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主要是在清華大學自主科研計劃資助項目“華北南部地區特大城市節能住區形態與設計研究”工作的基礎上完成的,對我國286個地級以上城市,重點是濟南、石家莊、鄭州和太原四個城市進行深入研究,開展以節能為目的的城市和住區層面的空間形態探討。
- 封面页
- 书名页
- 版权页
-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 序言
- 目录
-
第一章 研究概述
-
第一节 问题提出与研究框架
-
一、家庭能耗的定义与分类
-
二、空间形态与家庭能耗
-
三、研究框架
-
-
第二节 案例城市的选择
-
一、城市规模与效率的平衡区间
-
二、地域:气候分区与能耗
-
三、研究城市的确定
-
-
第三节 案例城市概况
-
一、自然经济社会条件
-
二、空间演变历程
-
三、规模与密度特征
-
-
-
第二章 城市空间结构与居民交通能耗
-
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影响居民交通能耗的理论解释
-
一、个体出行行为的时空特点
-
二、“3Ds”与居民交通能耗
-
三、城市内部多中心层级结构与居民交通能耗
-
-
第二节 城市空间结构影响居民交通能耗的实证分析
-
一、我国城市空间结构的度量维度
-
二、“3Ds”与居民交通能耗的回归分析
-
三、中心度与居民交通能耗的回归分析
-
-
第三节 案例城市空间结构与能耗
-
一、案例城市能耗特点
-
二、案例城市功能多样性特征
-
三、案例城市路网形态特征
-
四、案例城市中心度特征
-
-
-
第三章 样本住区形态特征
-
第一节 研究方法
-
一、研究设计
-
二、样本住区选择
-
-
第二节 平面与空间形态
-
一、容积率
-
二、建筑密度
-
三、楼栋平面形式
-
四、住宅特征
-
-
第三节 绿地系统
-
一、绿地率
-
二、布局形式
-
-
第四节 服务设施
-
一、范围划定
-
二、分类标准
-
三、服务设施特征
-
-
第五节 道路与公交系统
-
一、住宅区出入口
-
二、路网密度
-
三、公共交通
-
-
-
第四章 家庭生活能耗与住区形态的关系
-
第一节 家庭生活能耗的计算与总体特征
-
一、家庭生活能耗的内涵与计算
-
二、四城市家庭生活能耗总体特征
-
三、案例城市家庭生活能耗比较
-
-
第二节 空调能耗与住宅区形态
-
一、空调使用概况
-
二、家庭空调能耗模型
-
三、空调能耗与住宅区形态描述分析
-
四、空调能耗与住宅建筑形态描述分析
-
-
第三节 采暖及照明能耗与住宅形态
-
一、采暖能耗与住房面积
-
二、照明能耗与朝向
-
-
-
第五章 家庭交通能耗与住区形态的关系
-
第一节 家庭交通能耗的内涵与计算
-
一、家庭交通能耗分类
-
二、交通能耗的计算方法
-
-
第二节 家庭交通能耗总体特征
-
一、四城市家庭交通能耗
-
二、四城市家庭交通能耗比较
-
-
第三节 家庭非通勤能耗模型
-
一、理论模型
-
二、不同因素与非通勤能耗的关系概述
-
-
第四节 非通勤能耗与住区形态
-
一、家庭交通工具保有情况
-
二、家庭交通工具与住区形态的关系
-
三、非通勤出行及能耗特征
-
-
第五节 非通勤能耗与中心可达性、服务设施等的关系
-
一、中心可达性
-
二、服务设施
-
三、路网形态
-
四、公共交通
-
五、停车管理
-
-
-
第六章 结论
-
第一节 节能城市形态讨论
-
一、城市规模:鼓励发展和完善200万~500万人口的大城市
-
二、容积率:提倡“1km 1万人”的新区建设强度
-
三、多样性与路网形态层面:倡导小网格、高混合度的城市设计
-
四、中心度:构建城市内部多层级中心结构
-
-
第二节 节能住区形态讨论
-
一、容积率与建筑密度的适当组合配以开敞空间大疏大密的布局,有利于降低空调能耗
-
二、采暖能耗方面:提倡发展小户型,保障小户型住宅区的居住环境
-
三、非通勤能耗方面:提倡集中绿地共享与高层多层住宅区相结合的住区形态
-
四、营建方便的服务设施网络
-
五、探索新的街区类型
-
-
第三节 研究创新与展望
-
一、研究意义
-
二、研究创新
-
三、后续研究展望
-
-
-
附录
-
附录1:样本住宅区编码
-
附录2:家庭生活能耗计算方法
-
附录3:家庭通勤能耗计算公式
-
附录4:家庭非通勤能耗计算公式
-
- 致谢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