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书运用现代风险治理理论,全面梳理了国内外对邻避决策模式研究的文献,综合分析了我国典型邻避事件,构建了“风险-利益-信任”的理论框架,通过典型案例和第一手调查数据对框架中的理论命题展开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风险、利益、信任三个维度的综合影响决定邻避设施的社会接受度。通过建立协商合作式的邻避决策模式不断推进风险管理、经济补偿和程序公正是化解邻避问题的必由之路。
- 封面
- 前折页
- 书名页
- 风险与危机治理丛书编委会
- 摘要
- 目录
- 总序
- 引言
-
第一章 邻避问题的产生及对公共决策的挑战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不要建在我家后院
-
第二节 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三节 邻避问题的基本特征:不确定性与利益多元化
-
第四节 邻避决策模式面临的挑战
-
第五节 研究问题、方法和创新点
-
-
第二章 邻避问题的研究基础和创新空间
-
第一节 邻避风险的理论解释
-
第二节 选址冲突的解决方案
-
第三节 创新空间:决策模式成为关注焦点
-
-
第三章 “中国式”邻避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
第一节 中国邻避运动发生的社会背景
-
第二节 中国邻避运动的标志性事件:PX事件
-
第三节 “中国式”邻避运动的基本特征
-
-
第四章 邻避决策模式及其理论分析框架
-
第一节 风险决策的基本模型
-
第二节 邻避设施选址决策的典型模式
-
第三节 中国邻避设施选址的决策模式
-
第四节 邻避决策模式的理论分析框架:风险、利益和信任
-
-
第五章 中国式邻避决策的多案例分析
-
第一节 漳州PX项目成功选址的案例
-
第二节 阿苏卫垃圾焚烧厂选址:公众参与和公民精神培育
-
第三节 J省Q市排海工程:环境抗议与制度建设
-
第四节 杭州九峰垃圾焚烧发电工程:政策组合的有效性
-
第五节 案例讨论:公众行为与决策模式的互构
-
-
第六章 公众视角下的邻避决策模式
-
第一节 公众对邻避设施的接受度
-
第二节 公众态度及行为实证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三节 公众接受度的总体表现及差异
-
第四节 影响公众接受度的主要因素及路径
-
第五节 公众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
第六节 政策工具的有效性
-
第七节 主要结论及政策含义
-
-
第七章 改进邻避决策模式的国际经验
-
第一节 西方国家中邻避问题的产生和演变
-
第二节 著名的“选址法则”:程序公正和结果公正
-
第三节 美国邻避设施选址实践
-
第四节 瑞典核废料存储库成功选址的经验
-
第五节 东亚国家邻避设施选址实践
-
第六节 西方国家选址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
第八章 基于协商合作的邻避决策模式优化路径
-
第一节 邻避决策的基本维度和特征
-
第二节 邻避决策的主体及其角色定位
-
第三节 邻避决策的过程
-
第四节 邻避决策过程中的能力建设
-
- 结语:迈向多元合作的风险治理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邻避设施选址公众意见调查问卷
-
附录二 不同样本中公众态度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
-
- 后记
- 版权页
- 后折页
- 封底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 DOI : 10.978.75201/65396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