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當人口湧向大都市
區域發展的不均日趨嚴重
地方該如何善用優勢、用人結合文化、土地、產業及景觀
找出產業的DNA
為故鄉尋得永續的振興解方
伴隨鄉村人口高齡化,青年急速向大都市移動,除了少數城市外,台灣各縣市的人口數正不斷下探新低,台灣的總人口數也在2020年首度出現負成長,城鄉發展的距離越來越大,對台灣的整體競爭力有重大影響。
面對這樣的危機,你我是否可能對症下藥、提出解方?
創造地方的工作機會,吸引都市人口回鄉發展,
培育下一代認同故鄉,不外流,形成正向循環,
才可能使地方人口的下墜曲線止跌回升。
——前行政院國發會主委 陳美伶
陳美伶表示,「地方創生是可以在關鍵時刻,讓台灣能夠永續生存的一帖藥方,是讓台灣人民得以安居樂業、讓下一代子孫能安身立命的重要政策。」
有鑒於此,行政院宣布2019年為台灣「地方創生元年」,,將其定位為等同國安戰略層級的國家政策,以人為本,協助地方發展。
被譽為地方創生教母的陳美伶,雖然已卸下國發會主委職務,但地方創生和新創事業的未來,仍然是她最關心的課題。誠如她自己所說:「美伶姐永遠都在」,她依舊一本初衷,以自己的方式、透過民間的力量推動地方產業的振興,這是她的本命。
而本書,則是她貫徹人生下半場志業的忠實紀錄。
區域發展的不均日趨嚴重
地方該如何善用優勢、用人結合文化、土地、產業及景觀
找出產業的DNA
為故鄉尋得永續的振興解方
伴隨鄉村人口高齡化,青年急速向大都市移動,除了少數城市外,台灣各縣市的人口數正不斷下探新低,台灣的總人口數也在2020年首度出現負成長,城鄉發展的距離越來越大,對台灣的整體競爭力有重大影響。
面對這樣的危機,你我是否可能對症下藥、提出解方?
創造地方的工作機會,吸引都市人口回鄉發展,
培育下一代認同故鄉,不外流,形成正向循環,
才可能使地方人口的下墜曲線止跌回升。
——前行政院國發會主委 陳美伶
陳美伶表示,「地方創生是可以在關鍵時刻,讓台灣能夠永續生存的一帖藥方,是讓台灣人民得以安居樂業、讓下一代子孫能安身立命的重要政策。」
有鑒於此,行政院宣布2019年為台灣「地方創生元年」,,將其定位為等同國安戰略層級的國家政策,以人為本,協助地方發展。
被譽為地方創生教母的陳美伶,雖然已卸下國發會主委職務,但地方創生和新創事業的未來,仍然是她最關心的課題。誠如她自己所說:「美伶姐永遠都在」,她依舊一本初衷,以自己的方式、透過民間的力量推動地方產業的振興,這是她的本命。
而本書,則是她貫徹人生下半場志業的忠實紀錄。
- 自序 心更寬,力更大-限量版的人生下半場
- 第一部 台灣地方創生策略ABC
-
第二部 我們的故事-地方創生進行式
-
用地方創生逆轉離鄉路/基隆
-
一座城市,N種可能-全國最多人口的城市/新北
-
不只是台北後花園的蘭陽平原/宜蘭
-
好山好水好美的慢與精品/花蓮
-
東方一顆新升起的明珠/台東
-
我屏東我驕傲的台灣尾/屏東
-
工業重鎮的新創生/高雄
-
不走老路獨一無二的文化首都/台南
-
復育林業文化的新體驗/嘉義
-
青年走進專產好物的台灣糧倉/雲林
-
補回拼圖的意外驚喜/彰化
-
重回花園城市的樂活新氣象/南投
-
土地共融的移居返鄉故事集/苗栗
-
科學園區之外的山光湖景與永續之光/新竹
-
來自外部推力的年輕城市/桃園
-
首都減壓下的均衡議題/台北
-
隔著海養成獨特的DNA/馬祖
-
-
第三部 台灣地方創生未來式 What's Next ?
-
回顧與反思
-
KOL的啟發
-
從地方創生的實踐看到的結構性問題
-
唯有教育,地方才能創生
-
我的未來不是夢-地方創生終極目標「台灣不再有偏鄉」
-
- 後記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