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是作者對年輕記者“成才”問題的理解與思考。作者結合自己的心路歷程, 探討記者成才的必備條件。除了勤奮敬業、講究方法、把握機遇, 還應做到“不分心”“有點忘性”“不爭功、不諉過”。
- 封面页
- 书名页
- 版权页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代序——读南振中《与年轻记者谈成才》
- 原序
- 目录
-
第一辑
-
“堂堂正正,别无所求”——缅怀穆青同志
-
敬业:年轻记者成才的必备条件
-
把“阅读”培养成为一种爱好——就读书问题与新华社年轻人的对话
-
编辑记者要搭上新技术快车
-
年轻记者的优势
-
女记者的优势
-
记者的战略眼光
-
新闻工作的社会价值
-
培养跨世纪的记者队伍
-
加速培养北京奥运会外语采访人才
-
造就宏观经济研究人才
-
“初级阶段”与新闻工作者肩负的历史使命
-
倡导科学方法论
-
倡导科学精神是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
“终审发稿人”的权与责
-
“非领导权力”的“服众能力”
-
新形势下经济记者的知识修养
-
新形势下中国摄影记者的使命
-
增强在复杂局面下履行职责的能力
-
养成用“全球眼光”观察世界的习惯
-
要为战地记者提供起码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
警惕人生的“快活三里”现象
-
-
第二辑
-
“抓作风”与“改文风”
-
记者要积极介入“社会热点”
-
舆论监督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是弘扬正气
-
珍惜“新华视点”的“品牌效应”
-
论“以小见大”
-
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新华社最可宝贵的财富
-
忠实履行职责必须系统研究国情
-
深深植根于生活的沃土
-
记者站应充分发挥离“新闻源”近的优势
-
关注群众诉求 扩大网站影响力
-
调研小分队不能采取“满天飞”的采访方法
-
记者节的警示功能
-
严防多个环节的连续失误
-
严守防堵差错的“最后一道防线”
-
向编辑记者推荐“墨菲定律”
-
新闻实践中的“堑”与“智”
-
“社会生命”的延续
-
一曲新闻与文化的交响
-
记者飞跃的两个翅膀
-
风流人物的神韵
-
描绘世界经济云图
-
法制新闻的繁荣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
让腐败分子没有藏身之地
-
沂蒙山的思念
-
再现齐鲁大地历史性变革的图画
-
融进理性的思考
-
文贵纯真
-
科学家鲜为人知是新闻工作者的缺憾
-
让更多的人领略华罗庚的丰采和神韵
-
中国军队的“口碑”
-
新闻理论的传承与创新
-
新闻实践经验的深度开发
-
新世纪文风必须具备五种性质
-
优秀新闻作品的“遗憾”
-
“善待媒体”与“善待公众”
-
-
第三辑
-
珍惜千载难逢的拼搏机会
-
逐鹿巴塞罗那
-
必胜气概与竞争策略
-
增强忧患意识 积极应对挑战
-
抓住雅典奥运会的机遇扩大西文报道的影响
-
同西方新闻媒体的一次较量
-
经受世界级新闻大战的考验
-
从战略全局高度理解澳门回归的意义
-
新闻工作者的浩然正气
-
“11个昼夜”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
战役性报道与日常的“战斗性报道”
-
学会“总结经验”
-
《价格法》的宣传要切近老百姓
-
从大白菜报道看“服务性新闻”
-
从住宅楼盘成本清单看抽样调查的科学性
-
关于“迎接新世纪、新千年”战役性报道的设想
-
从战略高度理解“西部大开发”
-
防治非典型肺炎新闻报道要注意10个问题
-
为促进和谐与稳定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报道
-
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宣传的感召力和渗透力
-
珍惜经济报纸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
尊重媒体的“选择权”
-
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是新闻媒体的历史使命
-
共产党人的“差距观”
-
年逾花甲学法律
-
年逾花甲学“建言”
-
年逾花甲学“说话”
-
- 后记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