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伴随着网络的迭代发展,16年来中国的网络法治实践,实际形成了一套颇具规模的规则体系,在相当程度上走在了立法的前面,对于推动传统法律规则变革以适应信息时代,进而塑造信息时代自有的治理模式与法律规则,贡献了难以估量的司法智慧,起到了先期探索的作用。本书正是对我国网络法实践中的典型案例进行筛选、评析,力求通过案例的方式、突出实践的智慧,更好地辅助网络法教学,推动网络法知识体系的建立。
- 封面
- 前折页
- 书名页
- 序
- 目录
-
第一编 网络管辖
-
1.天猫管辖协议被认定无效案
-
2.网络购物合同纠纷涉网络购物平台时管辖法院的确定
-
3.网络购物合同纠纷中买卖双方没有明确约定管辖权的,依行业惯例确定
-
-
第二编 个人信息保护
-
4.网络暴力首案
-
5.冒用他人信息资料在网上进行内容低下的聊天侵犯名誉权案
-
6.网络精准广告投放中用户信息保护与利用的利益平衡
-
7.全国首例“被遗忘权”起诉被驳回案
-
8.非法购买学生信息出售牟利,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
9.非法查询征信信息牟利,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
10.非法出售大量他人住宿信息牟利,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
11.淘宝订单数据属性的认定
-
12.手机定位信息属于刑法所保护的“公民个人信息”
-
13.利用恶意程序非法获取网站保存的公民个人信息
-
14.单位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用于公司经营
-
15.国家工作人员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从重处罚
-
16.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特殊主体”条款
-
17.公民日常出行信息属于“公民个人信息”范畴
-
18.通过成立调查公司,从事调查个人隐私和为他人追讨债务业务
-
-
第三编 网络言论
-
19.保护英雄人物人格权益典型案例
-
20.保护英雄人物人格权益典型案例
-
21.保护英雄人物人格权益典型案例
-
22.公众人物发表网络言论时应承担更大的注意义务
-
23.“人肉搜索”致人死亡
-
24.从信息接收者的视角判断“影射者”的责任
-
25.精神损害赔偿应与侵权人的过错程度相适应
-
26.“网络服务提供者明知侵权事实”的认定
-
27.转载者的责任:专业媒体应承担更大的注意义务
-
28.原告有权通过诉讼方式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提供侵权人的相关个人信息
-
-
第四编 电子合同
-
29.网络经销商集团化运营模式下合同相对方的确定
-
30.电商平台有权以商家销售假货侵犯平台商誉为由提起诉讼
-
31.被侵权人怠于履行告知义务致使损失扩大时的责任承担
-
32.网购中的格式条款不得不合理限制消费者权利
-
33.涉及垃圾短信的商业广告合同无效
-
34.“差评”是否属于侮辱诽谤行为的判定
-
35.网购中的举证责任倒置
-
36.网络购物超过七天退货应承担举证责任
-
37.“秒杀”网购违约责任的赔偿标准认定
-
38.消费者网购的货物在交付过程中被他人冒领时的责任承担
-
39.销售商品存在价格欺诈行为消费者有权主张“退一赔三”和保底赔偿
-
40.众筹融资交易合同效力的司法审查
-
41.有偿代驾时交通事故赔偿责任主体的认定
-
42.手机软件强行搭售
-
-
第五编 网络不正当竞争
-
43.“3Q大战”之诋毁商誉纠纷
-
44.“3Q大战”之不正当竞争纠纷
-
45.“3Q大战”之反垄断纠纷
-
46.大数据时代用户信息内容保护及数据权属的首个判例
-
47.大量、全文使用其他网站点评信息的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
-
48.拦截软件屏蔽他人视频前广告的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
-
49.恶意修改其他软件使其难以正常下载、安装和运行的,构成不正当竞争
-
50.互联网接入服务经营者,人为干预搜索引擎的搜索结果
-
51.搜索引擎竞价排名案
-
52.擅自使用他人已实际具有商号作用的企业名称简称
-
53.首例电视剧植入广告虚假宣传案
-
54.首例涉网购助手不正当竞争案
-
55.首例网贷评级不正当竞争案
-
56.未经许可擅自使用他人电竞游戏赛事直播画面构成不正当竞争
-
57.不正当竞争纠纷诉前行为保全申请的处理路径
-
-
第六编 网络知识产权
-
58.高校学生的学位论文的著作权是否属于该学生本人
-
59.未经许可擅自将他人作品公开于网络
-
60.中国版权第一案
-
61.计算机软件实质性相似的判断
-
62.复制部分实质性相同的计算机程序文件,并加入自行编写的脚本文件形成新的外挂程序后运用
-
63.游戏软件程序是否涉及盗版侵权,主要取决于游戏程序同一性鉴定
-
64.侵害作品改编权
-
65.信息网络传播、间接侵权、直接侵权与搜索引擎
-
66.网络服务提供商对于用户擅自上传侵权作品时的责任认定
-
67.网络服务提供商对于其主页提供的侵权作品的内容频道的责任认定
-
68.网络交易平台的责任
-
69.利用他人商标作为网络检索关键词设置推广链接可构成商标侵权
-
70.商标权的合法来源抗辩问题
-
71.涉及网络的侵害商标权民事纠纷案例
-
-
第七编 网络犯罪
-
72.通过互联网宣传煽动颠覆国家政权
-
73.利用伪基站发送广告
-
74.利用伪基站发送诈骗信息
-
75.反向刷单第一案
-
76.刷单炒信第一案
-
77.网络侵犯著作权
-
78.经营有偿删帖服务
-
79.网络谣言、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和寻衅滋事犯罪的区分认定
-
80.P2P网贷诈骗
-
81.利用黑客手段窃取公民个人信息出售牟利
-
82.利用虚拟网络的盗窃与诈骗及其区分
-
83.盗窃虚拟财产
-
84.利用失灵的网络第三方支付平台获取游戏点数
-
85.非法利用信息网络、非法获取公民信息实施电信诈骗
-
86.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
-
87.陈文辉等诈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
-
88.跨国电信诈骗
-
89.伪造网上银行企业客户账户查询、转账授权书
-
90.盗窃和侵害非银行支付机构用户支付账户
-
91.全国首例“流量劫持”案
-
92.单县高考志愿篡改案
-
93.网络传授犯罪方法罪的司法认定
-
94.网络赌博
-
95.网络开设赌场
-
96.全国最大网络贩卖野生动物案
-
97.网络裸聊
-
98.快播案
-
-
第八编 电子证据
-
99.电子证据“QQ聊天记录”的效力认定
-
100.网站不正当竞争诉前行为保全案
-
- 后记
- 版权页
- 后折页
- 封底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 DOI : 10.978.75201/45732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