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自律神經失調:冷處理、抗發炎-喝冰水、局部冰敷、洗冷水澡→抗發炎、穩定自律神經、改善慢性病

出版日期
202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0605891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從理論、臨床、保養,到自律神經運作,
透過33則以上的臨床案例分享,
讓你清楚知道,求助無門的病痛,
很多是自律神經對溫度變化的發炎反應!

本書作者梁恆彰為疼痛科權威,在30餘年的行醫中吸收各種醫理,從日常對症的治療中逐步發展出無藥治療的醫術。本書為收錄其執業多年來的心得結晶,主要分為三大部分:一、破除大眾迷思,了解冷熱對生理的影響,不再視「寒冷」為萬病之源;二、臨床上以「冷刺激」應用於自律神經失調與各類疼痛的治癒案例;三、分享冷馴化的實踐方式,與善用溫度的保養之道等。

◤破除你對「冷底」體質的迷思
建構正確「吃冷或喝熱」的時機與注意事項◢
手腳容易冰冷、怕冷、吃了生冷食物會腹瀉,就是「冷底」體質?自律神經失調,該喝溫水還是冰水?喉嚨痛、鼻塞、氣喘、胃食道逆流可以喝冰水或吃冰嗎?喝冰水、吃冰,會使代謝下降或體質變寒嗎?冷水澡和熱水澡,哪個對身體比較好……針對一般大眾的疑難雜症,作者根據行醫多年的經驗,以生理學為基礎,用科學思維說明身體的生理機制,重新思考溫度對健康的影響。
➔從科學角度來分析體質,揪出求助無門的真正病因

◤以「冷」改善自律神經失調、降發炎
翻轉大眾「熱比較好」的33則臨床案例◢
‧長年胃食道逆流,吃藥沒改善→練習喝冰水幫助食道收縮,慢慢就不藥而癒了
‧多年便祕,竟是喝溫熱水造成→早上一杯冰牛奶、優格或豆漿,就不常便祕了
‧夏天容易失眠,長期靠安眠藥入睡→避免夏天喝熱水,晚上喝冰水順利入睡了
‧容易焦慮,頻尿1小時多達4次→習慣喝冰水後,焦躁改善、頻尿情況已緩和
‧鼻塞到上課無法專心、也坐不住→讓鼻子適應冷環境,上課專心、成績進步了
‧糖尿病愛熱敷,皮膚紅癢難痊癒→停止熱敷、泡澡2個月後,血糖指數正常了
舉凡自律神經失調、慢性疼痛、慢性皮膚過敏、代謝症候群、失智症,甚至癌症,大多是交感神經過度興奮的發炎反應。多年來梁恆彰醫師見到許多案例過度倚賴熱敷、泡溫熱水澡、保暖、喝溫熱水,結果卻提升發炎反應,造成身體的各種不舒服,甚至症狀會變得更嚴重。
➔談養生,首先要減少身體的發炎反應,尤其心理有壓力,身體也會發炎!

◤沒有一定冷或熱就是好的
端看環境與我們身體的需求來決定◢
人類是恆溫的動物,身體具有自動調適的機制來應對環境的溫度變化。喝冰開水的禁忌是在於是當有失溫的可能,或有副交感神經症狀(例如咳嗽、氣喘、腹瀉或腹痛時)要避免,另外阻塞性心血管疾病或未控制的高血壓也要慎重。
喝溫熱水的禁忌是當身體過熱,或有交感神經症狀時(例如過熱、心率快、鼻塞、胃食道逆流或情緒失調等),另外低血壓、心臟衰竭與慢性疼痛也不宜,尤其是在炎熱的環境下。
➔調理身體應該要遵循生理科學,找到冷與熱的最佳平衡。

本書特色
●台灣第一本完整探討溫度會影響自律神經平衡的健康專書。
●很多吃藥好不了、找不到病因的疑難雜症,都能在這本書找到方法。
●以科學依據、遵循生理機制、非藥物的方式,改善自律神經失調與各種疼痛問題。
●全書分三大部分,先破迷思,再舉案例,最後提供日常保養方法。
  • 作者序 助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健康良策
  • 閱讀之前 考一考,你對「溫度」的迷思!
  • 第一章 認識四種體質 冷熱體質大解析
    • 沒生病卻不舒服,只能求助無門嗎?
    • 以生理學為基礎,認識人體四類體質
    • 調整體質第一步,建立「馴化作用」觀念
    • 「馴化作用」讓你更容易適應冷與熱
    • 改善怕冷體質,就是要冷刺激
    • 規律運動能調節核心體溫、增強心肺又紓壓
    • 外熱內冷:常見於長期慢跑、做耐力運動或長年勞動生活的人
    • 外冷內冷:常見於內分泌失調、供氧不足、腸胃不佳、手術化療者
    • 外熱內熱:常見於不運動而發胖者、愛運動而壯碩的人
    • 外冷內熱:常見於慢性病、不常運動者,女性或中老年人居多
  • 第二章 冷,減少發炎 原來我們身體愛冷多一點!
    • 冷熱的觀念不清楚,小心影響健康
    • 事實上,我們對冷的容忍度比熱高
    • 過熱效應會導致大小病痛
  • 第三章 溫度影響自律神經與發炎 身體要的冷熱,和你想的不一樣
    • 發炎是身心健康的大敵
    • 善用冷與熱,是非藥物治療疼痛的最佳利器
    • 自律神經要正常運作,冷熱是重要因素
    • 失眠、頭痛,是腦神經過熱引起的
    • 喝冰水促進新陳代謝,有助燃燒脂肪
    • 味蕾、口腔、鼻腔等味覺,被冷熱給左右了
    • 氣管受刺激、吞嚥動作,和冷熱息息相關
    • 溫熱飲食對心臟比較好?大錯特錯!
    • 血管循環與凝血:手腳冰冷不是判斷循環好壞的唯一標準
    • 食道、腸胃與便祕:善用冷熱,消化道會更健康
    • 生殖系統與骨盆:核心體溫左右生育和骨盆健康
    • 過度熱敷、泡澡,皮膚與黏膜變薄、變黑、易感染
    • 神經肌肉要活動,但不要運動後發炎
    • 癌症:癌細胞怕熱是錯誤的觀念
  • 第四章 冷馴化實踐 不再對冷有偏見,變得更健康
    • 溫熱水、冰涼水、室溫水,該怎麼喝?
    • 乾冷或乾熱以神經作用為主、濕冷或濕熱以發炎反應為主
    • 冰敷、熱敷的最佳時機
    • 泡腳真的養生嗎?
    • 回歸生理反應,找到冷與熱的最佳平衡
  • 參考文獻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