • 2.3.3 风能是否成为新能源主角
      • 2.3.4 风能应用新发展
    • 2.4 海洋能——新能源的新探索
      • 2.4.1 海洋能的概念
      • 2.4.2 海洋能的特点
      • 2.4.3 海洋能的利用缺陷
      • 2.4.4 海洋能利用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路径
    • 2.5 生物质能——新能源之最
      • 2.5.1 生物质能的概念及分类
      • 2.5.2 生物质能的特点
      • 2.5.3 生物质能的利用途径与技术
      • 2.5.4 生物燃料乙醇前景广阔
      • 2.5.5 生物质液化和液体生物质燃料的研发
      • 2.5.6 发展我国生物质能的产业链
    • 2.6 核能和氢能
      • 2.6.1 核能是清洁、高效、安全的能源
      • 2.6.2 氢能源
  • 第3 章 低碳经济时期的新能源发展战略选择
    • 3.1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新能源产业
    • 3.2 世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状况
      • 3.2.1 世界风电发展状况
      • 3.2.2 太阳能发展状况
      • 3.2.3 生物质能发展状况
      • 3.2.4 世界海洋能发展状况
    • 3.3 国外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
      • 3.3.1 美国
      • 3.3.2 欧盟
      • 3.3.3 国外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经验借鉴
    • 3.4 新能源重点细分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 3.4.1 我国新能源行业发展现状
      • 3.4.2 新能源行业的发展趋势及前景
      • 3.4.3 我国新能源发展前景
  • 第4 章 新能源的现状及应用
    • 4.1 新能源开发现状及趋势
      • 4.1.1 新能源开发现状
      • 4.1.2 开发新能源的意义
      • 4.1.3 新能源发展趋势与前景
    • 4.2 新能源汽车概况
      • 4.2.1 新能源汽车的产销现状
      • 4.2.2 新能源汽车的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 4.2.3 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意义
      • 4.2.4 新能源汽车技术现状
      • 4.2.5 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4.3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史及前景
      • 4.3.1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史
      • 4.3.2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阶段
      • 4.3.3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概况
      • 4.3.4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
  • 第5 章 资源利用与环境问题的产生
    • 5.1 相关基本概念
      • 5.1.1 环境的概念及其基本类型
      • 5.1.2 环境污染与环境问题
    • 5.2 全球性环境问题
      • 5.2.1 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化
      • 5.2.2 臭氧层破坏与防治对策
      • 5.2.3 酸雨的形成与防护
      • 5.2.4 雾霾的成因、危害与对策
    • 5.3 水资源与环境
      • 5.3.1 水资源的基本概念
      • 5.3.2 水资源的基本特性及现状
      • 5.3.3 水资源对环境的影响
    • 5.4 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 5.4.1 土地资源的分布现状
      • 5.4.2 我国土地资源面临的生态问题
      • 5.4.3 土地资源保护
    • 5.5 森林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 5.5.1 森林资源的概念
      • 5.5.2 森林在环境保护中的地位及作用
      • 5.5.3 森林资源概况及面临的问题
    • 5.6 矿产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 5.6.1 矿产资源的概念及特点
      • 5.6.2 矿产资源的意义和地位
      • 5.6.3 矿产资源的概况
      • 5.6.4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发展建议
  • 第6 章 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
    • 6.1 环境保护的基本理论———生态平衡
      • 6.1.1 基本概念
      • 6.1.2 生态系统的结构
      • 6.1.3 生态系统的功能
    • 6.2 生态平衡与破坏
      • 6.2.1 生态平衡的概念与特点
      • 6.2.2 生态平衡的破坏因素
      • 6.2.3 生态学的一般规律
    • 6.3 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 6.3.1 全面考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 6.3.2 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
      • 6.3.3 解决近代城市中的环境问题
      • 6.3.4 综合利用资源和能源
      • 6.3.5 环境保护其他方面的应用
    • 6.4 人口与环境
      • 6.4.1 世界与中国人口发展的规律与现状
      • 6.4.2 人口发展对资源与环境的作用
      • 6.4.3 环境人口容量
      • 6.4.4 大学生如何践行低碳生活
  • 第7 章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 7.1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历史沿革
      • 7.1.1 发展的概念以及发展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 7.1.2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演变
    • 7.2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
    • 7.3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 7.3.1 可持续发展的形式
      • 7.3.2 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
      • 7.3.3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 7.3.4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 7.3.5 可持续发展的要素
      • 7.3.6 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经济学
    • 7.4 可持续发展的案例
      • 7.4.1 德国12 号矿区变身工业遗址公园
      • 7.4.2 其他案例解析
  • 第8 章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8.1 环境污染、资源约束和可持续发展探讨
      • 8.1.1 环境污染、资源约束对可持续发展造成威胁
      • 8.1.2 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
      • 8.1.3 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对策
    • 8.2 我国农业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 8.2.1 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分析
      • 8.2.2 农业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 8.2.3 农业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 8.3 生态环境保护与林业可持续发展
      • 8.3.1 影响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因
      • 8.3.2 生态环境保护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 8.4 全球能源互联推动能源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8.4.1 推进“ 两个替代”把握能源革命新机遇
      • 8.4.2 特高压和智能电网是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关键
      • 8.4.3 树立全球能源观
      • 8.4.4 建立全球能源互联网面临的挑战
  • 参考文献
  • 出版地 中國大陸
  • 語言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